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面上的线条:直要刚健,曲要丰韵

 聽雨軒sjh 2019-05-15

作为篆刻艺术构成因素如章法、字法、笔法、刀法上都能表现拙与巧的关系,可这些因素又不能机械的分开,而是相互依存融通一体的。刀中有笔,笔中有刀,拙中见巧,巧中寓拙。在章法、字法的分朱布白与用笔上有方有圆,如汉篆多为方形,笔画起止和转角亦多为方笔,有安静、浑朴、苍拙之感。吴昌硕有云:“摹拟汉印者,宜先从平实一路入手,庶无流弊矣。” 秦篆以圆弧用笔为主,直线为骨架,细劲有力。孙过庭有云:“篆尚婉而通”又说明巧的妙用。所以美巧一般用圆笔来表现。但方多易呆板,圆多易轻滑,一般多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斯为上乘。奚冈有云:“近人论印,动辄秦汉,而不知秦汉印刻,浑朴严整之外,特用强屈传神。”道出此理。优秀的篆刻作品都是方圆互参,使章法或字法、结体平衡,有圆曲,有直行,或奇姿异态,意趣横生。汉印形方之内转角处多寓圆意或外圆内方之势,才使汉印浑朴又灵动。方圆结合而形成以拙为主的篆刻作品,以汉印中铸印居多。汉印中以巧为主的作品以殳篆或鸟虫篆居多,显得灵动,巧多于拙。

印章中直线显得稳健、雄强,有阳刚之美。圆弧有变化和动感,有阴柔之美。汉印多横平竖直的刚毅朴拙,甲骨文印多为直线,细而俊挺,其转弯处多折笔,得秀劲挺拨之趣。元明之后尤其是细朱文多为曲环之笔。不论哪类印章要以直为主都要避开板、硬、露,以曲为主都要避开弱、软、瘫。要在直线上体现强其骨,要于曲线处体现丰其韵。直则其拙,曲可其巧。冯承辉在《印学管见》有云:“竖画不难于直,难于似直而曲,似曲而直,此种妙法,唯汉印有之。”直曲结合不能过分,遵乎自然使之相合得体, 产生拙巧的意趣之美。明杨长倩在《印母》中有云:“或文原或径直,拗直作曲,……总名曰造,皆俗所惊。”还有线条粗壮者,易于拙厚,其力量为朴实、雄浑。线条的细小处要精致,因为它的作用是易于取巧,表现为秀丽、雅逸。在布局与刀法、笔法上要体现出来,一般白文多粗壮,朱文多精细。古玺大多是文细而边粗,特别是朱文私玺更为明显,封泥拓本也具有代表性,其边因泥封溢涨而得粗厚。

一印之内,笔画之间,或一笔之内也有粗细精糙之变化,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粗细、虚实的变化,增加拙巧对比的变化之美。其次在刀法的藏露上也要适当体现,藏者易拙, 露者易巧,藏能储蓄,使线条力感蕴存,有藏拙之说,得淳朴之美。露能尖利,使线条力感外盈,得峻利之美。两者表现各有不同,亦各有优劣。既藏中有露,露中寓藏,藏中有巧,露中含拙,相互表里,才能意韵无穷,增其作品艺术的感染力,追求“藏锋以内含韵味,露锋以外现精神”才是。再次用刀之法,有涩进而行之说,竭力而与之争,既有阴留用刀之意。正如韩天衡先生所云:“吾刀前行是有阻力的”。正合“欲行不行,如生涩之状”之说。故此法得朴拙厚重,使线条内含充实。相反“疾”行是有流利细劲之意,容易得巧,印面上行进多表现为冲行,它表现的是速度与形态。此法皖派常用,特别是邓石为、吴让之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猛利和流畅之美,还寓刚健雄浑之姿。涩疾刀法在印面表现上要合而用之。用刀要有节制的前进,时迟时速,含蓄沉稳中而跃风神。沈尹默有云:“一味疾,一味涩,是不适当的,必须疾缓涩滑配合着使用才行。”徐上达有云:“然而巧成迟,拙成速,巧拙之窍,当在迅速之间”。深刻地阐述了此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