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艺千秋》—让我们来认识“程(砚秋)派”(十一)

 老茶树ieh6s3ds 2019-05-14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点击链接(《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简介),关注《早安京剧》其他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为辛苦的编辑打赏

 

程砚秋早期演出昆曲《琴挑》


   1951年11月24日,程应欧阳予倩院长之邀于中央戏剧学院作〈舞蹈与歌唱问题〉的讲课,这是程始于1950年着手总结自己舞台实践经验和调查学习地方戏曲音乐所得的研究工作制开端。他说:“对于今后的戏剧,在内容上当然要加以改进,使其结合政治,来为人民大众服务。在技术上,也应该在求进步,消化了那些生硬的成分。不但如此,还应该根据这个传统的原则,更去多吸收新的成分,来把戏剧技术更充实起来发展起来。像各兄弟民族的舞蹈,其中也有好多宝贵的材料,我们也要好好地学习研究。西洋的舞蹈,我们只可拿来作一种参考,分析地吸收,千万不要生吞活剥地去接受。一个歌唱家,必须要有极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体验中认识了各种不同的情感,然后才能控制声音支配声音,使有种种切合实际的表现。这方面的修养,最好也多向民间歌曲学习,因为民间歌曲多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没有为歌唱而歌唱’的动机,他们是最天真最纯正的。说到声音和情感结合,一种现象是我们必须防止的,这种现象就是机械地模仿情感。比如唱一个欢喜的歌,里面夹杂上一些笑声;唱一悲哀的歌,里面带上一些哭哭啼啼抽抽噎噎的声音,这是很庸俗的手法。古来有一些歌唱家,很多抱着一种‘孤芳自赏’的态度,现在不是那种时代了。我们今后的歌唱,是要以人民大众的共同感觉为标准,一定要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爱好,才能算是好。”

    程早于1949年第一次访问西北时即十分关注新剧本的选择和改编问题,他对马健翎著《鱼腹山》情有独钟,曾在该剧本上设计并场,修改各场唱次核对锣鼓经、过门、身段等加了批注。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1950年赴汉口演出时,又委人抄录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的一、二场的祝英台唱词,从那时起,他已在构思另一新剧的移植改编问题。1951年访大西南时,在八行书笺上又以墨笔工整地抄录了祝英台悼梁山泊的祭词。

    1952年10月,文化部于北京举办第一次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程砚秋与梅兰芳等七人获荣誉奖。冬,程之新剧《英台抗婚》上演。

    程砚秋有感于当时在文艺工作中出现的“左”的倾向,曾有针对性地指出:“我希望同志们一方面多努力于政治学习,一方面也努力于艺术上的改进。为艺术而艺术,不去结合政治,这是不对的,但只知加强政治而忽略了艺术,事实上也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新艺术是要把政治通过艺术而去教育群众,如果通不过,那不是白费了力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希望诸位多体会这个道理。”

程于1962年底至1953年初曾先后将《锁麟囊》、《柳迎春》等本戏剧本呈送中国戏曲研究院审阅,希望给与修改。但在“左”的思想主导下,1953年5月13日文化部《关于中国戏曲研究院1953年度上演剧目、整理与创作改编的通知》所准许上演的194出戏目中,程派本戏除《文姬归汉》、《朱痕记》及旧剧《审头刺汤》、《窦娥冤》外,包括新排的《祝英台》均未获准纳入上演计划。程对此极为不满:“我是极想研究院把我的本戏修改好的,可是交去这麽长时间,仍迟迟不复,我是一直拥护戏曲改革的呀,这麽多年来也是为戏曲改革努力的。唉!他们不了解我呀!”

    10月初,程作为中国人民的三届赴朝慰问团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赴朝慰问志愿军。归国后,就此行他写了《生平最快乐的一件事》发表于《光明日报》:“这次赴朝,因为条件不允许领着整个剧团去,我只带了剧团里的四位同仁同行,可算是打破了我以往的惯例;但是我想,只要能为志愿军演出就行,假如由于条件的关系,连《三击掌》都不能唱,唱《思凡》也要把任务完成。到朝鲜后,答应志愿军的要求,与马连良先生合作,又演出了《审头刺汤》《法门寺》《甘露寺》《桑园会》等节目。这些节目二十多年没有动它了,在极短的时间突击出来,也是自己过去所没有的例子。不管节目怎么样,对志愿军同志能够有一些微薄的贡献,自己总是非常高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