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阳气始发,内孕万物生升之机。春属木,与肝相应。《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养生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了春天的肝生,才有夏天的心长、秋天肺的收敛和冬天肾的潜藏。春应肝,即春季肝气当令,是肝疏泄功能最强的时候,这时养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春季养肝,首注情志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春季养肝,首要为情志的调理。肝气的疏泄,对人体的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春季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故要使自己乐观,肝气豁达,不要沉闷、抑郁,更戒暴怒。春季去郊区、春暖花开的大自然中感受万物向荣、大地新绿的蓬勃生机,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放松心情、放飞心灵,使自己身心愉悦,胸怀开畅,则肝气疏达,气机调和。 2、春不食肝,饮食有节 《金贵要略》曰“春不食肝”,酸味入肝,即春季不宜食酸收之物。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开始加强,饮食应以辛、甘、微温之品,而不宜食酸性之味。辛甘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如韭菜、香菜、洋葱及水果。故有“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有肝病患者防止肝病复发 ,应避免食辛辣、刺激(如蒜头、洋葱等),这些含有醚油类物质的食物会对肝脏及胆汁分泌产生不好影响。 同时春季应注意消毒、清洁,不吃生冷食物,少吃冰箱内的剩物。 3、春季养肝,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曰:人卧则血归于肝。春回大地,春风拂面,使人体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功能加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出现身体困乏即“春困”,此时要顺从人体自然变化规律,夜睡早起,睡前静坐调养,使思想意识、灵气生发不息;晨起练拳(太极、五禽戏等)、跑步,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阳气生发,以应春夏养阳之道。 同时,春季养肝,避免久视。肝藏血、主目,《黄帝内经》指出“久视伤血”,现代人看手机、电视、电脑时间过长,对肝脏损伤最重。 4、春季养生小锻炼 春季早起,正身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两膝微屈,含胸拔背,先双掌搓热,然后浴面(从内向外,从下向上此可顺从人的肤理)36次,擦鼻(双手拇指指背沿鼻翼双侧上下)36次,叩牙(上下牙齿轻叩)36次,浴目(双手拇指指背抡刮上下眼眶各36次,揉双侧太阳穴36次),转日月(闭目,顺时针、逆时针以目睛上下左右旋转36次),鸣天鼓(双手揉耳廓36次后,双手掩于耳后,食指从中指滑下,敲脑作响弹36次)。随即以指代梳,由前向后梳头36次。最后双手握虚拳于腰眼处,轻抬脚跟,猛的震地36次。 此法静心练习,五脏六腑皆有调理,可让人保持充沛的精力,贵在常年坚持。 春季养肝,对肝、脾、肺三脏的调养亦非常重要。应遵循养肝之法—疏导转移,养脾之法—仁智修身,养肺之法—调气宁息之法则,顺应自然,身心兼治,形神兼养。以达益寿延年之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