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马车夫荷兰是如何崛起的?

 Ztiger1980 2019-05-14

荷兰的崛起值得研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不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条件。首先,荷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非常差,不宜居住。它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在海拔一米左右,四分之一的领土在海平面以下。它的纬度非常高,气候寒冷潮湿,而且从9月底到第二年的4月都是冬季,每年比较舒服的季节只有6、7、8月这3个月。其次,荷兰除了鲱鱼,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况且由于日照时间短,荷兰也不适合谷物生长。最后,它在历史上远离所有主要的文明,直到12世纪才开始有人,直到2012年荷兰的人口也不足1700万,甚至不及北京或者上海的人口多,而国土面积只比台湾岛稍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居然主宰了世界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荷兰是欧洲最早走出中世纪并且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地区。尼德兰地区土地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是濒临北海,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鲱鱼都会成群结队地游到荷兰周围的北海地区,很多尼德兰人都从事打捞和贩卖鲱鱼的生意。在大航海时代,尼德兰地区人口不过百万,渔民倒有20万。不过,北海的鲱鱼本身是一种自然资源,周边国家也可以打捞,尼德兰的捕鱼业并没有什么优势。后来,尼德兰人发明了一种快速清洗和腌制鲱鱼的方法。这样,原来两天就会腐烂变质的鲱鱼,可以保存一年之久。依靠这项并不复杂的技术,尼德兰垄断了西欧的捕鱼业,并积累起一些财富。

鲱鱼的捕捞一年只有一次,人均下来一年只有10公斤,养不活自己。在休渔期,荷兰人就要考虑做点什么。大部分渔民想到的就是利用他们的渔船给欧洲其他地区运输货物。后来荷兰人就有了“海上马车夫”的名声。除了海运,荷兰人还从英国进口棉花,纺成布匹卖到欧洲各地,而加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最有效的积累财富的方法。

这和我们的浙江温州人也很类似。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以山地为主,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雁荡山又将温州和内陆隔绝开来,陆地交通非常不便利,这一点和荷兰有相似之处。但是温州靠海,温州人又非常能吃苦耐劳,从海路跑到各地做生意,并将赚来的钱带回家乡,开办工厂,从事加工业。荷兰人也是一样,当他们通过渔业、海运和早期的手工业挣到一些钱后,就开始发展工业了。荷兰人很会精打细算,并且善于合法地利用规则的漏洞来谋取最大的利益,这一点和温州人也颇为相像。如果有机会看一下在大航海时代各国的帆船,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荷兰的帆船和其他国家的帆船略有不同,它的肚子非常大。这样设计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当时欧洲各国的入港关税是以甲板的面积来征收的。这样一来,荷兰的运输成本就比英国和西班牙要低。当然,荷兰运输成本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水手的工资相对较低,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因为大量货币涌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这样,在当时世界的航运市场上就有了分工,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将亚洲和美洲的货物运到伊比利亚半岛后,荷兰人再将它们运到欧洲各地。

荷兰人很务实,喜欢经商。由于没有什么资源可卖,因此他们的商业活动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比如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以获取附加值。荷兰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政治没有太多兴趣,对于名义上的统治者,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干涉他们挣钱。它们可以不管国家名义上的统治者是来自于奥地利还是西班牙,头上的总督是谁,但前提是不要动他们的钱袋。因此,对尼德兰地区征税时,尼德兰人就不干了。一开始他们希望用和平的方式和西班牙人交涉,获得商业的主导权和宗教自由。西班牙当时的国王腓力二世,他一方面答应召回不受欢迎的西班班牙军队,另一方面却暗地里制定计划镇压尼德兰人,最终引发了战争。荷兰人在奥伦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于1581年宣布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如果要问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哪个,答案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英国,而是荷兰。荷兰在独立运动开始之前,就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并非像西班牙或者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那样来自于王权,也不像阿拉伯帝国那样来自于宗教,而是来自于市民。荷兰虽然也选出了自己的国王,但是各个城市相对独立,而且城市由包括商人在内的市民管理。

在脱离西班牙统治之前,西班牙是荷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自从两国开战以来,西班牙对荷兰进行贸易封锁,荷兰人的财路就断了,而荷兰这块地方靠自己的资源和物产又无法养活自己。俗话说得好,穷则思变,对荷兰人来讲是“困则思变”,既然选择了独立,市民们就只能全力自救。当时,荷兰的航运业已经颇为发达,但是仍局限于欧洲本地他们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学习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直接和东方开展贸易。荷兰不缺好的水手和精明的商人,所欠缺的就是进行远航贸易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而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荷兰并没有多少钱可以投资远洋贸易,但是由于长期实行藏富于民的国策,因此市民们还是很富庶的。于是,荷兰人发明了一种集资的方法:由市民们出钱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参股的市民就成了公司的股东,将来从公司的利润中分红。在当时荷兰的首相、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伯爵主持下,荷兰成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股份公司—东印度联合公司。它面向全社会发股票融资,因此,东印度公司是现代公司的始祖。荷兰市民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就这样积少成多,很快凑足了600多万荷兰盾的本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公司将这笔钱交给一些愿意冒险的商人与东方开展贸易,并承诺给投资人发股息。这样,公司的股东(市民)和经营管理层(愿意冒险的商人)就分开了,这种组织形式很像今天的上市公司了。而在东印度公司之前的有限责任公司里,股东实际也是管理层。除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外,它还拥有很多只有国家才有的特权。荷兰政府发它一纸特许状,有了这份特许状,东印度公司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海外建立殖民地,并且代表国家和他国缔结条约。其次,它的股东数量非常庞大,就连当时一些有钱人家的仆人也持有该公司股票。它有点像一个全民的企业。

成千上万的荷兰人敢于把自己的积蓄投入这项冒险,原因有这么几条。首先,荷兰人喜欢冒险,这也使得他们的后裔建立起了华尔街。其次,东印度公司有荷兰政府的背书。再次,但也是最重要的是荷兰商人信誉良好,并且是世界上最早恪守信托责任的群体。大多数时候人们简单地把信托责任和诚信划上了等号。可实际上,信托责任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守信用和不欺诈那么简单,它至少包括三方面的责任,首先是法律责任,这个很容易理解,当集资人把钱交给某个人做生意时,这个人有法律上的义务——不能将这些钱窃为己有。第二是道德责任,比如合伙人将公司交给一个职业经理人管理,经理人有责任将公司管理好,并为公司股东谋利益。一个管理者,如果不尽心尽力为股东谋求利益,也许并不违反法律,但是不符合道德责任。第三是专业责任,受托人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点其实常常被人们忽略,没有第三点,好心未必能做成好事。信托责任不仅是现代管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商业的支柱。

在信托责任方面,荷兰人不乏好案例。荷兰在1609年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这是一家市民的银行,或者说商业银行,有别于当年美第奇在意大利建立的美第奇银行,后者更像现在的投资银行。要再过将近一个世纪,英国人才建立起他们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今天我们都知道,信誉对于银行非常重要。美第奇银行的信誉,很大程度上是靠这个家族百年来的声望以及家族成员和客户之间的私人关系。阿姆斯特丹银行则不同,它的背后没有一个传奇的家族,也没有国家背景,它的信誉完全靠自己建立起来的。为了保证国民和外国人在银行的存款安全,阿姆斯特丹立法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银行的商业自由。也就是说,即使国王或者市政府也不能干预银行的业务。于是就出现了一件令今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荷兰和西班牙正在打仗,阿姆斯特丹银行居然没有冻结西班牙的白银,甚至当西班牙向它贷款买军需物资时,它还给西班牙贷款了。这可以说是履行信托责任的又一个典范。客户将钱放在银行里,银行就要保证客户的资产安全,并且随时提取兑现,这就是一种信托责任。如果找个借口冻结客户的资产,就违背了信责任。在荷兰人眼里,信托责任甚至高于国家的(短期)利益。遵守信托责任的好处在当时立竿见影,大量外国的钱都涌入荷兰。

为什么西班牙竞争不过荷兰,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西班牙船队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实际上是不同时代的竞争者。前者是有钱人和贵族赞助,由冒险家和囚犯组成的各自为战的船队,而后者是近代组织严密、管理高效的跨国公司。缺乏现代风险控制机制的西班牙船队,也不可能竞争过荷兰现金的资本主义制度。西班的船队是各自独立核算,如果哪个船队几条船回来一半,他们就有利润可分,如果大部分商船沉没了或者被海盗抢了,那么就会血本无归,很多生意都是一锤子买卖,投资人可能就不再做这样高风险的投资了,这样生意就缺乏长久性。而东印度公司,通过全民持股,风险共担,大大平衡了出海的不确定性。并且可以在发展初期的一段时间不分红,把利润投入到扩大贸易和修建基础设施上,他们在全世界各个地方修建码头、仓库、船坞、造船,扩大船队。在确定了贸易主导地位之后,才开始每年向国民和政府派发高额红利。两种制度的对比,让我们看清一个真理:一个只维护少数人富裕的国家,可以强大一时,但肯定很难持久。

荷兰人为什么能容忍十年不分红呢?不是因为他们觉悟高和有远见,而是荷兰人发明了一种新的资本运作体制—他们于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只要愿意,可自由交易手中的股票,将其变成现金。在没有股市之前,资本的获利除了靠股息,就只能放高利贷了,而基督教又不允许放高利贷。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欧洲王公贵族的钱并没有好的投资渠道。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股市,于是欧洲大陆的资金涌入荷兰。大量的资金也涌入荷兰,荷兰的经济进一步繁荣。1625年,荷兰的移民在大洋彼岸的曼哈顿岛周围建立起他们的新家园,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那里最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今天这个城市叫做纽约。

在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除了阿姆斯特丹银行,荷兰还建立起大大小小许多银行,并且创造了金融业中“信用”这个概念,通过信用给企业和个人贷款。在信托责任基础之上,荷兰人发明了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可以讲荷兰人创造了现代经济制度,当然,荷兰的全体市民也从这样的交易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了起来。东印度公司在全球建立了一万五千个贸易机构。在17和18世纪里,人口不到三百万的荷兰,其贸易额居然占据了全球贸易额的一半。在东亚,他们占据了台湾并在日本的长崎建立了货站;在东南亚,他们占领了印度尼西亚,并且建起了雅加达城;在印度和非洲,他们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许多殖民地,并且占据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北美洲他们占据了东部最好的贸易区,取名为新荷兰(现在叫做纽约州);在南美洲,他们占领巴西;即使在大洋洲,他们还占领了两个大岛,并且用他们西兰省的字命名了这个地区—新西兰。

可以看出荷兰和葡西两国之间巨大的反差。概括来说,先是制度上的差异。葡西两国坚持的是靠王权建立起来的日趋衰落的制度,它无法抗衡荷兰新兴的资本主义新制度。其次,在利益分配在葡西两国,大航海的受益者只限于王室、贵族、富商和冒险家,对国家的强大或百姓的富足没有直接的帮助。而在荷兰,全球贸易则是全民参与的行动。第三,荷兰人开创了现代商业体系,他们不仅发明了现代的银行、证券易所、信用和有限责任公司,而且开创了信托责任制度。在荷兰诞生了一个信守信托责任的专业管理阶层,这些专业人士使得工商业摆脱了古代和中世纪缺乏规范性的状态,变得井井有条。

资本主义背后的市场规律和制度规则,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石,它只能被掌握和遵守,哪怕是强权,暂时的金钱或宗教都无法撼动它,因为它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