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腿要分虚实,胯根要松开,膝关节始终要保持微屈。动步出腿,须将重心先稳坐于一腿,胯根微向内收,身体中正地微向下蹲,然后另一腿缓缓伸出;过半路才身体略微站高(但不可显示忽高忽低的现象)。随着重心的缓缓转移,两足交替支持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做到每势定式似停非停的时候,腰要在松沉直竖中略有下塌之意,脊柱节节往下松沉,大椎微有鼓起上提之意,使有上下对拉拔长之势。胯根要撑开撑圆,意思要上贯指尖,下贯足尖,胸部宽舒,腹部松静而又充实。要松肩坠肘,手臂要有往外延展膨胀而又微往下塌的意思,使内劲逐渐增加,轻灵沉着而不犯漂浮或僵滞的毛病。 目光经由主要之手中指(或食指)前视,眼神要顾上下两旁;耳要静听身后,内劲只能贯到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 肩与胯要保持垂直,肘与膝上下相应,手指尖与足趾尖上下相应;前手指尖与后手指尖遥相呼应,前足尖与后足尖遥相呼应;上下、左右、前后互相呼应合住。外形上要求自然合住,神气尤须先行合住,开则俱开,合则俱合。姿势要圆满,舒展,严正,不散漫,不萎缩。架式开展的要做到在开展中不显得散漫,架式紧凑的要做到小中见大,不显得萎缩。立身要中正,精神要蕴蓄。 凡逢前手指尖上对鼻尖,下对足尖的姿势,术语称作“三尖相对”。任何姿势,必须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术语称作“外三合”。 每一姿势的起承转合,招招贯串,处处合住,其中主次先后,要细心体会,辨别清楚,尤其在动作中间不可有停顿之处。内外、上下、左右和前后要协调一致,不先不后,要做到“上下相随”,“一气贯串”,“一气呵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