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黄三枝 黄三枝,号知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艺术硕士,深造于张旭光书法研究工作室。现为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扬州八怪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扬州八怪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现居北京。 王伯敏先生曾为黄三枝题赞:“近古流传,气韵大象。” 吴为山先生也曾题赞:“以书法之意写之,文心若水,穷造化之变幻,得草木形神韵之万态。” ▲ 黄三枝《故人西辞黄鹤楼》书法 20×45cm 文/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黄三枝的绘画成就主要得益于黄宾虹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他的花鸟画作品可以用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个是“粗服乱头”,一个是“天真烂漫”。 ▲ 黄三枝《三人行必有我师》 20×60cm 2019年 “粗服乱头”的意思是指黄三枝没有沿袭许多画家专注于临摹《芥子园画谱》等绘画范本的传统学习路径,去学习和熟记古代画家在树法、叶法、夹叶及着色钩藤法上总结的基本模式。而是在笔墨运用上毫不拘泥于固定的章法程式,更在有意无意间打破了常规的掣肘与禁锢,创作出了意想不到的笔墨效果。所以,从黄三枝的花鸟画作品上看,他是用“粗服乱头”的视觉形式搭配“不求形似”的笔墨结构,对花鸟画进行了重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了这一显著的绘画特色。 ▲ 黄三枝《三生万物》 20×60cm 2019年 而“天真烂漫”是指黄三枝在“粗服乱头”的形式中追求着一种天真烂漫的笔墨意趣。因此,他在作品的表现中,强化了某些用笔上灵活性和多变感,显得更加稚拙有趣、与众不同。更进一步说,黄三枝在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花鸟物象转化为绘画中的笔墨语言时,或是概括为点,或是演化为撞,或是衍生为劈,或是总结为勾,在各式各样的技法交替更迭中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美感。整体而言,在黄三枝的作品中,勾的技法主要用于枝干的刻画与塑造,相对较少,而其他大部分笔法则进化为踱、劈和犁等,从而使得他的画面更加朝气蓬勃、生意盎然。这就是黄三枝在“粗服乱头”和“天真烂漫”两大特征上合二为一之后,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绘画特点。 ▲ 黄三枝《书法》 34×41cm 2019年 当然,黄三枝在花鸟画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果,还得益于他扎实而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是他对书法中关于独立笔性的探索与研究,总结出了独到的认识与见解,进而成为他在创作中“粗服乱头”的重要语言基础和灵感来源。 ▲ 黄三枝《何人不爱牡丹花》 20×60cm 2019年 除了对黄宾虹花鸟画的承袭之外,黄三枝在造型上还借鉴了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例如,时常出现在八大山人作品中的“斜眼鱼”,往往也会在他的画面中突然出现,尽管在空间关系的经营上来看,它与其他物像之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这在黄三枝眼里并不重要。另外,有时他也会将八大山人或金农的折枝梅花位移到画面中,不过,他又会很快地将物象结构化解为运笔用线,凭借他对书法艺术中笔意和笔性的理解来处理和整合花鸟画的形式。因此,我料定黄三枝的写意花鸟画是很多人看不懂的,这种结合书法的抽象语言来解决花鸟画中笔墨问题的方法,显然是一种非常高妙的艺术形式。 ▲ 黄三枝《和为贵》 20×60cm 2019年 ▲ 黄三枝《岁朝》 20×60cm 2019年 ▲ 黄三枝《平安家庭》 46×50cm 2019年 ▲ 黄三枝《得长寿》 20×60cm 2019年 ▲ 黄三枝《梦想》 46×50cm 2019年 ▲ 黄三枝《母亲节》 46×50cm 2019年 ▲ 黄三枝《版纳之花》 20×60cm 2019年 ▲ 黄三枝《版纳印象》 20×60cm 2019年 ▲ 黄三枝《独立之精神》 20×60cm 2019年 ▲ 黄三枝《花开吉祥》 49×46cm 2019年 ▲ 黄三枝《花鸟四条屏》 17×102cm×4 201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