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提高抵抗力?

 369蓝田书院 2019-05-13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想要提高抵抗力?

因为我们想要拥有

一个健康的身体,少生病!


作者

推拿师推荐

【简介】

毕业于中医临床专业,师承王长君老师系统学习“三字经”流派、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 善用艾灸、刮痧、拔罐、食疗、验方等多种保健方法;在继承传统医疗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科学育儿经验,标本兼治。

【主研方向】

积食、便秘、腹胀、腹痛、腹泻等;感冒、发热、咳嗽等;遗尿、夜啼、自汗盗汗;婴幼 儿急疹、麻疹、疱疹性咽峡炎、近视、弱视等保健与调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可直接预约作者


 part.1

健康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且后天可以影响先天,也就是说,人体健康主要由后天因素决定

明代杰出医学家张景岳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先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

 part.2

 什么是先天?什么是后天?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

先天禀赋决定了小儿体质的基调;后天因素则影响小儿体质的形成。体质好,则抵抗力自然强,所谓的先天就是父母、家族、种族给自己的体质。而后天则与平时的饮食、运动、睡眠等息息相关。

看到这里家长就有疑问了,不是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吗?怎么还跟运动、睡眠扯上关系了?因为:脾主四肢肌肉,脾胃好,则四肢肌肉强健,运动能力佳,运动也会反向影响脾胃的功能,为什么有的人运动过后胃口会更好就是这个道理;脾胃不好,四肢乏力,不想运动;越不运动,脾胃越不好,陷入恶性循环

至于睡眠,相信接触过中医的家长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黄帝内经·素问》)。

胃主通降,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因胃胀、胃痛等原因,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经历,基本上都是因为晚餐吃多、或吃的太油腻、太杂的缘故,你想休息了,但是你的胃还在运转,努力消化这些难消化的食物,胃都没有休息,你怎么可能睡得好呢?晚上睡不好,白天怎么有精力去对抗外界无处不在的邪气(即西医所说细菌、病毒)?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对孩子的抵抗力是如何产生的有了一定的了解。说回正题:

 part.3

对于抵抗低复生病的宝宝

孩子反复感冒,总是生病,不长肉,

令家长们非常担忧,

怎么办?

小儿时期是生长发育功能极其旺盛的阶段,阳气亢盛,但肺、脾两脏功能还不完善,小儿肺脏娇嫩,抵御外邪能力较差,容易感冒发烧咳嗽;小儿脾胃功能较弱,所进乳食,只要超过限度,就会产生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大便干结,腹胀腹痛等症状。

现在生活条件富足,但家长仍然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使得孩子营养过剩。家长往往因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而盲目投以肥甘厚味。本来已属阳热亢盛的体质,又经常暴饮暴食,过食肉汤、糖类、煎炸烤等高热量食物,使机体蕴伏积热,表现为:唇红,眼屎多,夜啼不安,脾气暴躁,大便秘结,易长湿疹,舌苔白厚或黄厚等。

此时,若再遇外邪侵袭,与内热相搏而引起发热头痛、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此反复发作,被误以为“抵抗力差”,再滥投补药,则内热更炽,痰热互结,易患上感,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对于此类内热偏盛,复感外邪的患儿,首先要改变一些家庭照料孩子的老观念,给孩子穿的太厚,捂的太严,导致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冷热变化。数百年前中医先贤即提出“四时要想小儿安,须受三分饥与寒”,穿戴不要太厚,作好耐寒训练,养成日光浴、空气浴的习惯。

其次,适量户外运动,跑步、游泳、跳绳等增强小儿的耐力。平时注意调整饮食,多吃青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食肥甘厚味(肉、肉汤、零食等),特别是晚餐要清淡,不要吃得太晚和过饱,及时纠正偏食等不良习惯。对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可以未病先防,给予中医扶正祛邪治疗。对于出汗较多者,随时擦干,防止出汗后伤风感冒。

另外,生活在这个天地之间,最好能跟上天地变化的节奏,顺应天时,也就是常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就拿睡眠来说,现在的诱惑太多,根本不可能做到像古人一样,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或者你知道该睡觉了,但是你放不下手机、放不下电视,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大人睡得晚,小孩自然睡得也晚,而过了这个时间,你再怎么弥补,也只是做无用功。

有人说:不是说成人一天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够了吗?真的是这样吗?你试试凌晨一两点睡到早上10点,晚上九点睡到早上5点的感觉,你就知道了。整个精气神是不一样的

关于晚睡,前面有一篇文章《晚睡对孩子的影响》(点击此红字可阅读文章),有详细的叙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当然,保持心情舒畅也是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

 part.4

推拿调节

除了这些平时养护需要注意的地方外,还可以通过推拿来调节孩子的身体(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01 ↓
位置
推法
1.补脾:300-500次
02 ↓
位置
推法
2.掐揉四横纹:一掐三揉20次,或来回推100-300次
03 ↓
位置
推法
3.补肾:旋推300-500次
04 ↓
位置
推法
4.清大肠:300-500次
05 ↓
顺摩腹
分腹阴阳
5.腹:顺摩腹3-5分钟,分腹阴阳50-100次
06 ↓
位置
推法
6.足三里:揉3-5分钟
07 ↓
推法
推法

7.捏脊:晨起从下往上捏7-9遍

(咽痛不可向上捏↑)

【小提示】

没有生病时可以用上述穴位自行推拿保健,生病时另论

如果家长们知道这些正确的养护知识,切实去执行并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看到孩子体质的改变。体质好,身体抵抗力自然强,长肉长个儿只是时间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