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翔说历史,前段时间小编写过一位低调的“战神”苏定方。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唐朝另一位低调的“战神”——刘仁轨,他曾一战威慑日本900年,死后武则天为他辍朝三天。 ![]() 刘仁轨自幼酷爱读书,奈何家中贫寒,标准的农村穷小子一个。可他不甘放弃,买不起笔墨纸砚,就在地上写写画画巩固所学,终有所成。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刘仁轨便是如此。 ![]() 高祖时期,他帮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修改了奏章中几句话,任瑰被其才学惊到,给了他一个参军的职位(多读书还是很管用的)。太宗时期,刘仁轨出任县尉,不畏强权处死了违法乱纪的折冲都尉鲁宁,深受皇帝赞赏。高宗时期,他却被中书侍郎李义府陷害,接连被贬。 ![]() 公元660年,转机出现了。当时苏定方灭百济,朝廷派王文度镇守。结果此人渡海时病亡,高宗就让刘仁轨代替王文度。663年,百济余孽联合倭国(现在的日本)进攻新罗,刘仁轨率水军迎战。双方军力比较如下: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 纵然倭军人多势众,可惜战船不如唐军强大。刘仁轨审时度势,发现倭军战船如蛆般遍布江面,一把大火直接烧掉倭军400余艘战船。唐军趁势大败倭军,数千倭军葬身海底,其余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跑的跑。百济城守军见大势已去,举白旗投降。 ![]() 这就是著名的“白井口之战”,此战刘仁轨直接把日本打怕了,威慑其有900年之久,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见识到唐军的强大之后,倭国便不断派人来唐朝学习,自此倭国改名“日本”,确立各项改革以求自强。可惜晚清太窝囊,甲午海战惨败,一直被中国压制的日本才算出了口气。 晚年刘仁恭因功加封太子太傅,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更辅佐太子留守京师,被武则天比作西汉的萧何。刘仁轨死后,配享高宗庙廷。武则天深表哀痛,辍朝三日(就是三天不上班),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可见刘仁轨在武则天心中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