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圃-青山绿水24讲第18讲:笔和墨的画法(下)
积墨法
这是中国画非常独特的一种技法。宿墨法和焦墨法,积墨法在近代画家黄宾虹身上用得非常多。他的用笔用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初学者很难掌握到它的特点。因此,作为我们来说,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的这种方法。
在皴擦的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观察整个大局。有的地方淡,有的地方浓。淡浓之间产生对比,不仅如此,山头和山头之间也要形成呼应,使其整体结构得到统一。
这种在积墨法中,一定要等它的墨色基本干的时候再重新添加和复笔,否则就是一团糟,因为宣纸见水会跑。这也是我们每个学者应该掌握的。

在这基础上用淡墨晕开,然后,在干的时候,给它轻轻地在阴面给它皴擦上去,最好在这淡墨中也有浓淡之分,这样皴擦上去它就会有一定的空间,使你感觉到山体的灵动和灵透。轻轻的堆接上去,在这个调墨过程中,有一句老话,叫上墨上色无平涂,也就是在上墨色和颜色的时候也不能平涂,它的墨色里面也应该有浓淡之分。比如说:笔肚是淡的,笔尖是浓的,这样,你的山体才不死板。
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更加滋润了。弄清水,把山头轻轻的衔接起来。这样,你的浓墨和淡墨和清水,就很自然的融入在一起了。使山更加滋润,要根据它的深浅来决定你最后上色的深浅,一定要融为一体。把山的结构一点点做出来。使它的立体面更加强化。淡墨渲染对有颜色的墨色慢慢的就晕开了。这就达到一种自然的效果,使画面生动,不呆板,不死板。

用清水把阳面轻轻的揉进去,远山也是如此。一定要根据它的墨色来调和你上色的深浅,否则容易脱离它的距离,上色并不是平涂,其实也是在用笔,所以,大家应该看得很清楚,在颜色上,在上水,上色的时候,切记平涂。注意挤出云口!然后再用淡墨接上它的远山,如前面两座山比较孤单,把它连接起来的办法就是后面中间再画一座山使其连接起来,这样给人的感觉舒朗有佳。
积墨法笔墨提示
用笔用墨用水,不需要太实,虚之有余。为再次积累叠加丰富画面层次,提供空间。
积墨法是大家常常看到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积墨法在画山水的过程中,应该讲,是可能经常用到的。
还有一种叫宿墨法和焦墨法。顾名思义,宿墨法和焦墨法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它黑中更黑,黑中透亮。以下是示范:
焦墨法
浓墨之极为焦,用于一幅画完成时急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能起开醒提神的作用。
浓墨法
描绘物象,落墨较重,可使画面厚重有神。用浓墨要薄,笔法灵活,干湿,深浅,变化有致才能浓而不凝滞。
也就是说,用毛笔蘸上焦墨,在蘸焦墨调和的时候记住一定要把它晕开,用少量的清水,因为墨里有胶,用少量的清水把墨调开,在纸上有的时候,一定切记,不能重复,要一气呵成,一旦重复,这块墨就死掉了。效果非常不好,可以里面有点儿飞白,用笔的时候要轻重缓急,然后用清水破开,在构图行笔,切记,颜色重的地方不能用焦墨再去上色,否则就非常死,因此,焦墨用法和黑墨用法都基本上是一气呵成。在很多写意中国画里面都有所表现,在画山水画的时候,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因画面而掌握自己的节奏。

用焦墨画出远山,可以有一些飞白,下笔一定要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所谓焦墨,也就是黑墨。在这同时,可以用清水在底下给它合理的接一下。这样子使人更加感觉水墨交融。而且透视感非常好,灵透。有浓的地方,有淡的地方,而且水墨淋漓,所以,很多画家很喜欢此法。掌握不好会显得死板。
提示,焦墨用笔应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宿墨法
宿墨即隔宿之墨,墨汁存放较久,水分蒸发而浓缩。墨色最黑,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这种宿墨在古代研墨中,它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那也就是说,宿墨往往是很多画家比如黄宾虹,高其佩都喜欢用宿墨的方法。宿墨法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厚,非常华厚,现在很少有画家去用研墨,过去的画家都用油烟,因为油烟的墨非常亮。黑中带亮。所以现在用宿墨法画画它会慢慢的和现在的墨积压在一起,显得死板,宿墨亮,这也是跟过去的制墨工艺和画家的严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说,宿墨法现在很少有画家用。

现在画家喜欢用黑墨法,破墨法和积墨法。如宋文治作品。中国画这种用纸用墨的方法都是前辈们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掌握方法后,理解并把握山形的结构和对自然观察后。怎样用笔,怎样用墨,在行笔和用墨的过程中熟悉纸张的特性至关重要。
王飞飞作品:春夏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