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赤峰 1954年,学者尹达在考古学家梁思永的建议下,在其所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红山文化”这一概念,自此,这片广袤大地上有个性的史前文化有了自己的名号。多年来的发掘、研究、讨论和著述,使赤峰敖汉地区成为红山文化核心区域及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地之一,被学者称之为“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来自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通过公益评选,从百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红山文化珍贵文物中精选出10件最美馆藏精品。 2014年12月28日,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布了红山文化十大精品文物。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现藏于敖汉旗博物馆的陶质人像,获得最多选票,拔得头筹。入选的C形碧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有7件精品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包括女神像、玉龙、玉凤、玉人、龙凤佩、勾云形佩、彩陶罍。 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仔细品品这10件红山文化的精华“代表作”。 中华祖神陶质人像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出土泥质红啕,经过高温烧制,质地坚硬,陶人通高55厘米,胸围最大宽度65厘米,内侧置筒状,外表通体磨光,局部施黑彩。头部和面部比较完整,戴有完整的冠。整座陶人上身写实,下身写意,两肩高耸,身体前倾,动感十足,表情张扬,神态夸张。目前所知的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被誉为“中华祖神”。 石质人像敖汉旗距今5500年的红山文化草帽山遗址出土,用红色凝灰岩雕凿而成的中国史前唯一正冠红山文化石雕神像,是史前艺术宝库的珍品。 C型碧玉龙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整体造型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翘,嘴紧闭。鼻端平齐,双鼻孔呈圆形,额和颚底刻有细密方格纹。梭形双目凸起,前部圆形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脊起鬣,飘逸上卷,呈扁薄状,其上有浅凹槽,边缘为尖锐的刃状。尾部内卷。光素无纹。穿孔位于龙体中部。 女神像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眼嵌玉石为睛,是为一高浮雕的人像头部。通高22.4、通耳宽21、最厚处14厘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