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昨日看了一部电影,是刘佩奇老师主演的《龙之战》,这部电影讲的是清朝冯子材老将军如何击败法军,取得的镇南关大捷,这也是中法战争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今天小编正好就做了一期镇南关大捷的图文解说,有不到之处,还请点评。 背景:1883年法国进攻越南顺化(见图一),与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意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清庭震怒,命两广进兵越南,结果连连失利,法国军队直抵中国边境的镇南关。当时签订了短暂的停战协定,但因法国的要求没有得到清庭肯定,法国在启战端。 战争过程:为了能在越南北部建好防线,1884年底,归顺清军的黑旗军由刘永福带领,与西线清军合围宣光,结果围困3月之久,未能攻陷。(见图二) 清军在法军援军到来后,从宣光撤到谅山并与另一部清军汇合并筑好防线,防止法军进攻。但是在1885年2月,法国在次增兵,在法军统帅波里也指挥下,集中一万余人的兵力向谅山清军发动进攻,广西巡抚潘鼎新畏敌如虎,没有了主帅的清军不战而逃。(见图三) 谅山的丢失,镇南关直接报露在法军面前,由于溃逃的清军未能组织好有效的防线。法军乘势向镇南关进发,沿路清军纷纷后撤,仅有文渊州的守将杨玉科力战,结果战败被杀,法军攻占镇南关后,炸毁了镇南关。 清庭得知前线战况后,革去潘鼎新的广西巡抚职务,任命年近7旬的老将冯子材为广西军务帮办,领导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斗争。 冯子材来到镇南关后,收拢溃兵约三万余人。同时由于镇南关被毁,必须马上重建关隘才能组织好防线,经过勘察地形,根据当镇南关周围的地形条件,决定在关前隘地区依托有利地形,构筑坚固防御阵地。 从图四上看关前隘在镇南关北约4公里处,从南向北两山宽度逐渐收窄通行困难,而且两山地势变高,不易法军的火炮的发挥,易于清军防守。(见图四) 1885年3月,法军在次到达镇南关处,发现清军新建防线井然有续,多次进攻未能成功。法军随之分兵,准备翻过镇南关东西两处大山,从小路绕到镇南关后方,结果冯子材老将军判断及时,分兵击退了法军。(见图五) 当法军与清军在镇南关相持之时,法军为了打破局面,派一军进攻龙州。同时冯子材为了打击法军,出其不意,21日出兵进军防守空虚的文渊(今越南谅山北),法军补给后勤基地被毁,得了较大战果。(见图六) 清军的主动出击,打乱了法军的进攻计划,后勤基地被毁,让法军不得不速战速决。法军副司令尼格里上校决定不等援军到齐即向清军坚固防御阵地发起进攻。23日晨法军发动进攻,经过一日进攻,法军死伤近300人,后援断绝,弹药将尽,被迫败退。 26日清军攻克文渊,29日收复谅山。(见图七) 结果:中法在英国调停下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云南与越南通商开放口岸,当时有报纸形容,法国不胜而胜,清国不败而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