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道阻塞】

 余贤金 2019-05-17

概述描述

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以溢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若治疗不彻底,有潜伏眼内、外感染的危险。其治疗原则是控制泪囊炎症,恢复或建立泪道泪囊至鼻腔引流通道。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眼科

流行病学

眼科常见病、多发病。

危害

本病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结膜炎。

治愈性

可治愈。

指导建议

本病若治疗不彻底,有潜伏眼内、外感染的危险。故应做到早发现、早期彻底治疗。


病因

1.先天性和发育因素
先天性Hasner瓣阻塞最常见,还有先天性泪道闭锁(包括骨畸形导致骨性鼻泪管闭锁)、先天性泪小点缺如、鼻中隔偏曲等。最近有报告,异位牙引起泪道阻塞的病例等。
2.炎症
眼睛局部的炎症,如沙眼、急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急慢性泪囊炎、麦粒肿、眼睑疱疹等。邻近组织的炎症,如肥厚性鼻炎等。
3.外伤
泪小管裂伤最常见,还有其他部位的机械性损伤、烧伤(热或酸碱)、鼻骨和上颌骨骨折累及泪道等。
4.异物
沙尘、脱落的睫毛等。
5.肿瘤
泪囊肿瘤、鼻和鼻旁窦肿瘤等。
6.医源性损伤
手术(鼻和鼻旁窦手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过频或不当的泪道冲洗、探通。局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损伤。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如疫苗接种后反应等。
7.部分患者原因不明。

典型症状

泪道阻塞的主要症状是溢泪。

常见症状

1.溢泪:泪道阻塞的主要症状是溢泪。
2.上睑外侧:发红、肿胀、疼痛,睑缘呈横S形下垂。
3.肿胀:可扩展到颞部、颊部,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睑内可扪及实性肿块,有压痛,与眶壁及睑缘无粘连。
4.眼睑分开时:可见颞上结膜充血水肿,泪腺组织充血隆起,有黏液样分泌物。

其他症状

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常用检查

泪道冲洗试验、碘油造影X线摄片检查等。

诊断

泪道注入碘油后的X线摄片检查有助确诊。

诊断依据

泪道冲洗试验:是用于判断泪道阻塞或狭窄及其部位的方法。
冲洗液自下泪点注入仅有部分液体进入鼻咽部而部分液体自上泪点反流者为泪道狭窄。
冲洗液全部由上泪点反流为泪总管泪囊端阻塞或鼻泪管阻塞,如有大量的黏液性分泌物冲出为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
(3)冲洗液全部由下泪点返回,冲洗时阻力大,应再从上泪小点冲洗,如泪道通畅,则为下泪小管阻塞,如上泪点冲洗也从原上泪小点反流则为泪总管阻塞。 2.X线摄片检查:泪道注入碘油后的X线摄片检查能精确的识出阻塞部位。

治疗原则

抗炎治疗,手术恢复或建立泪道。

治疗方针

控制泪囊炎症,恢复或建立泪道泪囊至鼻腔引流通道。

药物治疗

泪道阻塞多由泪道感染引起炎症所致,抗菌治疗是初期保守治疗和术后治疗的标准疗法。

手术治疗

阻塞切开:有多种切开的方法,如特制刀切开,电凝或电解,从上路或鼻内逆行切开阻塞等。
鼻泪管义管手术:探通扩大鼻泪管后置入一内径1.5~3mm义管。
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囊以下阻塞的最理想方式是泪囊鼻腔吻合术。
4.激光泪道成形术:用激光击开泪小管、泪总管或鼻泪管的狭窄阻塞处,联合药物灌注,这种手术方法可恢复泪道的生理通道。

其他治疗

探通置管:可采用重复探通并逐步增大探针以扩大鼻泪管的方法,对少数轻度的或纤维蛋白粘连阻塞病例有效,已有固定瘢痕则很难奏效。探通后置线,如丝线、肠线、聚乙烯或硅胶管等,留置3~6个月使形成通道。

预后情况

积极彻底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日常护理

1.应提倡勤洗手,避免随意揉眼。提倡流水洗脸,毛巾、手帕等物品要与他人分开,并经常清洗消毒。
2.患者禁止到公共泳区游泳,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也必须洗手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3.凡工作环境多风、尘烟等刺激者,应改善环境和戴保护眼镜,以防引起结膜炎。

饮食调理

饮食宜注意搭配合理,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肥厚等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