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具有这三点特征,说明你根本不是真正的内向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生活产生能量——能量创作能量。只要明智地安排时间,一个人在生活中就会变得很富有。”——Eleanor Roosevelt

内向(introvert)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Carl Jung)提出,他认为,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两者的区分标准是获取能量的途径是外界还是内心。现代社会,在外向和内向中间又出现了一类“中间人”,他们经常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内向性格,给自己贴上内向的标签,其实他们是“假内向”。

什么是“假内向”?

1、“慢热型”社交者

2、熟人面前很外向、陌生人面前很内向

3、在一些场合人格内倾的外向性格者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将内向性格与胆怯、害羞这些概念相混淆。其实,经常在社交中表现得胆怯、害羞的人可能只是“慢热型”社交者而已。

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差,在新环境中面对陌生人,会感到无形的压力和恐惧感,而这些压力和恐惧感会随着社交的深入逐渐消失。对于那些真正的内向者来说,社交压力是持续存在的,因为人格倾向是稳定的,并不会随着社交的深入出现明显的改变。

内向者的神经传导通路

还有一种人,他们总是在熟人面前很外向,在陌生人面前却少言寡语,其实这也是典型的“假内向”。

真正内向的人是不会出现明显行为差异的,无论是面对熟人还是陌生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生理信号的输入是固定的。这里我们将简单介绍内向者的神经传导通路,后面我们会有专门的章节为大家详细介绍内向者的“阀门系统”。

首先,内向者的乙酰胆碱神经传导通路比外向者更长,从脊髓进入的刺激会分别经过,网状激活系统(削弱刺激)——丘脑下部——前室——布罗卡区——前叶——海马——杏仁核(情绪与思维相联系)。

从生理层面看,内部组织对人的性格起着决定性影响,那些性格内向者的神经系统不断给大脑输入“我该不该说出来”、“我会不会说错话”、“我要想一想”等信号,在这些信号的作用下,内向者的语言能力被削弱了,明显弱于思考能力,表现为嘴巴跟不上脑袋,于是他们会选择沉默来避免这种不协调感,因此,无论在什么场合下,真正内向者都是少言寡语的,而不会出现所谓的熟人面前很外向、陌生人面前很内向。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明明是外向的,但是你会发现,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他们也会很害羞。比如,一个学生时期侃侃而谈、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却显得格外小心谨慎,话也少了很多。难道他变得内向了吗?

其实,他不过是对自己目前的社会成就感到不自信,没有了过去那种优势感,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人格内倾。具体而言,如何识别自己是真内向还是假内向呢?建议大家观察自己是否存在以下三种表现。

一、希望有人能读懂自己的想法并表达出来

对于一个假内向人来说,他们看起来总是很沉默,但是他们内心有许多丰富的想法想要倾诉,因此,他们十分渴望被关注、被重视,但是敏感谨慎的他们很少在人前主动暴露自己。

他们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非常希望有人能读懂自己的想法并表达出来,如果有人能读懂自己那将是天大的幸事。只是当他们在叹息无人理解自己时也应该反省自己是否给了别人更多了解自己的机会。他们的害羞和寡言导致他们也丧失了很多可能被倾听的机会。

二、喜欢独处但也害怕孤独

那些真正内向的人热衷于独处是因为他们希望借助安静的环境恢复能量。独处的空间也为了他们提供了畅游在自己思想世界里的契机。独处的时候他们应该是内心平静且喜悦的,他们享受这种独自一人的感觉。

如果你也经常独处但是你却非常害怕这种孤独的感觉,说明你可能并不适合这种独处的环境,你并不是真正的内向,你的内心对于人群、社交还抱有一定的向往。

当一个人不相信环境对自己是友好的话,他就会缩回自己的小世界里,但是如果有人鼓励他引导他加入人群,你会发现他是很享受这种关系的。一段好的社交关系可以滋养人,人在关系中得到滋养后,那种对社交的恐惧便会消失不见了。

一个害怕孤独却喜欢独处的人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人际圈子,他并不内向而只是逃避社交,他一直在等待着人际关系的进步。

三、隐秘自恋

隐秘的自恋者不像外向的自恋者那样狂妄自大,他们很少真正地炫耀自己,他们看起来很羞涩,纯真,经常让人误以为他们是内向者。

真正内向的人不会刻意地去炫耀自己的成绩,但是隐秘的自恋者内心十分渴望人群的关注,他们自己的成绩也总是被他们看似无意地传播出去。

他们的炫耀方式通常是抱怨和诉苦,但是他人听起来就会感到不舒服,因为隐秘自恋者总是传递一个信息就是自己是很独特的。但是他们炫耀的背后是自己深深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来自于他们的高敏感,这常他们误以为自己就是敏感的内向者。

如果你具有以上三种特征,那么你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内向者,你不过是经常用“内向”来自我掩饰,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罢了。

- The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