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朗和他的爸爸练琴的故事

 zclgwd 2019-05-15
      郎朗对父亲说:
     我父亲这30年非常不容易。从小培养自己的孩子,到现在还继续扶持我的重要事业。在社会中,经常可以看到父亲创业儿子继承这样的事,但我的父母是帮助我创业,这也是由于音乐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必须从小一直练琴。我觉得我父亲、母亲都非常伟大,做到了实质性的牺牲和奉献。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持久性的牺牲。而且遇到困难从不低头,继续向前。对我的这种支持和爱造就了我,鼓励了我,让我觉得,我坚持的梦想,是可以成功的。有些人水平也很好,可能是觉得做不到,就真的做不到;可是,如果你身边的几个最重要的人都坚信你能成功,这种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我非常幸福,我的父母给我做了成功的示范或者说典范。
     郎朗对琴童和琴童家长说:  
     我国有很多学琴的孩子,背后都有支持他们的家长。每个家长的想法不一样,大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可能也有少数的家长让孩子学琴有功利的目的。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让孩子学音乐?为什么艺术值得我们去学习?可以说,艺术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模式,艺术是划时代的一个表达方式,永远都找不到终极品,或者说达到一定的完美,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尽头。我们只能尽量去探索这种奥妙。艺术的深度像宇宙一样,很难达到尽头。达到尽头,一切也就完结了。所以这个定义不能错,定义错了是很危险的事情。
     对于一些父母和儿女,也可以仔细去琢磨:当遇到压力冲击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来解决?是不是可以多几条路子来诠释人生的乐章?

     郎朗30年闪光的成长历程
·3岁,正式拜师学琴;
·5岁,获得沈阳市钢琴比赛第1名;
·9岁,随父亲远赴北京,以第1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小;
·10岁,获第5届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第1名;
·12岁,自费赴德国埃特林根参加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冠军;
·13岁,获得第二届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比赛第1名;
·15岁,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退学,赴美国费城的科蒂斯音乐学院深造,师从院长格拉夫曼;
·15岁,留学美国3个月后,签约著名的艺术家经纪公司IMG,迈出职业化演出的第一步;
17岁,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大获成功,受到美国主流媒体高度关注;
·19岁,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观众达8000多人;
·20岁,获第一届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
·20岁,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20位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之一;
·21岁,在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演出;
·22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成为最年轻的亲善大使;
·23岁,受美国总统小布什邀请进入白宫演奏,是第一位作客白宫的中国钢琴家;
·24岁,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参加世界杯开幕式演出,通过电视向全球转播;
·25岁,被美国卡内基音乐厅评为“伟大的艺术家”,成为世界上最具号召力的职业钢琴家,每年全球巡演超过100场;
·26岁,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引起全球关注;
·28岁,成为继霍洛维兹、伯恩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又一位领军人物;
·29岁,成为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人物;
·30岁,参加伦敦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郎国任发人深思的教子心得
1. “活着就要创造奇迹”。
2.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做什么事,你要热爱和投入,你才做得好。
3.在教育郎朗的时候,我绝不能把自己的一点毛病带给郎朗。我要在他面前做好表率,做一个完美的父亲,哪怕我有缺点,也不要在郎朗面前表露出来。尤其不能把虚荣心带给孩子。虚荣心太害人了。
4.学琴,你必须要严格,严谨,扎实。我学什么都特别用心,特别投入。这一点郎朗特别像我,他的谱子上,也是红铅笔,蓝铅笔,记得满满的,全是火花。
5.在郎朗两岁多的时候,我开始教他摸钢琴。我是这么想的,以后肯定要在外面请正规老师教,但你得坐得住。我得先训练他坐稳。我有个想法,一开始就要把他的心收住。
6.关于打孩子这件事,我是这么想的,打,不是目的,只是个手段,目的是要把他的神搂住。不能经常打孩子,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还是要以奖励为主。
7.在培养孩子这件事情上,我的体会是,做家长的要有“四心”,就是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这四个心,缺一不可。首先要有爱心,对自己孩子的爱,还有就是对孩子所学东西要有兴趣。还要有坚定的信念。
8.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活泼好动很正常。他想玩小手枪,就给他买;想抓蜻蜓,我就带他到东塔公园去抓蜻蜓。出去玩的时候,也不白玩,而是趁机教他唱歌,还教他五线谱。

9.在起步阶段,好老师太重要了。万事开头难,你打好了正确的基础,避免走弯路,就是最好的节省。
10.每次上课,我跟别的家长不同,我既不拿笔做记录,也不用录音机。我是自己在旁边专注地听。我想,郎朗还这么小,我必须跟他共同学,老师教的我先吃透了,才能更好地辅导郎朗消化吸收老师教的。因为成人比孩子理解力更强,家长理解了,会更好地帮助孩子消化吸收老师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
11.聪明来自于热爱,也来自于积累。郎朗今天能弹五十首协奏曲,来自于从小的积累和训练。
12.朱老师告诉我,郎朗是棵好苗子,我们更要看长远,因为他会比谁都走得远,所以更得打好基础,要求更严格。我们现在的慢是为了将来比谁都快。我明白了朱老师是从更长远来考虑的,所以,不再要求老师加快进度,在具体学琴上更加跟老师配合默契。
13.郎朗性格天生好强,我也有意识地强化他这方面的特点,我给他又树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赶超韦星和卫红。因为大走廊里,数这两个孩子弹得最好,走在最前面。我这么一提,郎朗一边挥舞着小拳头,一边喊:“超过他们!”
13.郎朗性格天生好强,我也有意识地强化他这方面的特点,我给他又树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赶超韦星和卫红。因为大走廊里,数这两个孩子弹得最好,走在最前面。我这么一提,郎朗一边挥舞着小拳头,一边喊:“超过他们!”
14.我每天骑摩托车接送郎朗,风雨无阻,时间上也卡得特别紧,非常准时。每次送郎朗到校,郎朗是踩着铃声走进教室,接他的时候,我也是踩着铃声来到校门口。真是一分一秒都不差。这种从小时候起养成准时的习惯,让郎朗一生都受用。今天,郎朗在那么忙的情况下,日程的安排以分钟来计算,郎朗从来不迟到,从来不耽误事,非常守时,非常讲效率。
15.我想让郎朗永远有赢人的感觉,这种自信会极大地刺激他勇往直前,不惧任何强敌,所以,在比赛中他从来都不怯场,越大的比赛,他发挥得越好。
16.我要求郎朗做好孩子,我自己就要做好表率。郎朗到今天,也没有什么架子,平易近人,心地善良,富于爱心。因为他老爸就是这样的人。
17.失利对郎朗是个不小的打击,对我也是一个刺激。但是失利对还没有尝到过失败和挫折的郎朗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朱老师也安慰郎朗说,你有想嬴的欲望很好,这给了你不竭的动力,让你能在严寒酷暑中坚持苦练,这很好。但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学会面对失望。重要的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艺,再次出击。
18.郎朗太优秀了,他的音乐天分必须得到最好的发展,一天也不能耽误,耽误一天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19.我要在郎朗面前永远是个刚强威严的父亲。从我最初开始训练郎朗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保持这个形象了。在教育训练他的时候,我永远是那么严肃甚至严峻,永远刚强有力。这样,在他需要我给他力量的时候,永远有这个强有力的父亲在身边,会给他精神上巨大的支持和无往不胜的信念。
20.打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要吸收别人的长处,这样我们的技术更加全面。每次作战前,我都要去了解对手的的情况。
21.我们不能盲目地只管自己学和练,要多了解信息,了解得越多我们越掌握主动权。要是听到一堂大师课,看到大师是如何演绎肖邦的,我会把老师的方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讲给郎朗听,并且让他当场讲感觉。
22.对郎朗来说,赵老师只是老师中的一位,我们如果把每个老师的长处都学到,你就是无敌。
23.每次重要的考试和比赛前的头天晚上,我都要搂着他睡。郎朗进场,我就拍拍郎朗的后背:“上!你是最棒的!”我看郎朗有点过于兴奋了,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就拍拍他的背:“这才刚刚开始呢!”
24.环境艰苦,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有好处。因为“穷则思变”。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更有斗志,更专注于事业,而不是去享受,也更懂得艰苦奋斗。这样你才能珍惜。现在很多家庭条件很好,为了孩子的成长,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享受,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咱家条件怎么怎么好,否则孩子就不思进取了。
25.我给郎朗收集一切有用的资料,尤其是郎朗正在弹的曲子,我一定想方设法给他收集不同大师演奏的版本,回家我们一起听,一起分析研究。我们的录音机很旧,但就是那台破旧的机器,我们一起聆听了无数世界上顶级音乐家弹奏的美妙乐曲。
26.孩子们渐渐进入青春期,音乐学院里有些孩子出现早恋现象。这方面我看得很紧,也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一个人要以事业为重”,给他灌输了很多。这方面郎朗也受我的影响,他看不惯那些早恋的现象,认为那样做不健康,没出息。所以他始终很专注,也很单纯。实际上,郎朗到了今天,还是那么单纯。
27.说到天分,我认为天赋也需要挖掘,你不去挖,很可能就流逝了,就像那篇古文说的“伤仲永”。
28.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我看见了一片美丽的树林。这片树林长得整齐茂密,所有的树看上去似乎都差不多大小。可是突然,我发现其中有一棵树长得特别高大,树冠也格外茂盛,像一把无比巨大的伞,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树。这棵树仿佛横空出世,给了我强烈印象,使我一下子想到了郎朗:郎朗不就像这棵大树一样吗?他成长得快,迅速地蹿了出去,比别人吸收到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各种营养,自然就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29.环境也很重要。郎朗小时候,我们住空军大院,孩子们在一起,成天比,不比别的,只比谁的琴弹得好。
30.有人说郎朗你有童年吗?郎朗说,我挺好的,从童年起就有鲜花掌声陪伴。这也是一种童年。当然,郎朗的童年更多的时候是奋斗的艰辛和汗水。
31.在培养孩子弹钢琴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集中力,也就是高度专注。其实,弹钢琴本身也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32.要培养孩子的记忆力,通过背谱,记忆力会不断地增强。郎朗小时候上课,都是要背谱的,这一点,不论是朱老师,还是赵老师,都是这么要求的,在这个过程中,记忆力自然就加强了。郎朗在长期的训练中,自然形成了超凡的记忆力,成了活电脑。
朋友、老师对郎国任的评价
董俊新(原中国驻德大使馆文化参赞,现任文化部中国对外交流协会副会长)
郎爸是一个表面严厉、内心情感丰富的父亲。他对孩子的爱,是由表面的威严和内心里非常非常的爱结合在一起的。朗爸对郎朗的教育总是从大的方面着眼。为了给郎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专注于琴艺,除了音乐,朗爸不会用其他事情打扰郎朗,他把所有杂事都包揽了。并且及时地给郎朗提出好的建议。郎朗在品格、做人、爱国情怀方面都是受到朗爸的言传身教。
朱雅芬(原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郎朗启蒙钢琴老师)
朗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家长,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他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对孩子有很大的爱心,非常聪明地看到孩子的才能,并下定决心要培养孩子成才,排除一切困难,总是给孩子必胜的信心,碰到任何困难也不动摇。他个有聪明和智慧的人,知道用什么方法最有效。随着郎朗的成长,他也一道成长,他的好学勤奋深入研究,帮助孩子吸收得更快更好。
张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附中钢琴学科主任)
朗爸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非常有头脑,是个有智谋的家长。朗爸陪郎朗学琴,郎朗就是朗爸的一切,就是他的生命。他跟我们说话,十句话,有九句话都在说郎朗,实际上,是十句话有十句话都在说郎朗。他跟你谈话的话题,全都是围绕郎朗如何才能把琴弹好,或者说如何才能发出更好听的声音。他总是见缝插针的把话题引向这方面,所以我说他有“智谋”,如果朗朗缺某样东西,朗爸知道从哪位老师那里去补充,甚至于去“猎取”。他就有这个心计。他的好学和执着精神,也不断地影响着郎朗。实际上,朗爸已经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很多家长的榜样了。
刘继书(朗爸原沈空文工团战友,著名编导)
 
    “钢琴天才”朗朗父亲陪练的故事1982年朗朗出生在中国东北沈阳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军队文艺团体的专业二胡演奏员,那时,一家人都住在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机关大院里。尽管当时中国的普通家庭收入并不高,但父亲还是在郎朗两岁时为他购买了钢琴,3岁时请来了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朱雅芬。  朗朗从小就有一股拗劲,弹琴时也是这样,大院里跟他一起学琴的还有其他孩子,然而朗朗是他们当中最为勤奋的一个。一天早上,由于发烧,父亲没有叫醒他,但其他孩子的琴声惊醒了睡在床上的朗朗,他跳下床,二话没说就上了琴房。5岁那年,朗朗第一次参加了在他家乡沈阳举办的钢琴比赛,并举办了他首次独奏音乐会,也就是在那次比赛以后,朗朗决心踏上专业钢琴演奏员路途。他梦想着成为一名世界级的钢琴大师,朗胡的父母全力以赴地支持他的这一决定。  作为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他到了不近情理近乎极端的地步。为了让朗朗考上中国最权威的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他向儿子隐瞒了外公去世的噩耗,逼着家人提前一天举行了葬礼;在儿子练琴时,他猛虎般看守着,任何人不得接近不得打扰。他甚至逼儿子不弹琴就自尽、喝药或跳楼任选其一。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朗朗在9岁那年,终于以实力获准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成为赵屏国教授的学生。  1993年,为了照顾朗朗方便学琴,朗朗的父亲毅然辞去了令人羡慕在沈阳的工作,父子俩在北京丰台区租了一间房子,节衣缩食,拜师学琴。那段时期是朗朗最为艰辛的日子。父子俩的生活非常单调,除了弹琴之外,胡朗很少下楼,他唯一的游戏就是在地毯上玩,屋子里铺了一块地毯,弹累了,朗朗就往地毯上一倒,打滚,一个人打滚到觉得没意思,就拉着父亲一块打滚。父亲每天扮演多种角色,保姆、教师、玩的伙伴。常常是父亲正在做饭时.发现儿子弹得不对,就过来跟儿子一块“抠”,不等抠完一个曲子,忽然闻到一股糊味传进来,他惊呼一声,跑进厨房,炉子上的饭已经冒烟了……  1997年3月朗朗考取了美国克蒂斯音乐学院。即使儿子考到了美国,已是鹤立鸡群之时,父亲仍会严加督责。朗朗除了上文化课之外,其他时间全用在弹琴上,每天至少8个小时练琴,每天都得练到深夜11点半。克蒂斯有校规,到了晚上11点时。校园里不得有任何人,看大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清理滞留人员。到了这个时间,别的琴房的灯都关掉了,只有朗朗的琴房灯火通明,琴声响亮。看门人毫不客气地撵他,朗朗练得起了劲儿.不肯走,看大门的很是生气,第二天一状告到学校。校方出于对朗朗的爱护,劝他注意身体,别弹那么晚,可是,朗朗硬是把这位看门的人感动了,他说他在这里待了好多年,还从未见到像朗朗这么刻苦发奋的学生,破例允许朗朗留下,爱弹多久就弹多久,在整个学校,只有朗朗一人能够享受这种待遇。  2001年8月,19岁的中国钢琴家朗朗在英国BBC举办的音乐会上弹奏了拉赫玛尼诺夫那部难度极大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他来英国的首场音乐会。在特米尔卡诺夫指挥的圣彼得堡交响乐团协奏下,整个演出自始至终弥漫着令人眩晕的兴奋,朗朗充满活力的击键和无懈可击的技巧让矜持的英国人惊奇不已。他旋风般的演奏中有一种力量,一种明确的感召力,流畅之中流露出和蔼,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演奏起来特别的放松。BB(:音乐杂志后来评论说:“这是真正的音诗而不是民间艺人的弹唱,英雄般的气概而非绿林侠气,从他眼花缭乱的技巧中看不到一丝的做作,是一个从百万人中脱颖而出的天才。”
     郎朗的成功,与其说是郎朗成功,不如说是郎爸的成功,因为是朗爸塑造了郎朗。
        郎国任是一个殉道者。他选择了一条永远向前、一条无限风光在险峰,一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条“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艰险路径。最后,他把郎朗培养成钢琴巨星,他自己也成为当之无愧的钢琴教育家。
朗爸的身上,体现了父爱如山,父爱如天的伟大,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他的自我牺牲精神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