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数据 | 万亿母婴市场突围难,零售商如何破局?

 闫氏养生堂 2019-05-15

1、新消费时代:寒冬来了?

现目前处于顾客消费趋于成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然后我们的产品是越来越多,所以导致增速减缓。虽然现目前的利润高,但营销成本增加,各大零售商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的状态。

2、母婴零售市场仍旧小而散,整合才刚刚开始

据CBME调研显示:2019年区域零售商拥有五家门店以下的占比为:49.41%;5——10家店占比为:20.59%;11——50家店占比为:20.59%;51——100家店占比为:5.29%;101家店以上占比为:4.12%。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63%的门店平均面积在200平米以下,49%的零售商拥有5家以下的门店。总的来说:现目前母婴零售市场依旧小而散,整合才刚刚开始。

3、母婴零售市场整体销售额增长趋缓

据CBME调研显示:对比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全国及区域零售商销售额增比,43%以上的区域零售有20%以上的增长,70%的区域零售商有不同程度增长。总的来说:母婴零售市场整体增长趋缓。

4、母婴零售市场毛利额整体增长趋势

对比2017年全国及2018年区域零售商毛利额增长比,32%以上的区域零售销售额有20%以上的增长,61%的区域零售商毛利额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母婴零售市场毛利额整体增长趋势。

5、为毛利而奋斗,“谁”吃了我们的毛利?

对比2018年区域销售额及区域零售商毛利额额增长比,2018年区域销售额增长区间在20%——49%和1%——19%的销售额增长比在25%和27%,但是毛利的增长比是在22%和29%。那么是什么减少了毛利?总的来说可能是营销费用、价格竞争、产品结构、获客成本等等这些因素增加了成本,减少了毛利。而做好开源和节流才能够很好的提高毛利额。

6、各级城市增长态势良好,乡镇市场是下一个增长点吗?

据CBME调研显示:分布在省、地级、县和乡镇各区域零售商销售额增长比在100%的分别有11%、9%、9%、16%。而分布在省、地级、县和乡镇各区域零售商销售额增长比在负10%以内的分别有8%、10%、2%、11%。乡镇市场是否能成为下一个增长点是值得探索的。

7、模式:直营VS加盟,我们将去向何方?!

以直营+加盟类型存在的母婴零售门店未来要增加直营门店的比例为52%,而未来要发展加盟店铺的比例为40%;而异全直营类型存在的母婴零售门店未来要增加直营店铺的比例为48%,而未来要发展加盟店铺的比例为28%。2019年母婴零售门店将继续增长。

8、产品:现在的明星品类是什么:2018区域零售商各品类销售额占比情况

据2018区域零售商各品类销售额占比情况来看:40%——50%和50以上的母婴零售店奶粉的销售额占比在20.9%和21.7%;5%以内和5%——10%的母婴零售店营养品的销售额占比在22.6%和25.8%。大部分零售店依旧是以奶粉为主,但未来大家是希望增加产品品类的,比如:辅食、营养品、休闲食品等等。

9、产品:现在的明星品类是什么:2018年区域零售商个品类销售额增长情况

2018年有24%的区域零售商在奶粉这个品类有20%以上的销售额增长,有54%的区域零售商在奶粉这个品类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2018年有20%的区域零售商在辅食、营养品、休闲食品这些品类有20%以上的增长。有44%的区域零售商在辅食、营养品、休闲食品这些品类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的来说:奶粉依旧是主流大军。

10、产品:未来的明星品类是什么?!

 

据调研,在奶粉上:有30%的门店希望增加奶粉品牌,30%的门店希望奶粉品牌有调整但总量不变;29%的门店希望不变;6%门店希望减少奶粉品牌;6%未展开。在营养品上:36%的门店希望增强品牌;20%门店希望调整但总量不变;24%的门店希望不变;12%门店希望减少品牌,还有7%未开展。

11、产品:“孕婴童+”时代已来,新蓝海在哪里?

“孕婴童+”时代来临,目前已开始销售占比最大的是19.54%的成人营养品;未来希望加强的销售产品是健康食品(非婴童类),占比21.13%。

12、产品+服务:体验式消费新蓝海

报告指出,目前进行“销售产品+服务项目”的门店有73%;未来想增加产品销售占比的门店有42%,想增加服务项目销售占比的有40%。

13、产品+服务:体验式消费新蓝海

如上图,39%和35%的零售商服务项目占总收入和总毛利的10%-30%。

14、产品+服务:体验式消费新蓝海

目前终端门店已开展的服务项目中占比最高的项目是宝宝游泳/洗澡,占比为77.6%;未来计划开展的服务项目中,开设早教机构占比最高,为28.82%。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服务项目,去提升消费者对零售门店的粘性。

15、顾客:如何让顾客买得更多?

区域零售商平均客单价主要集中在81-120元,其次为121元-160元这一区间,只有15%的门店能将平均客单价做到201元以上。

16、顾客:新客拓展推广,哪个更有效?

零售商认为最有效的推广新客方式是老客户介绍新客,这在调查中占比为67%;其次为56%的妈妈班,55%的微信群,57%的地推(社区、大商场)。

17、顾客:28定律离我们有多远?

28定律认为20%左右的会员是可以提供80%销售额。而调查中,就会员率来看目前有10%-20%的门店能做到核心会员占比高达34%20%-30%的门店能做到核心会员占比达26%。而20%-40%的门店做到核心会员贡献率最高,为34%;40%-60%的门店核心会员贡献率为31%。

18、员工:软性资本

据COSTCO数据显示,员工一年期流失率为17%,一年以上流失率为6%左右。据亚太人力资源协会报告称,年流失率越低越好,10%-15%属于正常和健康的范围。如上图,零售店年流失率10%以下占比44%,年流失率30%以下占比40%。

CBME数据调查显示员工店员平均薪资3000-5000元占比62%,前程无忧数据显示2017年各一线及准一线城市零售业店员平均工资区间均在3-5k/月,两者数据相仿。

19、员工:软性资本

如图,72.35%的零售商认为加大销售提成是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培训计划位居第二,占比67.06%,第三是提供员工个人发展(晋升)空间,占比52.94%。

2

人口形势

1、全国人口分布趋势

见下图,2018年末中国人口基本情况,总人口数13.95亿,其中城镇占比人数59.6%,乡村占40.4%,0-15岁占17.8%,60岁以上占29.8%。

如下图,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2028年前后达到峰值。

2、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半壁,46%的国土,人口人数占全国的94%。

见下图,西部地区基本情况(2017年)如下图:六省三区一市(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陆地面积占全国56.9%,但是总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1.8%。GDP占全国的16.2%,人均GDP是全国的74.1%。

3、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不可逆转

如下图,65岁以上80岁以下占比最多。

见下图,预计2050年,60岁-65岁人口有4.83亿,65-80岁人口有3.63亿,80岁以上人口有1.08亿。老龄化趋势严重。

如下图,中国人口转变与年龄结构转变,在改革开放之前,爆发过两次婴儿炸弹,在1951年—1957年和1965年—1971年,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只有爆发过劳动力炸弹和老年人炸弹。而现目前就处于老龄化严重的阶段。

4、人口城镇化与流动化趋势依旧

人口城镇化与流动化依旧成增长趋势,预计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2020年将达到60%,2030年将达到70%,2050年将达到80%。

如下图,我国流动人口数量逐年递增,递增趋势趋于平缓,2015年流动人口有2.49亿,2018年有2.41亿。

5、人口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

2015年40-49岁年龄段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数占比23.92%,60-69岁年龄段受高中以上教育占11.18%。

如下图,2000-2017年西部各省常住人口变化趋于稳定。截至2017年为止,其中居住人口最多的是四川,8302万人。最少的是西藏,人口只有337万人;其次是青海,居住人口是598万人;最后是宁夏,人口682万人。

如下图,2010年-2018年出生人口几乎是逐年下降的,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2018年下降较为明显,2018年比2017年少出生200万人。9年中2016年出生人口最多。

如下图,除了陕西、重庆、四川外,其他西部省份的出生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下图,2017年出生率山东是最高的,17.54%。其次是西藏,出生率是16%。死亡率最高的也是山东省,死亡率占7.4%。

2017年各省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如下图:出生率最低的是黑龙江,最高的是山东。

2017年西部省区人口年龄结构分布,陕西省10-80年龄段的人口占比最高。

如下图,2017年西部省份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重庆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最高,为64.1%;宁夏第二,城镇化水平为58%;西藏城镇化水平最低,为30.9%;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为58.5%。

如下图,2017年西部各省家庭平均人数户均人口西藏是最高的,每户人口平均3.98,最低的是重庆,家庭平均人口数为2.78。

如下图,2017年西部各省家庭户规模分布,其中一人户和二人户的家庭占比数是普遍低于全国地区,而三人户以上的家庭占比数是普遍高于全国地区,尤其是以四人户、五人户和六人户+的家庭显示比较明显。但是在西部地区的四川和重庆,三人户以上的家庭占比数都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区中西藏的六人户+占比为20.8%,而全国只占到6.4%。

如下图,育龄妇女规模快速缩减,20—34岁的女性人口在2009年到达高峰,为3.8亿,此后一直呈下滑趋势;15-49岁女性人口1996年为1.76亿,此后也呈一路下滑趋势。综上,中国育龄妇女人口正在快速缩减。

如下图,中外测算的育龄妇女人数变化,中外测算女性人口数五年增减状况:15-49岁女性人数,2020-2030年持续负增长,预计2020年为锐减高峰,减少512万,此后女性人口减速逐步放缓;20-34岁女性在2025年减少542万,到2030年减少人数放缓。

如下图,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普遍不高,2013年农业育龄妇女年龄别终身想生二孩的比例估计,在属于农业户籍的女性中有74.33%的人终身想生二孩,但其中已经生了一孩的比例为:48.22%。在属于非农业户籍的女性中有45.56%的女性终身想生二孩,但其中已经生了一孩的比例为:11.55%。总的来说:即使已经开放二胎政策,但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普遍不高。

如下图,中国年度出生人口规模变化,从1996年到2019年,出生人口普遍降低,从1996年出生人口为2067万到2019年出生人口为1612万,只有在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以后有一个小幅度的增长,但是在增长之后依旧呈现下降趋势。

如下图,2017年西部各省GDO总产值和人均GDP,全国GDP82.71万亿元,西部合计13.39万亿元,占全国的16.6%。而全国人均GDP平均值为59660元;西部平均44234元,相对于全国平均值的74.1%。

2017年西部片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西部地区中重庆的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93元和12638元,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距最小。甘肃的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763元和8076元,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距最大。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较大。

综上,人口形势与母婴行业息息相关,虽然新生人口在下降,但从以上数据来看,人口下降,人们的消费力并没有降低。影响消费市场的不仅是人口规模、还有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等。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人口变动对行业造成的影响,但未来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改变。因此,如何在竞争市场中巧做“加减法”,这值得零售商思考。

过去十年母婴行业经过了快速发展期,整体增长开始趋缓,竞争将更为激烈,面对泛90后的新消费群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孕婴童+成为趋势,如何留住顾客、发展核心忠诚顾客,做好口碑至关重要。为此,给零售商四点建议:

1.清晰自身定位和竞争力,将这些认识贯穿到7P中。2. 在深入了解你的消费群体后,从小处开始创新;3. 结合自家店铺认知有计划有步骤地延展产品和服务项目,不盲从;4. 想要留住顾客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推广、营销方式,更要敢于尝新。总结起来就是“精准定位、不断创新、产品+、营销&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