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沙漠,存在于西北深处, 那里荒凉、廖无人烟、雄浑旷远, 发生的故事大多充满悲情色彩。 大漠深处是神秘的,也是危险的, 高温、缺水,对了, 还有恐怖的沙尘暴。 但你能想象吗, 如果沙漠出现在了东南的省会城市边上, 当地的人们,是喜是忧? 神秘的沙漠,引人遐想 图 / FRANKC雲 你可能很难想象, 江西的南昌,也曾遭遇过沙尘暴。 在王勃的笔下, 这里可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就是江南第一沙漠——厚田沙漠, 距离南昌只有区区30公里, 而且这片沙漠的面积, 足够盖住3/4个巴黎。 赣江和锦江的礼物——月亮岛。厚田沙漠的沙漠化土地总面积高达13万亩(相当于南昌建成区面积的1/5,3/4个巴黎) 江西怎么会出现沙漠? 赣江带着锦江横穿南昌, 从赣州周边带来了泥沙, 人们破坏了地上的植被, 加上夏季伏旱、冬季大风, 原本河道里的泥沙就不断堆积, 成了南昌城外的一偏塞外景观。 一眼看过去,是不是以为来到了西北?但这真的是江西! 在南昌人眼里,这不过是河边的一片土丘, 但上世纪80年代初期, 由厚田沙漠刮起的一场沙尘暴席卷了南昌, 正巧一名《文汇报》的记者在场, 他回去后发表了一篇文章,国内外轰动。 沙尘暴来袭。并非南昌,仅作示意。 图 / yang670627 大自然总是惊喜不断, 在水资源发达的南昌放下一块沙漠, 这可愁怀了周边的人们。 南昌人下定决心, 要治理身边的这个大沙漠。 人们在沙地上种上农作物和药材, 在河边绿洲上放羊养牛。 政府甚至在沙地上建了养猪场, 用猪的排泄物,改良沙地,恢复植被, 建立养鸭场,条件成熟后,种植果树。 构建一套类似“桑基鱼塘”的生态系统, 希望治理沙漠,又能提高收入。 从1988年到1998年, 南昌人用10年,绿化了10万亩沙漠。 不仅沙尘暴没有了, 甚至还给城市降了温: 如果当时继续绿化下去, 可能厚田沙漠就被斩草除根了, 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 进入21世纪,旅游的人多了起来, 当地人也开始琢磨起了沙漠旅游。 这下好了,其他的沙漠都被治理完了, 望着这“幸存”的13万亩黄沙, 南昌人陷入了沉思。 电影《洗澡》中,陕北人用一碗粮食来换一碗水,为新娘出嫁前,提供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洗澡 很快,一家国有旅游公司来了, 征用了部分土地, 铲掉了沙漠上的药材, 厚田沙漠景区在2003年开业了, 并且自豪地宣布: 景区和宁夏旅游协会建立了合作,游客可以体验骑乘驼队等极具西北大漠特色的旅游项目。 两年一届的沙雕艺术展览,这种艺术,反正我是看不懂。 话是没错,但景区还是有点想当然: 游客也许更乐意去西北体验原汁原味, 哪怕一张嘴就吃进一口沙。 开园的前四年,这里仅仅来了20余万人次, 景区投了7块钱,只收回了1块钱, 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近几年,也只能维持在每年2万人次左右, 且大部分是南昌市民的自驾游。 靠近景区的村子里, 村民买起了三轮摩托, 开起了土菜馆, 想搭上景区的便车, 却发现门可罗雀。 难得来一次游客, 有些村民更不会轻易放过了, 没事宰宰客, 来的人就更少了。 三轮车司机在等待客人上门 当收入不见起色, 人们就开始怀念起从前: 景区铲掉的那些药材, 每年还能卖5万块呢…… 除了收入, 出现了更让村民担心的问题。 当大风刮起,沙漠旁边的村民会发现, 家中的桌椅、地板、窗台、床铺上, 都会覆盖上厚厚的一层沙尘。 常常正吃着饭, 突然一阵风,黄沙就进了碗里。 厚田沙漠边的十几个村子, 村民们都共同察觉到一个事实: 沙漠,本来没有好坏之分, 但围绕在周围的人们, 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利益, 开始了这场持续了30年的博弈。 人们用了十几年治理沙漠, 2003年以来,随着旅游的开发, 荒漠化土地却又扩大了2000多亩。 众所周知,沙漠是会流动的。 十几年来, 一些村民提高了收入, 但更多的村民在想: 什么时候才不用担心哪天就被沙子埋了? 1999年 ,河北兴隆村房屋几乎被风沙掩埋 治理?利用? 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夏天来了,黄沙又将跟着南风, 造访一个个村庄,甚至席卷南昌。 2018年,赣江南昌段水位不断走低,堤岸边和江心大面积河床裸露 厚田沙漠边,有一个龙王庙村。 这个村子曾在赣江边, 饱受水患之苦, 所以取名龙王庙,期望受到龙王的庇佑。 后来搬到这里,以躲避水患, 但是,村民怎么也没想到, 这龙王庙村,也有担心被黄沙掩埋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