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甘草附子汤(痛风,排关节风寒湿),白虎加人参汤(中暑,身热汗出恶寒,津液不足),一物瓜蒂汤(中暑,身热疼重,不能吃不出汗)。” 叶天士(叶桂) 01 — 条辨二二: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甘草附子汤,痛风最常用处方。 风湿,骨节痛,非常严重,不能弯曲,不能靠近,碰到会更痛,痛的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 甘草附子汤
风寒湿同时发生在身上,痛风发作起来,膝盖、关节、脚疼痛,表面是热,感觉滚烫、红,为阳不如阴。阳在外,阴在内,风寒湿阻隔在中间,阳进不去,而外出,外面就会感觉烫。 若为全身性的阳不入阴,即为阴实、癌症,关节上阳不入阴,为痛风。 西医用寒药治疗痛风,病会更坏。中医黄芩、黄连、石膏等均为寒药,不可用。 02 — 条辨二三:太阳中暍(yē),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中暍,即中暑。 最初浅的表症在皮肤表面上痛,湿在皮表,麻黄汤加白术,即麻黄加术汤。皮表以下,麻杏薏甘汤。血脉周围的湿,防己黄芪汤(腋下汗多,睾丸有积水)。湿在血管里,桂枝芍药知母汤。 中暑,现象为津液不足,脱水,脉非常小,小便后头在抖,津液伤而不足,板齿(任督二脉交合处)干燥,任督二脉津液都不够,嘴巴干,此时发汗,恶寒更甚,又刺激心脏,心脏力量不够。若用温针,则发热更甚。攻下或利尿,小便则变浓稠(非尿,是津液排出),小便困难。 白虎加人参汤:中暑,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用白虎加人参汤。有名的退热方,并同时补津液。
阳极生阴,阴极生阳。
03 — 条辨二四: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面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生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中暑只有两个处方:白虎加人参汤、瓜蒂汤。 白虎加人参汤:粳米(糯米)3钱,石膏1两,知母5钱,炙甘草2-3钱,人参3钱。 人参用于救逆时让津液回去,滋阴去热。 04 — 条辨二五: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右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瓜蒂散为吐剂,用吐剂的原因:
瓜蒂自备,菜市场去找。 中暑,身体津液不够,用发汗药,会更伤津液。吐时微汗,胃中津液会回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