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苏格拉底并不亲自给人灌输知识,而是激发人们原本已经具有的知识,去产生新的知识。人们像是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但在诘问中,苏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在教学生学习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通过质疑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不可能学到真知。 第二步:定义 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询问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助产术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并产生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在谈话进行中,苏格拉底偏重于问,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而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可以在对方回答中引导出其他问题,直至最后由于不断地提问,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苏格拉底提问法”是一种系统的提问方式,他能够全面评估一个人思维的系统性、深度和质量。如果想要建立好的思维能力,经历这样的提问锻炼很有必要。 苏格拉底式提问要点苏格拉底的提问是一种复杂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做到四点:第一,最大程度理解问题存在的基础事实,包括概念的定义以及论证的过程。 第二,找出和你所谈观点中相互矛盾的事实,利用这些事实反映出这些观点之间的矛盾,深入思考其中的真伪。 第三,要求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更全面地说明和论证。 第四,对现在的问题持开放性态度,不断提出更好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要想系统建立苏格拉底式思维,老师们可以尝试用如下的提问练习思考。 问:老师,可以推荐几本好看的书吗? 答:请问什么是好看的书? 问:就是能打开我视野又读起来不累的书? 答:每个人对读起来不累的理解可能不同,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下吗? 问:比如《明朝的那些事儿》吧。 答:我想明确下,我理解你要看的是有趣历史类的书,是吗? 问:也不是,别的书也可以。 答:物理类的可以吗? 问:可以 答:那推荐一本《果壳里的宇宙学》吧。 这样的提问,事实上对回答者而言很轻松,对提问者很累。 以上就是“苏格拉底式提问法”的全部内容啦,感兴趣的老师可以亲自实践一下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