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下一首千古处世之作,揭示了人性的丑陋

 昵称32901809 2019-05-14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可以用“被贬”两个字概括。正如他在自己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便被一贬再贬。先贬朗州,再贬连州,后贬夔州、和州。长期的被贬生活,难免会催生刘禹锡愤世嫉俗的言语。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下一首千古处世之作,揭示了人性的丑陋

《竹枝词九首·其七》便是刘禹锡被贬夔州(今重庆奉节),愤而写下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而是选择从人情世态的处世哲学上,委婉的表达了所遭受的痛苦被贬经历。同时这首诗也彻底揭示了人性的丑陋,是一首千古处世之作。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下一首千古处世之作,揭示了人性的丑陋

首句“瞿塘嘈嘈十二滩”,点出贬所是在夔州。它的意思是说,瞿塘峡的流水,急速地流过十二滩。“瞿塘”,即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嘈嘈”,是水急速流动的声音。“十二滩”,指险滩很多。故这句诗寥寥七个字,便写出了瞿塘峡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特点。

次句“人言道路古来难”,紧承首句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特点。它的意思是说,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就很难渡过。这句诗的意思,其实可以用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理解。古时重庆本就属于蜀地,且这里的“道路”本就有泛指的意思。它既指我们行走的各种道路,也有人生道路的意思。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下一首千古处世之作,揭示了人性的丑陋

最后两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则是彻底揭示人性丑陋之句。它的意思是说,瞿塘峡之所以险要,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即便是走在平地上也会起波澜,真是“人心”比江水还要凶险,令人防不胜防。这是刘禹锡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他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后的愤世嫉俗。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下一首千古处世之作,揭示了人性的丑陋

就封建社会而言,同刘禹锡一样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的诗人,不在少数。所以刘禹锡从瞿塘之险,提炼出的“人心”之言,是具有普遍性的。故刘禹锡这两句诗是彻底揭示了人性的丑陋。毕竟,“小人”亘古长存。虽然刘禹锡在这里将“水”形容成了凶险之物,但是我们仍然要坚信,并坚守《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善若水”。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下一首千古处世之作,揭示了人性的丑陋

综观刘禹锡的这首诗,无疑是他对自己痛苦的遭遇,发出的愤世嫉俗之言。而刘禹锡在诗中,对世态人情的感慨,所揭示的人性丑陋,对于我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处世上,是有着警醒意义的。但愿我们都不用经历人心之险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