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幸得西安茶友林夕寄来的陕西绿茶共有八种,清点如下:宁强雀舌、紫阳毛尖、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商南茗泉、八仙云雾、秦巴雾毫、定军茗眉等,多属陕西本地不可多得的好茶。前些天已经喝了商南茗泉、紫阳毛尖、午子仙毫、定军茗眉,不知晚上准备喝什么茶,还是打开茶样看下,宁强雀舌,名字很美不知与我喝过黄山雀舌的感觉如何?晚上就选你了,雀舌吧! 【茶形】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形似雀舌;色泽翠绿,银毫披露,香气高长有甜香;银毫显露,稍抖动落毫;干茶净洁整齐。 【汤色】茶汤的汤色黄绿透亮,略带毫尘。 【一水】约60多秒,嫩绿显毫,香气高长馥郁,滋味醇爽甘甜,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且明亮成朵。口感醇厚实在,回甘快且持久,杯底留甜香。 【二水】约90秒,滋味清爽,回甘较快,果香浓郁,甜香愈显;三水将喝时,二水余味显,回甘甜爽,连带茶香,充盈口中 【三水】约120秒,与二水似,香清淡、茶意重、后气足,我觉得此冲是最佳的时刻。 【45水】现水味,香清幽、口齿留芳,有一种有气无力的乏力感。 【叶底】叶底嫩绿匀整且明亮成朵 【茶记】宁强雀舌产自陕西宁强的高寨子镇,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陕西省宁强县汉江源水流域,位于秦岭、大巴山之间。产地山青水秀,雨沛雾多,湿润温和,茶树生长于山涧沟壑之旁、溪流泉水之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优异的茶叶品质,使宁强雀舌成为我国北方茶的典型代表。 宁强雀舌于清明前后采摘,手工采摘、手工炒制,属半烘半炒型名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不采紫叶、病虫叶、展开叶、对夹叶,不带鳞片、鱼叶、茶蒂、茶果、老叶及其他夹杂物。制作分杀青、整条做形、烘培、摇剔四道工序完成。 宁强雀舌的品质特点:外形微扁挺秀且光滑,形似雀舌,色泽翠绿,银毫披露,香气高长馥郁,滋味醇爽甘甜,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成朵,内含有效成分丰富。 这款雀舌看起来还不错,虽不属于极品,然茶意盎然有致,香气高长,后气悠长留口,但对我来说,此茶还是稍清淡了! 制作工艺该茶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不采紫叶、病虫叶、展开叶、对夹叶,不带鳞片、鱼叶、茶蒂、茶果、老叶及其他夹杂物。制作分杀青、理条做形、烘培、摇剔四道工序完成。 杀青 每锅投叶量300g,锅温150℃一180℃,炒茶手法采用抓、捂、带、抖,抖、闷结合,炒茶动作由快到慢,要求捞得尽,抖得开,翻得匀。炒至叶色转暗,叶质变软,清香显露时为适度,及时出锅摊凉。 整条做形宁强雀舌锅温60℃--80℃,杀青叶锅后采用轻压拖带,随即轻抖的手法理条做形,反复进行,直至茶条达到挺直、微扁,有刺手感时出锅摊凉。 烘培用炭火供培,温度60℃、茶叶薄摊于烘笆上,每隔3分钟左右翻一次,翻烘时手势动作须轻匀,烘20分钟左右下烘摊凉,然后再复烘,至足干下烘。 拣剔手工拣去黄片、茶果及杂物,筛去碎末,最后包装贮存 待售。 产地产地宁强"宁强雀舌"茶产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江源水流域,位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是我国北缘茶区。产地山清水秀, 雨沛雾多,湿润温和,茶树生长于山涧沟壑之旁、溪流泉水之间,环境未受工业化污染,是生产有机茶的最佳生态区域,是陕西首家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条研究与发展中心有机茶认证。 品质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