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的“神坛”是怎么筑起来的?

 假装懂艺术 2020-02-16

    写此文的出发点是我觉得梵高的在美术史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成功案例,艺术从业者不宜简单膜拜,更不可能复制其成功,历史记录下来的人物总是会有选择性地误解。

    我通过对大量资料的了解和整理,从七个方面(梵高家族背景、孤僻的成长期、碰壁的工作期、绘画的初创期、艺术的巅峰期、逝后的成名路、任由后人评说),尽量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文森特·梵高。

    ·梵高家族背景·


    梵高的父亲西奥多卢·梵高(1822—1885)是一位基督教牧师,他的外公在荷兰海牙被誉为“国王的装帧师”,因为他被选中装订第一部荷兰宪法。同时,他的伯伯、叔叔等梵高家族的成员有的是画商,有的是海军司令,还有是职业画家的亲戚,他们在当时都是很有社会地位的。特别是他的文森特伯伯(1820—1888,与梵高同名)是一位大画商,靠卖绘画材料发家,并在几年间又将他的画廊经营成全欧洲著名的画廊,之后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画廊古比尔公司(Goupil & Cie,总部在巴黎)订立了合股合同,梵高与他的弟弟提奥最初都在这位叔叔的店里工作。

    ·孤僻的成长期·


    非典型的梵高自画像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的哥哥于1852年3月30日出生当天便夭折,他“被继承”了哥哥的名字、生日,甚至是在教会的注册号码,或许是因为神父相信灵魂延续。他的弟弟提奥·梵高生于1857年5月1日,他是梵高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物质来源。

    由于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梵高似乎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特别的呵护,梵高从小不爱与人交流,性格很孤僻。(梵高还有家族遗传病史/先天癫痫症,这些因素都为后来他的精神失常,埋下了祸根。)

    最典型的梵高作品《向日葵》1888年

    1859年(6岁)梵高开始在津德尔特公立学校上小学,因为性格孤僻,很难与人相处,于1861年10月(8岁)退学在家;随后三年,父母为梵高请了各种家教,应该有画画课;1864—1866年,父母把不爱说话,又不与人交流的文森特直接送到普罗维利寄宿学校,但被同学嘲笑为“红发佬”,他时常逃学回家,他的母亲还不准他与“下层圈子的人”相处,可见他们是中上层家庭;1866年9月,父母又将他转到了蒂尔堡学校,之后他还是不愿意去学校,也不愿意受父母的束缚,经常辍学在家。(1859—1869年,这十年间梵高的青少年教育经历,必定对其形成健康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碰壁的工作期·


    梵高在精神病院疗养,清醒时创作的《星月夜》1889年

    1869年7月(16岁),在叔叔的强烈要求下,文森特最后妥协于叔叔给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在海牙的古比尔总店当学徒,成为一名画廊销售员。因为梵高脾气坏、性格不好,又不善于社交,经常对客户说一些“别买那种没用的画”之类的话,几经调职和遭排挤,先被去伦敦的分公司,后又调回巴黎,工作上很不顺心,父母和亲戚都对他的表现很苦恼,至1876年,因忍不了家里人和上司的指挥和监控,而离开了古比尔公司。

    梵高来到法国南部阿尔小镇,创作的《收获景象》1888年

    1876年7月,梵高在伊斯列瓦斯当小学助教;1877年1—4月在荷兰多德雷赫特的一个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但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很难,没成功;1878年7月,与父亲一起从阿姆斯特丹去了布鲁塞尔,成了一名实习传教士,去比利时的矿区布道,与底层矿工打成一片,最后由于工作过于热情和不适宜的传教方式,1879年被踢出教会,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同时他也对父亲的牧师职业产生了不满和怀疑。(1869—1879年,又是一个失败的十年,因为不健全的内心与现实的冲突,给梵高带来的是无尽的挫败感。)

    ·绘画的初创期·


    不善言谈和交际、内心又极易情绪化的文森特·梵高,经历了社会上的十年,备受打击和被各种拒绝。于是他将狂热的情感、宗教的热情和悲天悯人的性格转向了艺术。

    通过上述经历,请推测一下梵高的人物性格和特点,这有助于了解他在艺术上所释放出来的情感属性。

    终于要进入正题了,啥事都干不好的文森特·梵高,要开始投身绘画,想变成一名职业画家了。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梵高,或许是想通过绘画来释放情绪和证明自己不是loser。

    梵高的素描《播种者》,中间一图是临摹米勒的作品

    1880年(27岁),梵高正式开始学习绘画,从素描开始,临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推崇伦勃朗和库尔贝,虔诚地承袭西方传统绘画的技法、格调。画了一批石膏像,他很没感觉,质量也很一般;后来他更愿意对模特写生。这一时期梵高的学习主要以临摹为主。

    劳作的妇人,传统的绘画手法

    自此,他的弟弟提奥就开始每月给文森特提供经济支持,梵高每次写信要钱都是连哄带骗,有时哀求、有时强要,还给他弟弟“画大饼”,谈远愿景,而梵高花钱也一向是大手大脚的,不过他主要是花钱请模特和买绘画材料,有时也逛逛妓院,酗酗酒。

    梵高兄弟二人的人生际遇大为不同,提奥身为著名的古比尔画廊的经理,春风得意,他每月为哥哥提供100-150法郎的资助,(当时一个教师的月收入不过75法郎),为了应对梵高的乱花钱,他每月分三次付款。

    后来,提奥要求梵高经常邮寄一些作品给他看,以便指导他画一些符合市场的画,但梵高没有理会提奥在绘画上的指导,提奥作为专业的艺术经纪人,给其作品的评价是“画面太粗糙”。

    梵高的写生素描《哀伤》,模特是怀孕的妓女克里斯蒂娜,与他有短暂的同居关系

    花絮:梵高的三次感情经历

    1869年,在伦敦工作期间,梵高暗恋房东的女儿尤金妮亚,但表白时,直接被拒绝。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看到寡妇的凯表姐,便疯狂地爱上了她,当时这是严重的社会禁忌,又是在表白时,遭到无情的拒绝,对梵高的精神打击巨大

    1882年,梵高认识了曾做过妓女,被人抛弃的孕妇克里斯蒂娜。她给梵高当模特,两人交往很投机,不久便同居了。克里斯蒂娜说“当梵高每月能赚到150法郎时,才跟他结婚,”但梵高既卖不了画,又把所有的钱都拿来了买绘画材料和雇模特,最后她也离开了。

    梵高的写生水彩画,是不是让人很惊讶?

    1882年初,梵高跟表姐夫安东尼·莫夫学了几个月的画,并以水彩画快速入手。莫夫是海牙画派的领军人物,市场非常好;梵高对画廊经理在绘画上的指手画脚很反感,他想画更多的人物写生,而不是市场上走俏的唯美风景。


    典型的荷花画派唯美风格,梵高也能画得不错

    非常生动的一幅水彩写生人物

    梵高的水彩画作品《织工》

    油画的《织工》,非常写实、生动,属于当时的主流画风

    1884年,通过对水彩画和油画进行了很多尝试,并深入写生,并创作了系列《织工》作品,可见梵高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吃土豆的人》素描稿,画得很不错了

    《吃土豆的人》油画代表作

    1885年,梵高创作了早期的经典代表作《吃土豆的人》,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梵高这一时期总是画一些底层的人,也许是因为模特费便宜。

    梵高的静物《皮鞋》,他传统绘画的基本功应该是及格线以上的水准

    静物写生

    1886年,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就去了巴黎,与提奥同住,巴黎之行是梵高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很清新、明快的印象派画风

    清爽、利落

    巴黎是现代艺术的摇篮,它没有让梵高失望。在印象主义作品、技法和人物的强烈感召下,梵高有了新的学习动力,梵高与曾经浸染其间的荷兰画风告别,舍弃传统技法,循着印象派的足迹踏上全新的艺术旅途,走进一个光与色、太阳与张力的崭新艺术世界。梵高在巴黎沉闷的空间里创作了近200幅作品。

    梵高运用的点彩画法,作品还是非常印象派的

    非常典型、成熟的印象派作品,但梵高却受不了太“细密”的笔触

    1887年,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触,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他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并学习他们的点彩画法,创作了一些作品。

    梵高在巴黎看到日本浮世绘后,被更明快的色彩、简洁的画面所吸引,并不断临摹

    在1886年《巴黎画报》杂志日本特集的封面上,刊载了英泉的《花魁》,之后梵高用油彩描绘、临摹了这幅作品

    在巴黎居住期间,梵高与提奥经常谈艺术理想,也经常进出妓院,并染上了梅毒;之后梵高觉得巴黎可供吸收的艺术营养不够,他需要新的、更大的刺激;又担心连累弟弟,最后决定离开巴黎。

    ·艺术的巅峰期·


    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属于梵高的创作时代才真正来临,在生命最后的三年时间里,他疯狂地榨干了自己的艺术天性,进入了纯粹的写生创作阶段。

    开始之前先分享一个地理小知识:巴黎、荷兰等地是地中海气候,常年湿润、多雨,多阴冷天气,而南法的阿尔地区靠近地中海,这里阳光明媚、植物茂盛、气候宜人,现在属于度假圣地。法国人每年都需要去南部度假晒太阳,经常“裸晒”。

    梵高作为一个容易情绪亢奋、有躁郁症、癫痫症时常发作、承受着巨大的现实打击,精神是极度敏感和不稳定的,他属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复合型精神病患者。这种人对于太阳和明亮的颜色、美景是极易被刺激的。这里没有任何歧视的因素,只是陈述事实。

    梵高作画时,大部分时候还是在处于相对清醒的状态;梵高的专注力是非常差的,所以他画得非常快、画面粗犷,无法精细化。

    梵高来阿尔的根据地,一栋两层的《黄房子》,刷了绿门窗,本想招揽志同道合的优秀艺术家前来入驻他所构想的“画家之家”,共商艺术事业大计;最后只有高更来待了两个月就跑了。能租这么大的房子,弟弟提奥给他的资金支持是杠杠,梵高肯定不是穷人!

    1888年2月,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住在卡莱尔咖啡馆,5月租下拉马丁广场上2号的一间旅馆,并把外墙刷成了黄色。

    到阿尔的前3个月时间里,他一口气完成190余幅作品,完成的作品几乎等于在巴黎两年时间所画的总和。烈日与美景,令梵高极度亢奋与充满激情,创作激情只能释放在画布上,他废寝忘食,不停地写生,一天一幅,甚至一天几幅。

    必须刷一波作品,才能释放激动的心情。

    《画架前的自画像》1888年,梵高一生画了30多幅自画像

    《阿尔的吊桥》1888年

    《金色的麦田》1888年

    梵高的《在夕阳下撒种》,激情洋溢

    自画像

    丝柏树,一种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针叶类植物,丝柏的枝干高大,它的叶子常常是卷曲的螺旋状;在梵高笔下,丝柏看起来就像是一团正在熊熊燃烧的黑色火焰。

    《露天的咖啡馆》 1889年

    《夜间咖啡馆》 1889年

    送给高更的自画像,他把自己画成一个日本和尚的样子,用以表明自己的多重身份:既是一位现代画家,也是一位精神的追求者;而作为回报,高更也创作了一幅《献给梵高的自画像》

    临摹米勒的《第一步》,家庭的爱是梵高可望而不可及的

    临摹米勒《午休》

    《妇女采摘橄榄》1889年

    自画像

    《梵高在阿尔的卧室》 1889年

    阿尔的原野

    梵高为侄子文森特·梵高画的《杏花》,1890年

    向日葵

    向日葵对于梵高来说,是自己生命的象征,是生命之花。那纯净的颜色,就如同梵高对生活的渴望一般。梵高一生画了11幅关于向日葵的画,其中4幅是被剪下来放在桌子上的,7幅是放在罐子里的。

    梵高画了几幅向日葵来布置房间,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

    高更原来是一名股票经纪人,收藏了一些主流印象派作品,后来自己投身到绘画中,他一直游离于印象派的边缘,也是凭着激情在画画,但是他的作品市场反应要比梵高更好。

    1888年10月23日,高更终于来了,他们一起写生画画、交流艺术、逛妓院、争吵等等,高更的作品能在巴黎迅速卖掉,但梵高的作品却没人要,他嫉妒、烦恼的情绪很复杂,又加大酗酒量,两人艺术上的争执和矛盾不断升级。12月23日因失望与自责,将所有不属于自己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梵高疯狂地割下了一小块耳朵,并包着带到妓院给一个妓女看,震惊众人;随后高更也走了!

    《耳朵缠着绷带的肖像》 1889年

    1889年5月8日,梵高的精神又一次崩溃之后,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接受精神病治疗;于1890年5月16日,文森特·梵高治愈出院。(以前他的父母也曾想送他去精神病院治疗,但他是严词拒绝的)

    进入精神病院后,也许衣食无忧了,还有加歇医生进行心灵疏导,清醒的时候,还被允许外出写生,我猜测他这一段时间应该会平静很多,至少有药物的控制。在圣雷米疗养院期间,凡高一共完成了150多幅油画和100多幅素描。

    再刷一波梵高作品

    《罗纳河上的星夜》1888年,展示了阿尔勒的罗纳河上的夜景。

    圣雷米精神病院

    《奥维尔教堂》1890年

    梵的最后一幅作品《麦田上的群鸦》 1890年,乌鸦似乎代表着一种不详的预兆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奥维尔小城附近中了枪(可能是“误杀”),当天他带着绘画工具外出,腹部中枪后他还走回到暂住的拉乌客栈,并通知了加歇医生来治疗,医生随后发电报通知弟弟提奥从巴黎赶来,弟弟发誓一定会救他 ,但是梵高放弃了活下去的念头,告诉弟弟就让他这样子死去,29日梵高在弟弟提奥·梵高的怀抱里去世,终年仅37岁。

    文森特·梵高与提奥·梵高的墓地

    而他的弟弟提奥也于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逝世,终年34岁,死因是癫痫症发作或是梅毒。1914年提奥的妻子乔安娜将他们兄弟俩葬在一起,永远相伴。

    ·逝后的成名路·


    梵高一直自信地认为自己是一名创造型的艺术家,不因循守旧。弟弟提奥、高更等人对他的艺术建议,他从未遵从。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其中他画过36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但是生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被时人认可,即使他的弟弟提奥是当时非常成功的画廊经理。

    1875年3月,巴黎爆发了一场“审美的战争”,雷诺阿、莫奈等人计划在巴黎拍卖中心德鲁奥酒店拍卖作品,引起了保守派的众怒。

    那时刚兴起的印象派属于是很前卫的画风,印象派的画家们创作时加入了很多的主观性;而梵高的作品比印象派更加主观,更加粗犷和更加个性,他完全颠覆了绘画的传统观念和规律。形象地说,印象派比时代的审美多迈出了半步,而梵高则多迈出了一步,所以,梵高更难被当时的人们所认知和认可。

    我不愿意用“超前”一词来形容,是因为梵高的人生经历,自然地、有一定随机性地就会产生出他这种画面感,这正是我花这么大的精力和篇幅罗列梵高生平的原因,很多事物的发展都是水到渠成的。

    再后来,随着艺术史的推进,人们往回推,把梵高定位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巨大。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梵高家族和其他社会力量持续性地对梵高的画作和生平,进行包装和市场运作,才把文森特·梵高推向了“神坛”。

    《红色葡萄园》1888年

    据说,这是梵高生前卖出去的唯一一幅作品,正是由他弟弟提奥卖出去的。藏家是一位俄国女性,价格为400法郎。(但事实上,这位女藏家不久之后,又买了一幅梵高的作品;提奥还为梵高还卖出去过一些素描作品。)

    梵高“被出名”的推手

    梵高的弟媳 乔安娜

    提奥的遗孀乔安娜继承了大量梵高的画作和梵高与弟弟的往来信件。乔安娜是个很能干的女人,读书时就是个学霸,在大英博物馆工作过,还是一个女性社会运动的创始人。她一生致力于推广梵高的作品,前后十年时间,一共办了七次大型展览,前六次都默默无闻,只是到了第七次,因为受到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等人的关注,才开始引起了社会反响,并打开了通向美术馆的大门。

    1914年,乔安娜将梵高与提奥的往来信件结集出版《亲爱的提奥》,而这也是如今艺术推广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学术整理。

    传奇画商 安伯斯·瓦拉德

    作为20世纪初“最牛“的艺术经销商安伯斯·瓦拉德(Ambroise Vollard),在塞尚、毕加索、马蒂斯、高更等知名大师还没红的时候,就发现了他们的价值,瓦拉德也买进了一些梵高的作品,他属于是全投式运作。可以说,没有安伯斯·瓦拉德,就没有法国艺术的今天。

    梵高的侄子 文森特·梵高

    他在母亲去世之后继承了叔叔所有的画作和信件,并继续积极奔走。1915年左右,梵高的作品已经开始被各大美术馆竞相收藏,而且一般作品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30万法郎。

    1890年,当提奥和乔安娜写信告诉梵高新生儿的喜讯时,他们这样写到:“ 就像此前我们跟你说过的,如果是儿子,我们将以你的名字命名他。我希望这孩子以后可以像你一样有决心、有勇气。”回想往昔,这是梵高冥冥之中的莫大欣慰!

    美国作家 欧文·斯通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梵高的艺术主要还是在艺术圈内逐渐被认可;直到20世30年代,梵高的艺术在大众中被普及,让他真正的火起来的是一个美国作家,26岁的欧文·斯通依据梵高的书信写出了激情澎湃的传记小说《渴望生活:梵高传》,自此“艺术殉道圣徒”的形象深入人心。

    奥斯卡电影《渴望生活》

    1953年文森特·梵高诞辰百年之际,隆重纪念活动使他的声誉又上升到新的高度,1956年由《渴望生活》改编而成的电影获得奥斯卡奖,文森特·梵高终于成了现代艺术史上永远的传奇。

    梵高博物馆

    1962年,文森特·梵高基金会(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成立。

    1973年,梵高博物馆(The Van Gogh Museum)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幕,梵高大部分画作被永久借给梵高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这之后变成了荷兰的政府来主导推广。

    还有一种重要因素,80年代开始,梵高的作品频频以天价成交,首先是由日本人完成,我们知道梵高曾深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除了文化情结因素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1920年曾经拥有的一幅《向日葵》被炸毁;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人决心再买一幅梵高的《向日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梵高家族没有让梵高的作品大幅流通,市场上的精品并不多,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也就不断上涨。

    1987年,安田火灾与海事保险公司以3970万美元的天价,拍得梵高的《向日葵》;这个价格,使《向日葵》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贵的油画,举世震惊!

    根据相关资料复制出来的,二战中被炸毁

    梵高作品的拍卖纪录

    《加歇医生像》1890年,该幅在1990年佳士得拍卖会以8250万美元成交,被日本大昭和纸制的前总裁齐藤良平拍走,当时位列全世界单幅画作最高价之列。

    后来,齐藤良平因公司经营不善负债离世,这幅画在国际艺术市场上消失,至今下落不明。梵高为加歇医生创作过两幅画像,另一幅收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没胡子的自画像》1889年,这是寄给母亲的一张自画像,该幅1998年拍卖价7150万美元,成为梵高历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

    《鸢尾花》 1889年,该幅1988年11月11日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邮差约瑟夫·鲁林肖像》 1889年,该幅被瑞士藏家通过私售形式,以5800万美元卖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该题材梵高画过六幅,可见他使用快递非常频繁。

    《麦田与柏树》 1889年,以5700万美元成交,买家为Walter Annenberg,一位犹太裔美国出版商、外交官和慈善家。

    《雏菊与罂粟花》1890年,该幅2014年11月4日被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苏富比以6176.5万美元(约合3.77亿元人民币)拍得。

    在成功的路上

    不断有人加入推波助澜

    才能造就更大的成功

    ·任由后人评说·


    孤独一生

    整理到最后,回想一下我写该文的出发点,似乎也不那么坚定了,一个人能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上,并不计后果地为之奋斗终生,真的很让人感动,最后的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他作品中的色彩都是奔放的、夸张的、充满激情的。

    不要以为“够疯、够穷、随变画,死后就能成功”,你现在应该知道了梵高及其家族背后的实力。

    假如没有市场运作,梵高也许就是历史中的一粒沉沙,他的美术史位置会有其他人顶替,比如塞尚、高更等人,甚至是现在还没有被发现的那个已经成为沉沙的人。

    愿艺术不再痛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