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座 | 美在草书

 随风摇曳1965 2019-05-14

——编者 


第一讲:帝王与草书

  中国草书的雏形和源头来自东汉书法文化氛围的延伸,其发展虽然源于历史多方面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时代的昌盛和统治者的推崇。

  与我国汉代章草阶段相对应的帝王书法家可首推东汉章帝刘炟。其《辰宿帖》(见图一,为宋《淳化阁帖》兰州肃府本残本)可谓古代最早以草书形式表现《千字文》的书法杰作。细观残片上每个字的点画造型和态势,无不充满着章草艺术的审美趣味,诚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对章草的赞美那样: “婉若回鸾,攫如搏兽,迟回缣简,势欲飞透。”

图一

  魏晋是章草和今草的交替时期。草书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时社会上出现了由章草向今草的转变,甚至大有由今草取代章草的趋势。例如西晋武帝司马炎的《省启帖》(见图二)便可作为这一时期的草书代表作。其作品的点画连断和结字动静,不仅富于变化,而且通篇气势非凡,且不失章草与今草兼容的特点。北宋米芾对晋武帝的草书有过很高评价:“武帝书其气象有若太古之人,自然淳野之质。”

图二

  如果说汉章帝和晋武帝是中国古代章草迈向今草具有代表性的的帝王书法家,那么擅长今草的帝王书法家应为东晋的元帝司马睿,其《安军帖》(见图三)可谓今草风格的典范之作。全篇线条连绵,笔法流畅,点画轻重有度,笔势大开大合,反映出东晋草书的俊逸之气。

图三

  唐代是草书登上巅峰的历史阶段,崇尚草书的社会氛围尤为浓郁,其中帝王扮演了领军角色。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屏风帖》(见图四,为局部)深得右军草书意趣及使转形势,笔法遒纵,风韵轻俊。正因为如此,帝王对草书艺术的推崇和引领使整个唐代的草书艺术发展迅速,并造就了张旭、怀素这两位狂草大家。唐文宗御封的唐代“三绝”,其中便有张旭的草书一绝。这不仅体现了帝王对草书艺术的情有独钟,更重要的是奠定了狂草在唐代书法艺术中的最高地位。难怪当时怀素的狂草书法成为李白等大诗人们用诗歌赞颂的对象。

图四

  唐代狂草对后世帝王的影响明显,如宋徽宗赵佶的狂草《千字文》(见图五,为局部)便是帝王狂草书法中的佼佼者。清代汇编的《草字汇》,其篇首所排列的“历代草圣”目录上首先标出的帝王名单是:汉章帝、晋宣帝、晋武帝、晋元帝、宋明帝、齐高帝、梁武帝、唐太宗、唐高宗、宋徽宗。而宋以降的帝王名单未见,这或许也是宋之后八百年间极少出现草书大家的原因之一。

图五

  显而易见,中国古代帝王在中国书法历史舞台上对草书倾注的豪情不仅触动了草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艺术灵魂,而且,其实践行为成为转化草书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影响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文人墨客),使之热衷熟习并以此为荣的时代内驱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