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分割比例,在书法上真有那么神乎吗

 挑燈看劍r7wtm5 2019-05-17

首先,这个这个黄金比例是启功先生研究的一套楷书结构法。那么什么是黄金比例分割法呢?这个黄金比例分割法是:一个方格,分别在四条边的8:5处做上两个点,总共8个点,然后再把上下左右的8个点两两对应连起来。这样就有4条垂直相交的线段把正方格分成9个不相等的小方格。可以这样理解,其实他就是一个不均等的九宫格。(见下图1)具体运用是这样的:这个不均等的九宫格中宫的4个角,也就是4条8:5黄金比例的分割线的4个交点所围成的区域,启功先生认为,在书法中汉字的中宫位置就在这个区域,在汉字的书写中,汉字的笔画至少要穿过两到三个黄金比例分割线交点,(参看下图2)这样汉字就找对了中宫的科学位置。这样写出来的字是最稳妥最美的。

接下来我再说一下黄金比例分割法的的来历。大家都知道启功早年因字不佳倍受打击的经历:索画的人嫌弃启功的字丑不让落款。所以启功发奋习字。在习字的过程自己发现了习字的格子是有问题的。习字所通用的格子就是九宫格、田字格、米字格。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用。这几种格子都不能很好地布置字的中宫,左右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拥挤,上下和上中下结构的字下边部分拥挤,要么笔画出格。在一个网上视频里我看到过启功在讲座中拿出他收藏的清末人的习字作业,确实有很多出格的笔画和拥挤的现象。启功质疑传统的这几种格子没有准确划分出汉字的中宫区域范围。

九宫格的中宫区域范围过大,米字格和田字格的中宫都指向格子的中心点,比如“口、问、回”等好多字的笔画并不经过格子的中心点,起不了布置中宫的作用。启功先生通过对经典书法作品的研究,证实了他的质疑是对的。具体研究的过程是这样的:用一张大的透明胶片,在上面打满很细小的小格子,好像一大张马赛克图案,把打满小格子的透明胶片盖在经典字帖上,等于把字帖上的每个单子字都平均分割了若干等份,仔细观察每个部件所占整个字的比例,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发现了汉字的中宫区域范围就是整个字的中心8:5黄金比例区域。由此启功先生提出了黄金比例分割理论。这个理论确实弥补了传统格子的不足。

启功先生就是按照黄金比例的格子习字的,所以他的字有人形容像脚手架。这个比喻挺形象挺贴切的。我个人认为,启功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家在习字的时候是可以用的。但也应该看到黄金比例分割法的局限性。

再说说局限性:所谓中宫,这个概念是后人提出的。在唐以前的书论中是没有的,甚至宋朝的书论中也难以看到。虽然目前我没条件去考证中宫概念的源头,但我我想他至少不会早过元朝。应该是伴随着馆阁体的盛行和印刷业的繁荣而出现的。因为唐以前的书法是有笔法传承的,在笔法的运用中汉字的结构都是顺手自然生成的,不是拼凑和组装的。除了少数碑版和墓志铭以外,看不到打格的现象。所以不了解唐以前古典书法的人看起来有点别扭:一幅作品中字与字的形态变化极大,单字的部首之间或高低错位或宽窄变化都很夸张。分开看很少有单字四平八稳的字。即便是颜柳欧的楷书,也很少出现均匀整齐对称的。最典型的就是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见图3,一幅作品中单字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差距太大,无法放到统一大小的方格里),很难用里边的字集字成一幅作品。也就是说单字不是孤立的。字与字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呼应关系,越是大家越是经典的作品呼应的越强烈。

总之,唐以前的书法作品创作是根本就没有中宫概念。

再谈谈启功先生的历史局限:启功先生生于清末皇室家庭。他少年时期受过传统的教育。他的书法受很大的家学影响。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皇室贵胄学习书法主要是受董赵影响,南董北赵的书风习气贯穿整个满清二百多年的帝王家族。所以启功的书法视野难于越过唐朝。很可能他的书法直接师承某个家族成员,或者明清的某个或数个书家。书法学习中常有一句话说“与古为徒”,这个“古”不是严格的历史概念中的“古”(1840年以前),在书法上史指唐朝以前,因为自唐以后由于古典的笔法传承的终结,中国的古典书法也伴随着终结。接下来书法跨入了“今”的时代。

那么“古”和“今”在书法上又什么区别?古典的书法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因为古典笔法里含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万物生成论”的观念,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所以他是活的。“今”则不同,由于笔法的失传,只能对着古人的具体作品“比着葫芦画瓢”般的去“做”出来帖上的样子,这个“做”带来了书法观念的改变:笔画与笔画拼凑,组装成部首,再由部首与部首组装成字,很像是板面设计,为了均匀,对称,必须捕捉到每个笔画具体的位置,角度,长短,否则很可能把下一笔给挤得没处安排。因此,书法的生命力江河日下,到了今天,书法变成了汉字的工艺品,书法成了手艺活。

由此可推出启功先生的书法取法并不“乎上”,也就是不“古”,所以他把书法当成了平面设计来研究,这个黄金比例分割的概念就是几何中的概念,一般多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当然了,人是不能脱离环境的,启功的审美和取法是受到了历史时代环境,家族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束缚。这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启功先生的成绩。启功仍是当今了不起的大师。不能把历史局限性都推到他个人身上。仍向启功先生致敬!

由此可知, 启功先生的黄金比例分割法用在董赵的楷书上尤其是文征明一类的楷书上是可以的,甚至一些明清人的行书上也可以,唐朝的颜柳欧等碑版上也可以,用在二王的书法上就难说了,因为二王的书法根本就没有中宫(见图4,二王子孙王荟的作品,图中的“赖”、“疖”两字的结体极其夸张,没有中宫。)。我觉得启功先生的黄金比例分割法对我们的书法学习是有帮助的,可以肯定的,但也不要迷信他,神话他,理性客观辩证去地分析,合理地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