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旧闻考》中记载,别有洞天五间敞宇“西为纳翠楼,西南为水木清华之阁,阁西稍北为时赏斋”。纳翠楼即三卷殿西邻之东西向三间小楼,上层外檐悬乾隆御书“纳翠楼”黑漆金字一块玉匾,匾文净高54厘米、宽147厘米。内额曰“挹清芬”、“悬圃”。该楼在乾隆初年图上未显,应为乾隆十六年添改而成,同年闰五月御题楼额。二十四年见御制诗,并“纳翠楼五咏”,即咏镜水、屏山、松风、萝月和静观。 匾额的只言片语对园林意境十分有感触,从而意趣迭生,引发遐思妙想,增添动人的韵味,并领悟到幽深清远,含蓄隽永,产生出诗情画意。 雕琢玉匾 乾隆四年(1739年)九月正式挂讫御书“别有洞天”匾和“韵松斋”匾。在乾隆九年成图后,园林建筑添建改建仍十分频繁。亦称秀清村,位于福海东南隅山水间,是一处崖秀溪清、亭台错落、环境幽雅的园中之园。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70米,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 殿前玉匾 乾隆三年(1738年)九月御书“韵松斋”匾文,次年九月挂讫。二十二年四月传旨,秀清村外檐现挂“韵松斋”匾摘下,仍用原匾文、旧胎股改做黑漆金字一块玉匾。二十四年见“韵松斋”御制诗,先后题咏2次,诗云:“翠阴谡谡响频兴,清韵能令万虑澄。贞白虽然留故事,高楼未拟建三层”。 乾隆十六年,别有洞天殿改建成三卷房,并添建纳翠楼等,同年夏季收拾见新“别有洞天”匾,御书“纳翠楼”、“接叶亭”和“会心不远”匾;改做“象外情”匾,并在象外情殿内向南挂“会心不远”匾和“茂对、旷观”对联,向北挂“亲人、乐志”对联。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奉旨将秀清村现挂的六面外檐匾额(包括“适性居”“韵松斋”匾)均照原字用旧胎另做黑漆金字一块玉匾。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御书“澹闲室”匾,次年四月挂讫。二十六年十月挪挂“太虚室”匾。秀清村添建殿宇、楼座,开挖河泡工程至二十七年完竣。 额匾之韵 从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陆续见到御制诗者有澹闲室,竹密山斋、片云楼、活画舫、扇薰榭,擢秀亭、绿稠斋,青云片、时赏斋和水木清华之阁。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六年西巡五台途经保定时,有篇“再咏莲池书院十二景”御制诗,其“含沧亭”诗云:十二景都点缀工,图呈曾肖御园中。廿年事迹一弹指,拈句因之思不穷。并注曰:“辛巳(按即乾隆二十六年)过此命绘图,于圆明园秀清村肖此结构”(高宗御制诗四集卷八十)。这清楚地表明,乾隆二十六年在秀清村河池两岸的这次较大规模的改建添建,实为略仿保定莲池书院的园林意境。 秀清村之石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御笔画青云片手卷一幅,令将“青云片”字做银片字。时赏斋殿内收贮一柄嵌花文竹边、竹股心二面黑纸时赏斋应景字画扇,一面为如意馆谢遂画扇,一面为词臣王杰题字。乾隆五十四年闰五月奉旨,将别有洞天和时赏斋的二柄应景字画扇扇面起下,用旧扇股做样扇发往苏州,另配做扇股二柄。同年十一月将原应景字画扇面上在新扇股上仍贮原处。 “折扇”在北宋年间由朝鲜传过来,作为舶来品,折扇因具有题诗留字的作用,成为文人雅士经常互赠护送以示友情的赠物,成为一种风尚。折扇有个文雅的号“凉友”,平添了几分文人墨客的玩物养志之风。 青云歌 时赏斋前大太湖石,在乾隆三十一年镌刻御题名“青云片”三字。石上刻勒的乾隆御笔诗咏有乾隆三十一年(丙戌)“青云片歌”、“时赏斋作歌”、“新月”诗,三十二年(丁亥)“题时赏斋”、“再题青云片”、“时赏斋”及三十五年(庚寅)“时赏斋”诗共七首。 青云片石与万寿山青芝岫石,皆为米万钟从京西大房山采得,欲置勺园力未就,弃之良乡。 乾隆“青云片歌”诗句云: 万钟大石青芝岫,欲置勺园力未就。 已达广阳却弗前,土墙缭之葭屋覆。 向曾舆运万寿山,别遗一峰此其副。 伯氏吹埙仲氏箎,彼以雄称此通透。 移来更觉易于前,一例为屏列园囿。 泐题三字青云片,兼作长歌识所由。 有时为根叆靅生,有时为峰芳润漱。 虚处入风籁吹声,窍中过雨瀑垂溜。 大青小青近相望,突兀玲珑欣邂逅。 高台殿 乾隆、嘉庆二帝游憩频繁。乾隆二十一年,弘历在本景传晚膳3次,又专程游赏达23次之多,为各景之冠。 乾隆九年,乾隆帝题写圆明园图册之“别有洞天”,该处苑墙东出水关曰秀清村,长薄疏竹,映带庄墅,自有尘外致,“几席绝尘嚣,草木清且淑。即此凌霞标,何须三十六”。 居水木清华之阁西稍北,高台卷棚硬山正殿三间前出廊,外檐悬乾隆御书“时赏斋”匾。斋前为回廊院,廊深0.96米,院内偏南置“青云片”太湖巨石。此斋俗称秀清村高台殿,于乾隆二十六年前后添建而成,青云片石似于此时从京西良乡移来本处。 圆明园罹劫后又经百年风雨,别有洞天遗址山水轮廓仍存。从1985年起相继整修恢复了山水原貌及东南隅幽谷曲径;归整补砌活画舫的石舫基座;清理古建基址,并铺砌条石台帮和方砖地面(还在西南部山上原方形遗址处修建了一座四方亭。如今别有洞天遗址已是一处难得的山水园林佳境。 原时赏斋院内的“青云片”太湖石连同底座,1925年春被运往社稷坛,今在中山公园南门内东北原来今雨轩正南。乾隆御书“芳籞怡春”石刻匾,亦在该园。 作者:单志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