分享

驿站——不得不说的历史(第19篇)

 梦想童年594 2019-05-13

会馆的出现

会馆的作用:

一是起邮驿传递书信的作用;另一还同时起着国家级的高级招待所的作用,这里可以供外国使节和王府公差及高级官员食宿。有时还由政府在这里举行国宴,招待来自邻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进贡人员。

姑苏驿站:明代的姑苏驿站很为讲究,建有亭、馆、楼、台等,其大门石柱中有20个大字的楹联:“客到烹茶旅客权当东道,悬灯得月邮亭远映胥江”。这副对联反映了我国明代驿站的服务情景。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宰相,他的邮驿改革是从限制官员的驰驿特权入手的,提出了六条对官员的限制。比如,规定非公务任何官员不得侵扰邮驿;过往驿站的官员只许按国家规定的级别供应食宿,不许越格提出奢侈的要求;除邮驿供应外,任何官员不许擅派普通民户服役;还规定政府官员凡非公务而是到离任或请事假等旅途费用,一律不得由驿站负担,不得动用驿递的交通工具;等等。这些改革,大大降低了邮驿的经费开支,也就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据统计,经过整顿后,全国共省减邮驿经费1/3左右。

在明朝的邮驿事务中,有一件新兴事物是必需大书特书的,这就是“民信局”的兴起。所谓“民信”,当然是指民间自发经营的通信组织。清朝时候,上海、宁波等地开始把这种组织称为“民信局”,递转民间的信件,成为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朝驿站比明朝更为普遍,尤其在一些边远的县级地区,新设了“县递”。这种邮递在县间通信,弥补了干线驿站的不足。县递不是正规的驿站,但备有号为“递马”的通信马匹,起着驿站的作用,因为有县递的补充,清朝全国邮驿事业比前大大方便了。

黑龙江通往北京的直达驿道共有五条,各从齐齐哈尔、瑷珲、珠克特依草地为起点,都长达3000里左右。从齐齐哈尔直通京师的驿道,俗称“大站路”,又称“御道”,是专门用作为皇帝进贡的道路,也是官府奉公驰驿专用的道路。(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