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的7-9月份,虽然温度较高,但水温却适合鱼的生长,是鱼的生长旺季,但同时也是鱼病的高发期,所以不仅要抓好饲养,也要注意防治鱼病。 1、科学及时投饵俗话说“一天不喂三天不长”,有些养鱼户不注意科学投饵,时有时无,忽多忽少,使部分成鱼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影响鱼儿正常生长。 要养好鱼,必须实行科学投饵,认真做到“四定”:
2、及时施肥在此期间鱼需肥占全期应施肥的80%,应每隔5-7天,每亩施充分发酵的人畜粪60-100公斤,施氮、磷化肥2-3公斤,保持水质肥而活爽。 3、早晚巡塘,防浮头盛夏季节,闷热雷雨天气多,鱼类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池塘死鱼。
如发现严重浮头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无增氧设备的应立即加注新水缓解。 4、鱼病防治盛夏季节是鱼类疾病多发季节,特别是草鱼的出血、烂鳃、肠炎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高,损失大。一定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常用的预防消毒药物有: ①生石灰:一般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 ②漂白粉:每亩每米水深用漂白粉0.75千克,加水全池泼洒。 用药时间以下午3~4时为宜,但应注意在鱼儿浮头时切不可用药。因为浮头时正值池塘中缺氧时期,此时用药会加大池水浓度,加速鱼儿窒息死亡。 要从改善水质入手,依靠生石灰在池塘中的理化作用,迅速提高PH值,中和酸性,澄清水质,并发挥漂白粉的杀虫杀菌作用。 5、防水温过高鱼类的适宜水温为23℃-29℃。夏日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当气温高达38℃以上时,必须及时换水降温,1米左右水层的鱼塘,每天应换1/10量的新水。 6、防水质老化由于温度高,鱼类生长快,水质易由微碱性变成酸性,形成老化,严重影响天然饵料的繁殖,降低光合作用,抑制鱼类生长。 应每隔半月,每亩用生石灰20公斤,溶水后在全池均匀泼洒。 7、防缺氧夏天,鱼耗氧量较大,加之大量肥料及有机质的分解,更易引起缺氧,安装了增氧机的鱼塘,要随时开机;设有增氧设备的,也要按塘水10%的比例灌水后,还要辅以人工增氧。 8、防“反水”“反水”又叫“清水病”,多发生在阴雨时间过长的沙底静水池塘。 本来是一池肥水,往往一夜之间变得“清澈见底”,尽管大量施肥,池水仍然肥不起来,主要原因是鱼塘内蚤类、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多,大量摄食浮游植物引起。 预防反水的有效方法是:增投鳙鱼、罗非鱼,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再结合施肥,池水很快变肥。 9、防藻中毒随着水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影响光照和水质,到一定程度时,毒藻被鱼类误食,会造成死亡,必须及时用硫酸铜杀藻。 10、防逃跑夏季台风暴雨多,要把防逃工作贯穿日常管理的始终,及时提高网绳,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抢救。 11、轮捕轮放要提高成鱼的产量、增加效益,必须做好轮捕轮放工作。 首先要控制好成鱼池的载鱼量,超过或达到一定数量时,就要进行轮捕轮放。 捕鱼最好在清晨鱼不浮头时进行,捕捞时动作要迅速,快捕快放,捕大留小。 捕捞后要及时补放一定数量的鱼种,为明年成鱼生产培育足够的大规格鱼种打好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