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如何理解?

 谨身节用华 2019-05-15

这一句话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应该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主要意思是说:能以语言表达之“道”,便非永恒之“道”;可用名称来界定的,便不是永恒之“名”,名称未定之前,那便是万物之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便是万物之母体。因而,总是于消解欲望时,方能看出起源之奥妙;总是于保存欲望时,方能看出母体之广大。起源与母体,二者皆来自一处但名称不同,却可皆称为神奇,神奇之中还有神奇,那才是所以奥妙之由来。

其中,“名,可名,非常名。”主要意思是指:“名”是可以用来界定的,但就不是永恒的“道”。

“无名,万物(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主要是指: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天地)的起源,名称确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王弼在解释时没有提到“天地”这是有理由的,“天地”与“万物”很难分出层次,而帛书里就没有讲“天地”只讲“万物”,所以,讲“无名,万物之始”更好理解。句中的“始”之开始,起源,而“母”指母体之意,因为“有名”,万物便出现了,即是一种母子关系。这说明“名”与万物是同时出现的,而“无名”重点在强调名称确定之前,还是起源阶段,是混沌状态,或许可以理解,“无名”犹如“无”,而“有名”便是“有”,有生于无,“有”便是万物呈现,而“无”,是“道”的本性,这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是相通的,这是老子,也是道家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古人理解、解释宇宙的最为抽象的哲学观念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