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阅读与鉴赏

 汉茂油桃 2019-05-15

干货丨古典诗词阅读与鉴赏

一、专题导入(鉴往而知今) (3分钟)

中考对于古诗词鉴赏难度要求比较低,但是有些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仍会手足无措。因此,掌握一定的答题思路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此我们首要任务是进行古诗词鉴赏知识的储备,让我们一起拉动马达,快速向前吧!

二、知识典例(充实 “存钱罐”) (20分钟)

古诗词中心思想整理

(可以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针对学生回答得不好的地方,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1、《望岳》描写 ,抒发了作者

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 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2、《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由衷赞叹 ,表达诗人

西湖晴日和雨中湖光山色 对西湖的热爱与赞颂

3、《山居秋暝》通过描绘 ,表现了诗人 ,对 的心情。

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的旖旎风光 山村居民的淳朴风尚 寄情山水田园 隐居生活怡然自得

4、《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

5、《送友人》通过描写 的送别环境,渲染了 的送别气氛,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清丽优美 安静美好 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6、《卖炭翁》通过记叙 的经过,揭露同时也表现了对

卖炭翁艰辛劳动成果被一掠而空 宫市弊端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 劳动人民的同情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是 ,也是 _ ,表现了诗人的 _ _

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和友人共勉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8、《题破山寺后禅院》描写了古寺的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和 __

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 游览名胜 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抒发了作者

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10、《如梦令》以 的形式,刻画了一个 的细腻感情。惜花实际上是

与侍女对话 年轻女子爱春、惜花 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11、《诉衷情》抒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愤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一词作者写给 的共勉之作,抒发了词人 之情。

陈亮 抗金决心和壮志难酬悲愤

13、《四块玉·别情》是一首 的小令。以 的口吻,直抒 的感情。

描写离愁别绪 一名与爱人分别的女子 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14、《天净沙·秋》此曲通过 的两幅画面的对比,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迟暮萧瑟 明朗绚丽 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5、《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点题的句子是 ,小令的主旨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深切的思乡之情

16、《水仙子·咏江南》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 对江南水乡的真切喜爱

17、《观沧海》诗人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 ,表现了

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 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18、《钱塘湖春行》全诗以 ,从 起,至 终。以 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

“行”字为线索 孤山寺 白沙堤 “春” 早春西湖美景 喜悦之情

19、《蝶恋花》是一首怀人词,围绕巧妙地把 ,采用委婉的表现方式,表现了词人的

“春愁” 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愁苦之情

2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通过 ,表现了词人 ,也表达了

“少年”与“而今”,无愁与忧愁的对比 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 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古诗词内容理解整理

1、《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距离 ,时间 ,开篇“岱宗夫如何”是个 ,其作用是 的心情,“钟”表现 ,“割”表现 ,“会当……”两句点睛之笔,表达

由远到近 由朝到暮 设问句 表达诗人迫不及待的搜奇探险 泰山神奇秀丽 泰山险峻崎岖,巍然耸立

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让读者感受到青年杜甫对未来的雄心抱负

2、《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欲把西湖比西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西湖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令人神往

3、《黄鹤楼》首联引述黄鹤楼的传说,其作用是 ;颔联描绘黄鹤楼的高耸雄姿,是为了能抒发作者对 的感慨;颈联用叠词描绘江上美景,是为了让 达到更高的境地。尾联一个“ ”字表达 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为乡愁情节的抒发做潜在的铺垫 岁月流逝 诗作的思想品味 愁 日暮时分

4、《山居秋暝》选择了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等意象,勾勒出一幅 的图景。文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既表露了诗人对 的喜爱,也表达了 的意愿。

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 山中秋色 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

5、《送友人》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作,选用了形象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列举一个进行简要的分析。

举例:

分析:

举例一: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分析:准确生动地描摹了朋友孤单无依,行迹无定的特点,由此抒发了诗人感到离别的凄凉痛苦以及对友人的依恋不舍。

举例二:孤蓬万里征。

分析:准确生动地描摹了朋友孤单无依,行迹无定的特点,由此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准确生动地描摹了朋友孤单无依,行迹无定的特点,由此抒发了诗人人的依恋不舍。

举例三:萧萧班马鸣。

分析:“班马” 准确生动地描摹了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分别的情景,那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离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表达对友人的依恋惜别之情。

6、“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

动作 描绘了宫市如狼似虎般的蛮横,具有讽刺意味将宫市狐假虎威,巧取豪夺表现出来,从而揭示宫市的弊端带给人们的不幸 肖像 生动形象地描写卖炭翁生活艰辛,揭示了宫市的弊端给人们带来的不幸,也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颈联的诗句内容是什么?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写了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表现了诗人对仕途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现在这句话也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哪一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选择了那几个意象,描写了怎样的一个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意象:竹林小路、禅房、花木 ,描绘了古寺美妙幽静的环境。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上片描写了 ,下片抒写了 。词人运用《冯唐列传》中的典故的目的是 ;“锦帽……”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出城打猎的盛状 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表达渴望得到朝廷的中用,献身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

夸张 强调突出了出猎场面的雄壮壮阔

10、《如梦令》中“知否,知否?——”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词中“试问卷帘人”中的“试”字用得好,原因是

设问 把此人埋怨责怪,启发诱导的声情神态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花落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请对《如梦令》中的最后一句话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红”与“绿”的对比,“肥”与“瘦”的对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将要逝去,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到来,从而表达了作者细腻的惜春之情,语言细致传神。

11、《诉衷情》运用了两个典故,请默写相关语句,并逐一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年万里觅封侯”:运用了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渴望奔赴万里之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尘暗旧貂裘”:运用了苏秦的典故表达词人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

《诉衷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试举一例,并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悲壮。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可怜白发生”在文中作用是 。“沙场秋点兵”所描绘的是 的情景。

发出感叹,以现实否定了美好的理想,理想在现实中破灭,展现出悲壮之情

秋高气爽,威武的军 队整齐的排列着,接受检阅,准备出征

13、《四块玉·别情》一曲中“凭栏袖拂杨花雪”一句中的“拂”用得好的理由是

表现女子目送恋人来表达女子对爱人远去的急切和相思之苦

14、《天净沙·秋》一曲中“一点飞鸿影下”在文中的作用是: 之景转为 之景。

飞鸿影下是描写活动的生命极富动感,打破了画面的沉寂,深激昂然,给人以恬静美好之感

迟暮萧瑟 明朗绚丽

15、《天净沙·秋思》曾被王国维视为元人小令最佳,题名为“秋思”的原因是

整首曲以28字勾画出一首充满悲绪的游子思归图,却不提及一个“秋”字

请概括前九个名词所组成的三个画面的内容:A、 ,B、 ,C、

落日余晖下,秋风萧瑟中的枯藤、老树和昏鸦 一派清雅安适的水乡景象

在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凛冽的寒风西行

16、《水仙子·咏江南》中“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一句的好处是: ;“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爱杀江南”一句的作用是:

表明所写景象的时节是秋天,并以“淡”字增添了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 夸张

强调突出了江南水乡的富丽与“画檐人家”相照应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江南的真切喜爱

17、《观沧海》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 的海水和 的山岛,显示了大海及周边的壮观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点明虽已是秋风萧瑟的季节,但岛上的 ,给人 之感。树木和百草,秋风何洪波, ,显示了大海的 。这一层写的

“观”字总领全篇 荡漾 耸立 动静相衬,刚柔并济 树木繁茂,百草丰美 生机盎然

静动相映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全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作者以 ,描绘了大海的 ,表现大海 。两个“ ”字表明这里写的是 。整首诗在海水、山岛的景物描写和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浪漫想象中,可见作者的

丰富的想象力 浩荡无际 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概 若 虚景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志向之高、气魄之大、胸襟之博

18、《钱塘湖春行》首联写了孤山寺所见之景,是 。颔联写 。莺歌燕舞,显示出春天的 ,是 。也表现出诗人乍见莺燕的 。颈联写 ,以“乱”“浅” “渐欲”“才能”,状写花草 ,渲染了春天来了的 ,给人以 之感。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行不足”是因为 ,说明诗人

远景 仰视所见禽鸟 勃勃生机 动态 喜悦心理 俯察所见花草 向荣的趋势 勃勃生机

清新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 看不足 流连忘返

19、《蝶恋花》上阙 ,写主人公登高远望,春愁油然而生。“春愁” ,表达主人公的 。词人借用春草表示 。“残”字,道出了主人公的 ,“无言”和“风细细”表达了主人公 的心声。细风、草色、烟光、残照,凄美的景色,又加深了

情景交融 点明时令 相思之情 已经倦游思归 怀念亲爱的人 无奈 凄凉

低沉的压抑不住的相思之苦 “无言谁会凭阑意”的孤单凄凉之感

下阙抒情,写主人公 。主人公为 ,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不悔”, ,“伊”既是思念深爱的女子,

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消释离愁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是全词之睛

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 也暗寓着词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2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上片生动描绘了年轻人 情态。“不识”写年轻人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强”字写出年轻人

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 幼稚 好装斯文的好胜与纯真

下片写 ,形象写出了词人 的愁苦。“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的 的经历。“欲说还休”表现了词人迭用更表现词人内心深沉的 。“却道天凉好个秋”,是说词人 ,只得回避不谈,说些 聊以应景,表面 ,实则是

而今历尽艰辛,饱尝忧患,已知愁苦 抑郁、深沉 艰难心酸 有苦无处诉的痛苦矛盾心情

孤独和压抑 无可奈何 言不由衷的话 形似轻松洒脱 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郁

示例l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2、方好:正显得美好。

3、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4、西子:西施。

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诗属于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它借景抒情。

B. 本诗属于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写景诗,它借景抒情。

C. 本诗属于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诗。它借景抒情。

D. 本诗属于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怀诗。它直抒胸臆。

E. 本诗属于七言绝句。它的韵脚是好、奇、子、宜。

F. 本诗属于七言律诗。它的韵脚是好、西、子、宜。

G. 本诗属于七言绝句。它的韵脚是奇、子、宜。

点拨 从上面知识提示知道:本首诗歌是近体诗,总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它是七言绝句,因此排除B、F两项;这首诗是作者任杭州通判期间写的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写景诗,借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属于借景抒情,因此排除A、D两项;韵脚是押“i”韵,所以,排除E项。

答案 C、G。

语言赏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

A. 题目中的“后雨”是个倒装句式,“初晴后雨”即雨后出晴。

B. 题目中的“初晴后雨”意思是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C. 首句“水光潋滟”写出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晴方好”的意思是晴天会更好。

D. 首句说晴天的西湖波光荡漾,闪烁耀眼,十分美丽。

E. 第二句说雨中的山云雾迷茫似有若无,非常奇怪。

F. 第二句赞美了雨中山景非常奇妙,作者在写山的美丽,与西湖无关。

G. 第二句写雨中群山迷迷茫茫,非常奇妙,赞美了西湖的美丽多姿。

H. 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

I. 一、二句写了一水一山、一晴一雨,表现了西湖美景的变化之美。

J. 后两句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

K. 后两句把西湖比作西子,主要是因为它们同有一个“西”字。

L. 后两句把西施比作西湖,主要是因为她们都是灵秀美丽,丽质天成。

M. 西湖和西施,同属古越之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丽质天成,把西湖比作西子,新奇巧妙。

N. 从修辞手法来看,一、二两句是描写,而三、四两句是议论。

O. 从修辞手法来看,一、二两句是对比,而三、四两句是比喻和拟人。

P. 从表达方式来看,一、二两句是描写,而三、四两句是议论。

(点拨:以上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五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叙述。常见六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因此排除A、C、E、F、K、L、N。)

答案 B、D、G、H、I、J、M、O、P。

主旨理解: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B.这首是通过描写西湖“晴方好”、“雨亦奇”赞美了西湖景色的变化之美。

C.作者通过描写西湖美景,赞美了西施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D.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答案:C

(温馨提示:每一首古诗词都应该按照以上思路进行展开分析,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三、强化练习 (牛刀小试)(15分钟)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参考:7.王维或诗人自己

8.B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八月湖水平”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参考:

7.天空

8.D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2分)

参考:

7、B(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8、迟暮萧瑟 明朗绚丽

一、专题导入

五代著名诗僧齐己在一个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对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郑谷看了几遍后评点说:“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感觉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古代诗人在用字的精炼准确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推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等)

二、知识典例(答题步骤) (25分钟)

题型1——形象鉴赏题要答出“表层”及“深层”两方面

古诗在吟咏时,其所涉及的情感一般分为两个方面,表面上看,是对某物、某景、某人及某事的感叹,而实际上往往表达自身的某种情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既要答出表层意思,也要答出深层意思,这样,才能确保拿住全分。尤其是托物言志型及咏史型的古诗。

示例l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 从表层(榴花)及深层(自身)组织答案。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题型2——炼字型的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这类题,作答时,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具体而言,要答三步: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1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点拨按三个步骤组织答案。

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此部分完成之后,建议教师让学生合上学案,把答题步骤叙述下来,下同)

题型3——表现手法类鉴赏题要分三步作答

常常见到这样的题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直接问: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准确解答这类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声衬寂,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要分三步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指兽毛制成的衣服。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点拨 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题型4——语言风格鉴赏题要答三步

有这样的问题:“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者让考生分析该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这类题要分三步来回答: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点拨 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第一步),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第二步)。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步)。

题型5——意境类鉴赏题要答三步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题:“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三个部分作答,即描摹诗歌图景一概括意境特点一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冷寂。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避免出错。三是硬套某些术语,不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分析。

示例1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点拨按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第一步)。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第二步)。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第三步)。

三、强化练习 (牛刀小试) (10分钟)

练习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在该词写周瑜,抒发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从表层(对周瑜)及深层(自身)两方面作答。

答案 抒发了对周瑜的赞美、敬佩及对他建立了一番功业,志得意满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感伤之情。

练习2

西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按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第一步)。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第二步)。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第三步)。

一、专题导入(品一品,悟一悟) (3分钟)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相信大家对这段话都很熟悉。中国的意境理论从产生、形成到清代晚期,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到了王国维,他不仅将意境在文学中的地位看得至高无上,而且对意境理论作了完善的阐述。王国维可被称为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二、强化练习(牛刀小试) (35分钟)

(一)阅读诗歌,完成16——18题。(7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苹。

16、本诗按内容分,属于 诗,颈联运用了 修辞手法。(2分)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

B.诗中“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没何处”写出诗人深切关怀着了远行的友人,烟水迷茫,前途未卜,不知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之地。

C.“远”字点出凝神远眺的诗人视线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一帆”形容友人只身乘船南游的孤寂。

D.诗人想象友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18、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6.送别 对仗∕借代(2分)

17.( D )(2分)

18.手法1分(借景抒情、动作描写、虚实结合等),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1—13题。(7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

11、从诗的体裁看,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1分)

12、选出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 )。(2分)

A、首句“讶”字写出了雪的寒冷而无声的特点。

B、第二句“复见窗户明”是正面描写雪下得大。

C、“时闻折竹声”显示了冬夜的寂静,也透露了作者的孤寂的心情。

D、此诗诗境平易,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迹,是白居易诗歌的固有风格。

13、咏雪诗很多。这首诗从不同角度来写“夜雪”,别具一格。请联系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11、(1分)绝句

12、(2分)B

13、(4分)首句从人的感觉写起,“衾枕冷”写雪大,又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点出“夜雪”;第二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见窗明,说明雪已积深了,积雪反光才有“亮光”。最后两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夜雪”:“折竹”是由于“雪重”,“夜深”、“时闻折竹声”显出了冬夜之寂静和诗人的孤寂之情。虽变换角度,却句句写“夜雪”,颇有特色。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黄鸟,即黄莺。绿蓣,指水中浮萍。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一诗。

(1)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又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四)诗歌鉴赏。(7分)

学科网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本诗为作者宦游长安时所作。

学科网

14.从体裁来看,这首诗属于□□。(1分)

学科网

15.这首诗的颔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2分)

学科网

(1) 。 (2)

学科网

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分)

学科网

参考答案:

14.(1分)律诗(七律)

15.(2分)要点:(1)视觉(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2)听觉(长笛一声)/(3)动态(雁横塞)(4)静态(残星、人倚楼)(写出两点即可)

16.(4分)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是本诗的一大特色。(1分)诗歌描绘了一幅云飘星落、雁横笛怨、菊静莲谢的深秋拂晓图,(1分)营造了凄迷清冷的意境,(1分)篱菊的意象与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寄寓作者深切的思乡归隐之情。(1分)(情景关系1分,景、境、情各1分)

四、回顾小结(吾日三省吾身) (2分钟)

(一)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二)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