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一半人感染这种“超级细菌”,快查一查你有没有!

 健康慢走 2019-05-15

有一种“超级细菌”

五千年前就已经感染人类

如今全世界约有66%的人带菌

俨然成为了细菌家族的“骄傲”

它就是“幽门螺杆菌”

为了唤起人们对这种细菌的警惕

免遭疾病侵害

我国每年的5月15日

被设为“全国无幽日”

截至2017年,我国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超过50%,换句话说,2个人中就有1个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然而临床根除率却低于65%,形势非常严峻。

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讲讲

这幽门螺杆菌的前世今生

它可是人类的“老朋友”了

在1999年,两位德国探险家,在阿尔卑斯山脉中,发现了一具被天然冰封了约五千年的木乃伊——“冰人奥茨”。

为了研究他的饮食习惯,科学家解剖了他的胃一探究竟:除了最后一餐食物的残渣外,胃里还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被真正发现,则是到了近现代。

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医生罗宾·沃伦,在一位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弯弯的细菌,在这种细菌出现的地方,附近总是有炎症。

后来,到了1984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尼尔·诺克斯,把这种细菌和牛肉提取液混合,给他的同事,胃肠病学家巴里·马歇尔喝下,三天后,马歇尔就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在后续的胃镜检查中,证实了许多胃病,都是这种细菌在作妖!

为了嘉奖这两位科学家“以身试菌”的精神,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他们。

获封“超级细菌”

带来“诺奖荣誉”的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家族的一员,而它似乎也成为了家族的“荣耀”。

“荣耀”一:易传播性

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水或器皿都有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还有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飞沫、呕吐物或粪便,也会感染。

简单来说就是,接吻、吃饭、呼吸、贴身护理等许多日常行为,都可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途径!真可谓“一人得病,传染全家”。

“荣耀”二:易变异性

幽门螺杆菌在漫长的演化中,会与其他菌种杂交,从而衍生出了许多遗传变异,以不断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胃酸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快乐的存活。

此外,高度的变异,还使得幽门螺杆菌种类众多,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也让疫苗的研制难上加难。

2017年2月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12种急需新型抗生素的、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幽门螺杆菌赫然在列。

更使人害怕的是,这种易感染,难治疗的细菌,还与胃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胃病的“幕后元凶”

胃黏膜是一种修复能力很强的组织,因此它可以帮我们隔绝腐蚀性的胃酸。

幽门螺杆菌在进入身体后,却主要在胃黏膜里安家。

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对胃内壁造成破坏,这时候胃酸趁虚而入,腐蚀胃组织,就出现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等问题。

此外,胃黏膜组织反复快速的修复和破坏,可能会让组织细胞不堪重负,甚至出现“癌变”,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科学家们总说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想要对抗这种“超级细菌”,我们通常要用一种复杂的方法。

我们该拿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目前,医生们多采用的是一种复杂的疗法:胃酸抑制剂结合抗生素。

▪ 抗生素:用来杀死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医生一般会根据细菌检验结果,选择菌株较为敏感的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期彻底杀灭幽门螺杆菌。

▪ 质子泵抑制药,用于减少胃酸含量。

▪ 碱式水杨酸铋,用于胃黏膜保护和抗微生物活性。

目前抗生素依旧是幽门螺杆菌的“死穴”,但随着细菌耐药性日渐严峻,科学家也正在研发专门的靶向药物及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预防更重要

这里需要大家引起重视的是,即使体内幽门螺杆菌被完全杀灭,也有可能被再次感染并引起疾病。因此,做好预防更加重要:

1.做好个人卫生:

勤洗手,不吃生食和喝生水,餐具定期消毒,保持口腔环境健康。

2.定期检查

定期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不要等到出现胃部症状才发现感染。

3.采取分餐制:

和他人共餐时,尽量使用公勺公筷,采取分餐制,减少传染几率。

4.家人同查同治

如果一个人查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接触的家人也应一同检查和治疗。

避免幽门螺杆菌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应该形成测、防、护三位一体的防御模式。

现在,小薇带来了检测-预防-保护的全程方案,在家就能预防幽门螺杆菌侵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