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在乎越做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01

不知道大家是否体验过这种情况:

  • 你越是在乎越是努力的事情,越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 反而是你放松心态做的会取得惊喜的成绩。

就拿我堂弟考驾照这事来说:

他科目二考了三次才过。

第一次他紧张到安全带都忘了系;

第二次是S弯出现了问题,还是他练习中从来没出现过的失误,弄得他都不敢再考了。

其实,他平时练车的情况很好,教练都说。他是他们那一期最好的。

结果没想到,他总过不了。

为此他还跟我咨询过。

给他聊了一下后,我发现真正阻碍他的,不是技巧或能力方面的问题,而是他的心态:

他太在乎考驾照这件事了,特别特别想考好,但他越想考好却偏偏考不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穿针心理”在作祟。

02

心理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集中注意力,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就会控制不住的颤抖,线也就越不容易穿入那个小小的针眼。

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性颤抖,也叫穿针心理

存在考试焦虑问题的学生对此应该深有感受:

平时成绩很好,但一到考试就不行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柠檬认为,被穿针心理影响的人一般会经历下面两个心理过程:

1 过度在乎导致压力过大:

对于很多人来说,考试不仅仅是考试,他们赋予它很多其他的意义,而且往往会用负面假设来反衬。

  • 比如自尊感——“我要是考不好其他人会不会笑话我”;

  • 比如价值感——“我这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

因此,他们决不允许自己失败。

但事实上,任何事都不可能那么绝对,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2 压力过大影响行为表现:

大家都听过“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句话”,它确实有道理,但这是压力适度的情况下。

事实上压力与表现并不是成正比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意思是:

只有当压力在你的最优承受区间时,你的表现才是最好的,压力过大时,它就会变成你的阻力。

你会因此陷入极度紧张或恐慌当中,然后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心跳加快、手脚发麻、头晕耳鸣等等。

这时让你考试或者做其他重要的事,你只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03

想要摆脱穿针心理的影响,关键还是要保持平常心,不要过度在乎。

还记得我高中时,学校每个礼拜都会有考试,目的就是:

让我们对“考试”这件事麻木,然后把高考也当做平时的考试一样去正常发挥。

这是一个方式,但不一定适合所有情况。

所以我们还是回归源头,丢掉你给考试或者给某件事赋予的其他含义,就把它当做是一件普通的事情来做。

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平时表现很好,只要按照平常那样做就可以了”。

不要去想这件事做不成会怎么样,徒增压力。

其实做每件事我们都不能保证100%的成功,既然如此,何不给失败一个心理准备呢?

要告诉自己,失败了也没什么,你能接受它,那它就无法对你造成影响,你也就放下了压力和包袱,自然表现也就更自如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