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你可以内向,但请不要自卑”发布之后,我收到很多柠友的留言。 其中,有不少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我在陌生人面前内向拘谨,但是在熟悉的人面前就很放得开,变得活泼健谈,这样的是我是内向还是外向?” 今天柠檬就来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这种两面化的情况其实挺常见的。 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有这种表现,那么你可能更倾向于内向性格。 可能有人会反驳: “但是我在熟悉的人面前很外向啊”。 这里我再跟大家重温一次我们对于内向的定义: 在心理学上,判断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不是看他是否健谈,是否会说话,这些是社交技巧问题,而不是性格特点。 真正区别它们的是获取能量的方式。 外向的人可以通过社交来获得能量,跟人聚会聊天对他们而言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而内向的人则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的内部世界,自己一个人待着不管是看书思考还是发呆无聊,都比跟其他人相互客套要更舒心。 所以,跟陌生人交谈时的状态更能反映你本来的性格。 你无法伪装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激情饱满还是疲惫不安,你能非常清楚的感知到。 而你想跟熟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想要跟他们交谈讨论,这也很正常。 我们人都有社交的需求,不管你多么内向,你一定有着与这个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 那为什么内向的人在陌生人和熟人面前,会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呢?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在自己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到,我们的大脑有两个系统: 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系统1启动的是习惯思维,它就像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自有一套流程。
面对熟人的时候,我们启动的就是系统1。 你会不设防,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因此你的反应就很自如,反应也很迅速。 可当你遇到陌生人了,系统1里面并没有设定好,与之相处和说话时比较惯用的模式,这时就需要启动系统2了。 通常情况下系统2不会干预系统1的工作,可当系统1没有套路可循的时候,系统2就不得不出面了。 它十分谨慎,具有推理能力,会让你产生更多的思考。 这些思考有的有助于你进行理智判断,但有的也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系统2会不断地进行推理,让你跟别人交谈之余,还要分出很多精力去猜测其他人的反应以及接下来自己应该做的反应,因此你就会显得比较拘谨内向。 看到这里,相信你应该明白自己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了。 其实柠檬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 内向不是缺点。 我分析这么多也是希望内向的朋友们可以更了解自己,继而接纳真实的自己。 你可以不必那么为难自己的,我们只活这一次,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更舒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