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引

 艾香艺圣 2019-05-13

  药引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所开处方内药物性质的需要,加入药剂中同煎或另制成汤汁送服成药。灵活应用药引不仅可以增强中成药的作用,而且可以扩大中成药的治疗范围,减少其毒副作用,故被历代医家所常用。

药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首先,扩大中成药的治疗范围:由于中成药处方固定不变,在相当程度上不能适应辨证论治的需要,但灵活变化药引,可达到随证加减之目的。如清热开窍的著名成药安宫牛黄丸,虽然疗效显著,闻名医界,但临床应用只限于神昏谵语属热邪内陷心包、痰热闭阻者,然对于病情复杂、正气虚弱之人,极不相宜。此时若以人参6g,煎汤取汁化服,既能补气以扶正,又可借人参益气养心之力;对兼有大便秘结不下者,可用大黄12g,煎汤化服,既通泻了大便,又增强了清热开窍之功。从而弥补了临床辨证施治的不足,扩大了治疗范围。

  其次,引经报使:用药间送服某些中成药,既可协同成药提高疗效,又可引导成药直达病所,使之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作针对性的治疗。如上部疾病用羌活,下肢不利用牛膝,入肝经用柴胡,走肺经选桔梗。 

  再次,降低毒副作用:某些中成药临床疗效虽然可靠,然由于毒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往往受到局限。如祛痰逐水的妙应丸、行气逐水的舟车丸,虽疗效确切,但两药皆有毒性,泻下作用峻烈易伤人之正气,但若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即可扶正补脾,益气护胃,缓和峻药之毒,减少药后反应。

  从以上举例,可见遣药变通,药引有功,对今临床,不无启迪。但要注意的是,“药引”用量要少,多则乱其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药引“上通下达”的作用。

  如药分气血,固然便利选药,但实际一药亦有数功。如柴胡有“在经主气,在藏主血”之说,它既是气分药,又是血分药;荆芥是肝经气分药,亦能治血证。 

  不能一分类,即绝对化;另外,还有一个药物的“类化”作用,即从此类之药与另一类配伍运用,可以转同另一类药起同化作用,或称“从同”。仍以当归为例,当归是血药,但当归从于参、芪则补血,从于大黄、牵牛则破血,从于桂、附、吴萸则热,从于大黄、芒硝则寒,从于宣肺理气之药,当然即能治咳。 

  因此,论药物者,既要懂得常法,亦要善于巧思,方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