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论,本病论的章节·五运六气的运转论
在五运之至(一)中,讲了气盛,郁在当其位,当其时司天在泉前和司天在泉后的问题。论五运六气的出入和升降。通过六期而环会,五步一右迁,总是有升降往来,有升降在司天在泉前后的出现。然而这些邪气郁积成病的原因都是以寸脉为准,要么集气积在去的上关脉,要么集气积在来的上关脉。在运行中五运六气有塞住,有郁住的情况,对于升降不前,气交有变,都成暴郁,都有治愈的方法,可以承救生灵。但是五运六气上下升降往来不前,遇见的都是反气塞住又怎么办呢。
(1 )A“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在当其时,阳明司天之时,足厥阴的风气还在少阴的右间,顺行上升,必须横穿过阳明燥气的司天之气位,因此被燥气郁塞不能上升。无法流到阳明司天的左间。
当太阳司天时,厥阴的风气虽然已经升天到了太阳的左间,但是,当其位运的气是庚金阳明在位,所以厥阴气的盛气还是不能入太阳司天之位,被燥气郁塞在前,不能入天之位。故必须先刺足厥阴经井穴的大敦,把邪气散去而可升天。如图:

如图一:当太阳司天之时,阳明燥气有余,不退位,还在布天,当气厥阴的风气上升为阳明司天的左间时,厥阴风气顺行穿过少阴经,太阴经,少阳经,至阳明寸脉之时,有金克木,故风气被塞,不能出来,升至司天左间,故郁在司天左下,郁在了少阴在泉的右间。
如图二:还有一种情况,当太阳与阳明运(即天柱)的气共主五运六气运转时
厥阴风木,虽然上升至太阳司天的左间,还是有金塞住,不能顺行入到司天之位。
注意,这是在南政年里说顺行的风。五行皆然。
B“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
在当其时,太阴司天,阳明庚金运的气与太阳寒气主着在泉的气,厥阴风的气虽降至太阳寒气之左,但有庚金运克着风,故厥阴风的气被塞在前不能入地。
当太阴司天,少阴的气有余不退位,厥阴的气还在天的右间,还没有降于下。所以应当首先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使厥阴的风气离开天之位,再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泽,厥阴风的气才可降入于在泉的气中。如图:

如图三:当太阳在泉与阳明共主其运转时,虽然厥阴降至太阳之右,之后,但时当厥阴再顺行穿过少阴太阴,少阳阳明至太阳在泉气位是,有阳明金运在内,故厥阴不能入地。
如图四:当太阴的气司天,少阴经脉的气血有余不退位,还在主管全身,这是厥阴经的气,还在司天气位的右间,还没有退到太阳在泉的前方,左方。
所以应当首先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再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曲泽。五运六气可平。六气皆然。
请注意:气上升的郁塞,要泄厥阴风的气,风气散而可升天。气之下降,刺的是塞郁厥阴风气的太阴和阳明的气。在五运六气的转动中,塞住和郁住的气要逆行五步一右迁,为折其郁气而除之。关于诊脉的说明,请看五运之至(三)。
请学习五运六气转动的人,如果没有书中这样的实例,如果再没有唐·王冰这种详细的说明,有谁能够知道把《六微旨大论》中讲的“四六天交时刻法”用到这里。有谁能够把风气塞住,郁住(即见天柱,太白金星窒抑之)是“壬戌”逆行五步一右迁换成“丁酉”,壬戌是厥阴经气位的,丁酉是阳明经气位的的。“丁巳”逆行五步一右迁换成“壬辰”。丁巳是厥阴经气位的,壬辰是少阳经气位的的。没有《刺法论,本病论》这样的“气行论”的告知,世界上还有谁能找到五运六气的运转办法呢!还有谁能使天干地支有序地移动呢!我们的先贤们,把《内经》中“气行论”的方法抽调。《黄帝内经》就成了一本休书,当然谁也看不明白。唐·王冰在“启玄子王冰选”中说,魏有张公,指的就是魏国有张机,为张仲景。在当时的朝代《内经》中肯定有“气行论”的两篇文章,而后来传的文本中没有了“气行论”这两篇文章。所以对王冰的正确解释也没有办法证实了。所以说《本病论,刺法论》是《黄帝内经》活的灵魂。没有《气行论》这两篇文章的引导,我认为中医注定要毁灭。其它五运六气流动的方法皆然。
(2)A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
在当其时,太阳的寒气司天之时,手少阴的火气还在太阴的右间,顺行上升,必须横穿过太阳寒气的司天之气位,至司天的左间,因此被寒气郁塞不能上升。
当厥阴司天时,少阴的气虽然已经升天,到了厥阴的左间,但是,当其位运的气如果又是丙水在位,所以少阴火的盛气还是不能入厥阴司天之位,被寒气郁塞在前,不能入天之位。故必须先刺手厥阴经荥穴的劳宫,把邪气散出而可升天。
B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
在当其时,少阳司天,太阳寒运的气与厥阴在主着在泉的气,少阴的气虽在厥阴气之左,有寒气运克着火,故少阳少阴的气不能入地。
当少阳司天是,太阴的气有余不退位,还在布天,少阴火的气还在天的右间。还没有降于下。所以应当首先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使少阴的火气离开天之位,再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委中,少阴少阳火的气才可降入于在泉的气中。
塞住和郁住的气要逆行五步一右迁,为折其郁气而治之。
(3)A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
在当其时,厥阴风司天之时,足太阴的土气还在少阳经的右间,顺行上升,必须横穿过厥阴风气的司天之气位,因此被风气郁塞不能上升。
当少阴司天时,太阴的土气虽然已经升天到了少阴的左间,但是,当其位运的气如果又是壬风厥阴之在位,所以太阴的盛气还是不能入少阴司天之位,被风气郁塞在前,不能入天之位。故必须先刺足太阴经俞穴的太白,把邪气散去而可升天。
B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
在当其时,阳明司天,厥阴运的气与少阴在主着在泉的气,太阴土的气虽在少阴气之前,有厥阴运克着土,故太阴土的气不能入地。
当阳明司天,少阳的气有余不退位,太阴的土气还在天的右间,还没有降于下。所以应当首先刺足厥阴经井穴大敦,使太阴的土气所出,再刺手少阳的合穴阳陵泉所入,太阴土的气才可降入于在泉的气中。
塞住和郁住的气都要逆行五步一右迁,为折其郁气而除之。
(4)A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
在当其时,太阴司天之时,少阳火运,阳明金的气还在太阳的右间,顺行上升,必须横穿过少阳的火运司天之气位,因此燥气郁塞不能上升。
当少阳司天时,阳明的燥气虽然已经升天到了少阳的左间,但是,当其时的气在司天,所以阳明燥金的气的盛气还是不能入少阳司天之位,被火气郁塞在前,不能入天之位。故必须先刺手太阴经的经穴的经渠,散而可升天。
B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
在当其时,厥阴司天,少阳运的气与少阳在主导着在泉的气,阳明燥的气虽在少阳气之前,有少阳气运克着金气,故阳明金的气不能入地。
当厥阴司天,太阳的气有余不退位,阳明的气还在天的右间,还没有降于下。所以应当首先刺手厥阴经中冲穴,使太阴的土气所出,离开天之位,再刺手少阳的合穴天井,阳明的气才可降入于在泉的气中。
塞住和郁住的气要逆行五步一右迁,为折其郁气而除之。
(5)A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在当其时,少阳司天之时,当气位太阴土运,太阳的寒气还在厥阴的右间,顺行上升,必须横穿过少阳气的司天之气位,因此被土气郁塞不能上升。
当阳明的气司天时,太阳的寒气虽然已经升天到了阳明的左间,但是,当其时的气又是土气布天,所以太阳气的盛气还是不能入阳明司天之位,被阳气郁塞在前,不能入天之位。故必须先刺足少阴的合穴阴谷,散而可升天。
B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在当其时,少阴司天,太阴土运的气与阳明在主着在泉的气,太阳的寒气虽在阳明气之前,但有太阴土气运克着寒水的气,故太阳水的气不能入地。
当少阴司天,厥阴的气有余不退位,太阳的气还在天的右间,还没有降于下。所以应当首先刺足太阴经井穴
隐白,使太阳的寒气所出离开天 之位,再刺足阳明的合穴足三里,太阳的气,才可降入于在泉的气中。
塞住和郁住的气要逆行五步一右迁,为折其郁气而除之。
综上所述,在论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年年都要把天周分成六段时间,五季的气总是
春天,初夏,夏天,长夏,秋天,冬天,每一段时间都经过60天87.5的时间,因天有个秩序,就是春生夏,夏生长夏,长夏生秋,秋生冬,冬天又生春。在《金匮真言论》中,这叫正常的时令。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叫主运的气,每一截段时间中,都有一个司天的气,叫主气。主气主管者主运的气(即五季的气)。在《至真要大论》中叫“运胜逆,气胜从”。《生气通天论》说的就是每截段主运的气都直接上通着天上主气的六气。天上的六气也正是中医诊脉时,摸到的脉象。六气都应该正司中位,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正司中位的气,有迁正位,也有,没有迁到正位的气,在24节气的更换中,当司天的气已经过了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时,仍旧有治天的天数,新司天未得迁正的气。还有司天的气还没至交司之日。即遇司天不及的日时,新司天有先治天的天数。司天交司的变化,万物从之,人也应之。所以论五运六气的运转必须知道:
(1)到厥阴司天,(到厥阴为寸脉)厥阴不按时迁正,即风暄不时,花卉萎瘁,必有民病淋溲,目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风欲令而寒又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
(2)到少阴司天,(到少阴为寸脉)少阴不按时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必有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木气虽有余,位不过于君火也。
(3) 应该到太阴司天,(到太阴为寸脉)旧司天的气少阳火有余气,不能退位,太阴的阴气不迁正,云雨失令,必然世间,万物枯焦,当生不发。必有民病手足的肢节都会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飧泄胁满,四肢不举。如有雨化布时令,必被热气治之,出现温煦于气,亢而不泽。
(4)应该少阳司天,(到少阳为寸脉)但少阳没有不迁正,即炎灼不能施令,都会因阴气重,苗莠不荣,少阳火气来得晚,酷暑在秋,肃杀晚至,霜露不时。必有民病疟骨热,心悸惊骇,甚时血溢。
(5)到阳明司天,(到阳明为寸脉)阳明不按时到位,则少阳的暑化于前,还不退去,肃杀于后,草木反荣。必有民病寒热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则喘嗽息高,悲伤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金复病。
(6)到太阳司天,(到太阳为寸脉)太阳不迁正,即冬清反寒,易令于春,杀霜在前,寒冰于后,阳光复治,凛冽不作,云待时。必有民病温疠至,(必有人病温疫至,是在前三年年气交换时,推其太一天理而知道的,张仲景说的伤寒病是疫病)喉闭溢干,烦燥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寒化待燥,犹治天气,过失序,与民作灾。
所以到何气司天时,司天的气是真气。是王气,我(司天的王气)生的是旺气,我克的气应该是死气,生我的气应为休气,克我的气应为绝气。总是以寸脉为准论五行之间的关系。
拄其间
锷未残
2018.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