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聰哥的寶藏 2016-01-30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2015-08-14 18:25:07)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奥赛美术馆,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最早是为1937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建造的火车站。1939年二战爆发后废弃,1945年,二战结束,这里成了战俘中心,战俘遣返后,这里又关闭了。后来曾给一个剧院当过排练场。到蓬皮杜总统的时候,决定将其改建为艺术馆,专门展示法国政府收藏的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艺术品,从作品年代来说,正好介于卢浮宫和蓬皮杜中心藏品之间。成为法国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
关于奥赛火车站变身奥赛美术馆的过程,网上资料多了去,我也没耐心在这里得瑟。反正,法国人惜物、识货,德行比我们的“拆拆拆”高出了好多。
去奥赛美术馆,是在家里就订好的计划,为什么是这天去呢?因为,山人掐指算来,今天有雨,而且还不小。而且,这还牵涉到博物馆通票的使用,我们买了两天和四天的博物馆通票,当中跳开一天,是去卢瓦尔河谷的。这样,博物馆通票就几乎涵盖了我们在巴黎的所有天数。这博物馆通票可是个好东西,除了能进巴黎的绝大多数博物馆和景点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基本上不用排队。就像奥赛,门外买票的队伍排了老长,而我们几分钟就进馆了。再说一个诀窍,通票在国内就可以买好,不用到巴黎再心急火燎的折腾。
我们这天的计划,本来是早晨出发沿塞纳河行走,到亚历山大三世桥回头,进奥赛美术馆,看完再去罗丹美术馆。不过,走到这里时,天上已经飘下雨来。临时变招,亚历山大三世桥放到走香榭丽舍大街那天再看吧。本来外面也想好好看看的,不过,雨大起来了,草草拍两张,就进馆了。
 
▼法国人在艺术上的苛刻,世无所匹,当年,就是造一个火车站,也是全套皇家宫殿的派头,建筑上布满雕塑。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奥赛建筑上有两个对称的大钟,后面别有天地,我们到里面再说。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奥赛门外,有几尊青铜雕塑,是世界各个洲的女子形象,一个个丰乳肥臀、袒胸露臂,彪悍得紧,不敢多看。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还有几尊动物雕塑,也是世界各地的动物,想必是跟女子雕塑对应的吧,雌雄不辨,不知有几个,只拍到三个。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小菇凉在犀牛肚子下发呆,真好。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进得馆来,往这个平台上一站,俺脚下打一个跌,心里叫一声苦,这么多好宝贝,叫俺如何看得尽?搬得完?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先看画,后看雕塑。奥赛的画作,可全是干货。因为,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叶,这个时期,是艺术上脱胎换骨的重要阶段,古典主义艺术退位,现代艺术开始萌芽。现实主义兴起,出现了库尔贝、米勒这样的革命性的大师,随后,又出现了印象派、后印象派这些初期的现代艺术流派。奥赛在这个阶段上的艺术收藏,举世之间,不做第二人想。
 
来奥赛美术馆,主要是为了梵高,以及他的那幅名作《罗纳河上的星夜》,不过,开篇我已经说过了,我们在奥赛问了好多人,得到的回答都是:It's Gone. 
不过,在奥赛也有意外收获,本来,听说奥赛是不能拍照的,所以,只打算看几位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就跑路的。谁知道,跑进去一看,只规定不准用闪光灯,照片任拍。
吼吼,那真是老鼠掉进米缸里。

既然是来看梵高的,我们就先从他说起吧。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一只耳朵的角色,一个是黑猫警长里的这一位,大名就叫作一只耳。
 
▼为毛扯上我?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另一位,就是这个蛇精病——文森特·梵高。不过,那两幅著名的割耳自画像,不在这里。为了跟上面那幅配套了,在网上找了一张。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梵高《自画像》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梵高是自画像狂人,一生画了四十几幅自画像。堆叠的颜色、冲击的色彩、奔放的笔触,显示了画家的内心状态。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在印象派的展室,观众实在太多,我拍得不多,而且,我完全无法避开画作前的脑袋,不过,你也可以将他们当比例尺看待。

梵高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人:
第一个,让他变成一只耳的高更,甚至有人说:凡高的耳朵就是被他割的,但是,为了爱,梵高认了,情怀啊。
第二个,养活它,生死相伴的弟弟提奥,凡高死了没半年,弟弟也挂了,和他葬在一块。
第三个,发现他的价值,让他的画比天上的星星还贵的弟媳乔安娜,梵高死后,不出十年,她就把原先秤斤卖也没人要的画,炒成了美术史上的奇葩,这就让人不禁要想:那位做弟弟的,你那业务水平不咋地啊?

对梵高最重要的是三个地方,一个是巴黎,经弟弟提奥引荐,他加入了印象派的小团队,不过,不久就退出了。第二个是普罗旺斯的阿尔,另一个是巴黎北郊的奥威尔。
普罗旺斯的太阳,让梵高感到生命的热烈和力量,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叫啸:“铬黄的天空,明亮得几乎像太阳。太阳是一号铬黄加白,天空是一号和二号铬黄的混合色,它们黄极了。”其实在这个时候,提奥就应该提醒他吃药了。
梵高兴奋至极,第一反应就是要把好基友高更拉来,要和他一起建立一间画室。他租了一间房子,用他心中的黄色将外墙刷了一遍,画了十几幅向日葵挂在墙上。
有个好玩的说法:黄色小屋是梵高打造的一个公众号,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结果一个僵尸粉也木有,连唯一的一个互粉也取消了关注,那还不疯了?

▼文森特·梵高《文森特在阿尔的卧室》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这幅画作于1889年,应该是根据对阿尔的回忆所画。梵高将高更的离去视作抛弃,却无法理智分析这一事件的原因。此画成为在阿尔与高更愉快日子的回忆。值得注意的画中的空椅子,这是梵高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道具,可以解读为对被抛弃的恐惧。画面的整体布局和每个细节,都在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某些元素的变形,浓烈的黄色,透出的却是画家自身的不平静。
 
▼文森特·梵高《麦堆后的午休》,大块头情侣激动相拥,在彼此怀里抖索。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1890年5月,经提奥推荐,梵高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特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

▼文森特·梵高《加歇特医生》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保罗·加歇特医生被梵高称作挚友、亲兄弟、教父,认为他的脸上“带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悲苦表情。”加歇特医生的眼里总是流露着深重的悲伤。他告诉梵高,这是因为医生看到的是无尽的痛苦。他指着被高更贬得一钱不值的《向日葵》说,如果我能画出哪怕只有这样的一小幅画,我这一生也没有白活,这些向日葵,将解除人类心灵的痛苦,世世代代给人们带来欢乐。看过电影《梵高》,讲的就是梵高在奥威尔的最后时光,不过,片中的梵高一点不疯,也没有割耳朵,他在女人堆里如鱼得水,还和加歇特医生的女儿阿格丽特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也为她画过两幅肖像。
我都不知道,这样的片子为毛要拍出来?

1890年6月,即梵高自杀前一个月,《加歇特医生》完成。在给弟弟的信中,梵高写道:“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这幅肖像,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100年后的1990年5月,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了《加歇特医生》,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

加歇特医生伴随梵高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梵高后期的如《奥维尔的教堂》等几十幅名作都在此间完成。

▼文森特·梵高《奥威尔的教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梵高全凭本能来使用颜色,依靠天生的敏锐,把互补色用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将此画与莫奈几年后画的《里昂大教堂》相比,可以看出梵高在现代性上走得更远。此时的梵高完全进入了绘画的“无人之境”,那是一个疯癫天才眼中的主观世界,其精神渴望得到极致宣泄,一切都充满躁动和不安,万事万物都在裂变中燃烧。

蛇精病在摧毁梵高的同时,也将他骨子里的才华一点点榨了出来。

印象派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现实主义时期,决定印象派实质的,主要在前期,包括其技法,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印象派的后期,则是形式主义,在后几届印象派画展中,印象派技法已相当成熟并走向程式化,塞尚、高更和梵高等人摒弃了印象派的现实主义特征,发展了主观性,走向后印象主义。

看过梵高,我们再看看其他印象派画家的作品。

▼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这幅画一问世即被评定为不道德和具有侵犯性,其实,马奈创作这幅作品并无深刻考虑,而是参考16世纪的几位大师的作品,试图创作一幅经典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作品。画中的裸体女郎直视着观众,眼神坚定,且有一丝挑战意味,更加剧了作品引起的波澜。值得注意的画面左下角打翻的篮子,马奈认为静物是绘画水平的试金石,这一个角落的刻画,让你看出他的水准。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马奈的另一幅惊世骇俗的作品,其实,这是提香《维纳斯》的现代版本。模特的身份、随意的姿势、笃定而目空一切的眼神、炫耀般的肉体、时尚的首饰珠宝、作品的取名(当时许多妓女的花名),包括那只黑猫,都让当时的舆论怒不可遏。俱往矣,我们现在要看的,是画家对于明暗控制和阴影过渡、细节处理的高超技巧、背景用色的精妙和细微的色彩过渡。

▼爱德华·马奈《吹短笛的男孩》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对真实色彩的颠覆和画面的两维性,让这幅画经常被比喻为一张扑克牌,唯一形成深度的只有少年双足边的一抹投影,这幅画中除了传统西班牙绘画的影响外,还可以看出日本版画艺术的影子。

▼爱德华·马奈《阳台》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作品明显受到西班牙画家戈雅《阳台上的玛哈》的启发,画家只用一种颜色——栏杆和百叶窗的蓝绿色,打破了男性服装和女性服装的黑白平衡。

▼爱德华·马奈《拿着一束紫罗兰的贝尔特·莫里索》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贝尔特·莫里索是印象派中唯一知名的女画家,她在柯罗的指导下学画。19岁时她与马奈相遇。马奈对莫里索高贵典雅的气质极为欣赏,从此莫里索的形象屡屡出现在马奈的作品中,上面的《阳台》中也是她。

▼克劳德·莫奈《里昂大教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莫奈的此一系列画作,表现了教堂的正面随着天气条件和光线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光线将庞大的教堂一会儿化作轻巧的蕾丝,一会儿又还原为沉重的石头。

▼克劳德·莫奈《亚嘉杜的罂粟花田》,急促的笔触和迅速的手法,看上去像一幅未成品,却是外光画法的经典。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克劳德·莫奈《睡莲》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1900年的作品,这个时期,莫奈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对印象的再创造,睡莲代表了一种内省,一种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映射。

▼克劳德·莫奈《伦敦议会大厦》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这件作品创作于1904年,此时,19世纪70年代那种纯粹的印象主义时代已经远去,莫奈把这一流派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一种视觉和情感互相激发的风格。笔触被完全解放,物体融化在色彩中,失去了边际,大厦在水面飘渺升起,如同没有重量的阴影,一切都存在于颤抖的光芒中。

▼亨利·方丹-拉图尔《巴迪侬画室》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拉图尔精细还原了画中人物的性格和面貌:扎卡里·奥斯特鲁克、奥托·斯科德勒、奥古斯特·雷诺阿、埃米尔·左拉、爱德蒙·贝耶、弗雷德里克·巴齐耶、克劳德·莫奈。
领导在旁边搬了把椅子,貌似准备开个暑期绘画进修班,费用老贵了,你看她请的都是什么卡斯哦。

▼亨利·方丹·拉图尔《向德拉克洛瓦致敬》印象派画家、理论家们,围绕着心中的大师——德拉克洛瓦的肖像。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埃德加·德加《舞蹈课》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画面空间被组织极有条理,观众的视线跟着画面的透视线向纵深延展,而一些小细节丰富了构图和内容:最左面挠痒的舞者、前景出伸出爪子的小狗。人物动作显然是以照片为参考的,画作的构图也明显受到摄影的影响。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埃德加·德加,雕塑《歌剧院小班十四岁的舞蹈家》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居斯塔夫·卡耶伯特《打磨地板的人》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卡耶伯特以其经济条件的富裕对印象派画家提供重要的资助,因而在印象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他的成就也绝不因为有钱,这幅作品原创的透视效果和准确的笔触、完美的画面布局,以及超越任何革命倾向的对于弱势阶层的关注,让这幅作品呈现出一种平淡的态度和不随时间流逝的现代性和表现力。

▼雷诺阿《钢琴边的少女》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在艺术创作的后期,雷诺阿发现了传统绘画中因与学院派过于相近而通常被印象派画家拒绝的技法,从他的一系列人物肖像中,可以看出他的风格变化:逐渐向古典主义构图靠拢,向安格尔和拉斐尔靠拢,回归线条,在他的晚年,他终于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弗雷德里克·巴齐耶《巴齐耶画室》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弗雷德里克·巴齐耶《雷诺阿》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在看印象派作品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有些心神不定的,因为脑子里只想着梵高的《罗纳河上的星夜》,团团转的找,看其他人的,就有些心不在焉,漏过好多。不过,再怎么认真,一天之内,也不可能把这里的作品看全的。

看过印象派画家作品,再看几位稍早些的画家。

▼居斯塔夫·库尔贝《带小狗的裸女》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居斯塔夫·库尔贝《鳟鱼》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居斯塔夫·库尔贝《世界的起源》(图,您得自己找了)
这幅画让早已被认为伤风败俗的库尔贝更加臭名昭著。画家撇开一切浪漫主义和理想化的解释,以严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学般的精确,撕开观众眼睛前的保护层,直面人类的本源。
库尔贝敢于坦率地表现自己的信念,他的画风粗犷、草率,画面里总是一股浓郁的黑色基调,把黑色用得那么淋漓尽致的画家,除他以外,也找不出几个。
我没他那个胆子,图就不放了。

在这幅画作面前,还发生过一次疯狂的行为艺术,2014年5月29日,卢森堡行为艺术家Deborah de Robertis现场表演了该画作的真人版。艺术家穿着金色的光片裙,敞开大腿,露出阴部。艺术家最终被保安带走。博物馆以裸露癖投诉该艺术家。Deborah de Robertis的此次行为艺术名为《起源的模仿》(Mirror of Origin)。De Robertis在接受《卢森堡之声报》采访时说:“我并没有展示我的XX,而是展示画里没有的东西,那个肉身上隐形的眼睛,那个象征着无限,象征着起源中的起源的地方。”
博物馆的说法是:“她事前没向我们提交申请。即使提交了,我们也未必通过,因为这可能让我们的观众反感。”


▼托马斯·库蒂尔《堕落的罗马人》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学院派艺术的杰作,可以看出拉斐尔《雅典学院》的影响。主题是: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因为和平时期的罪恶,而不是战争带来的毁灭。画作中,背景的雕塑,象征着帝国的辉煌已被道德沦丧所玷污。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右下角的两个冷眼旁观的外乡人,来自摧毁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落。
 
▼这两幅也是标准的学院派风格,题材、画法都是。没有记住作者和名称。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弗朗索瓦·邦万,也是一位法国画家,1817 - 1887,查不到什么资料,超喜欢这幅的光影。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Paul Bouchard  Les Almees的作品,查不到资料,内容也是想象中的苏丹后宫之类的吧。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爱德华·伯恩·琼斯《命运之轮》,芸芸众生在命运之轮上经历着自己悲伧的生命,从生到死、祸福相依的轮回。面无表情的命运女神,无精打采地转动着轮盘。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古斯塔·多雷《谜》,取材于普法战争。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乔瓦尼·伯蒂尼的《罗伯特.德.孟德斯瑞伯爵》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孟德斯瑞伯爵是个堕落而荒谬的风雅人士,为众多的虚构人物提供了灵感,他在当时许多画家的画作中出现。
 
▼当时不知作者和名称,只是在看画时感受到一股凛冽之气。海浪们白马白刃,互相砍杀,招招致命,尸骨盈海。这厮杀,亘古以还,未曾稍歇。日复日,夜复夜。
回来后查到,这是《埃特尔塔的汹涌大海》,作者:莫奈。埃特尔塔(象鼻山)是法国诺曼底绵延数公里的一段海岸,是海水、海风雕琢出的白色断崖,是莫奈笔下的宠儿,也正是因为他,埃特尔塔这个小渔村变成了印象派的圣地。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在一个另辟的展室中的两幅作品,应该是某个特展,随便看过、拍过。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一幅风景小品,懒得去查作者和名称了。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Joseph Granie《Marguerite Moreno》,一位著名法国女演员的肖像。一到画跟前,目光就被这眼神和光影,定得牢牢的。

【巴黎】奥赛观画,在印象中疯狂


与巴黎的现代化改造同步,印象派风格形成于1860年代的巴黎(此处听到奥斯曼老头大笑三声)。
同时,就像巴黎是欧洲传统城市的终结一样,印象派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作西方古典艺术的终结。随着新大陆上纽约、芝加哥等新兴城市的崛起,巴黎虽然依旧优雅和诗意,但步履不免显得龙钟老迈。印象派艺术也如同他们经常表现的黄昏景观一样,无可避免地会走向暗夜,消失在城市的霓虹光华之中,只留下急促而斑斓的色块,点染着现代主义的天空,等待着上场的,是野兽派狂乱的原始经验,表现主义忧郁的黄昏,超现实主义癫狂的迷梦,立体主义破碎的空间和未来主义狰狞的妄想。
自此,艺术进入了不断颠覆和否定的进程中,艺术以一种反对表现的情绪化和个性化的姿态展示自己,最后的最后,就是反绘画和反艺术了。艺术的形式不存在了,只剩下概念,概念高于一切。
艺术家从概念到作品,甚至无作品,可以天马行空,无所不能。但观众要从作品到概念,却是寸步难行,因为缺少了表现手法这部密电码。于是,现代艺术成了艺术家和观众互相漠视的游戏。观众投给现代艺术的目光,就如同上图中那个冷冷的斜视。
 
这后面的故事,在蓬皮杜展开。不过,我们一点也没有打算去看。看过网上一些资料,我的感觉是,在蓬皮杜中心,看懂的是疯子,看不懂的是傻子。
 
下一篇,我们来看奥赛的雕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