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从小变化中看“玄机”

 老刘tdrhg 2019-05-17

与近年来的情况相似,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变化不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今年的试卷就会重复2018年的模式。相反,每一处微调都意味着试题形式、试卷结构、考查方向上的变化。

一、从“考核目标”新增的九个字看方向

在新版《考试说明》的表述上,今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考核目标”由“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改动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增加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九个字。这九个字给我们两点启示:

①“思想道德素质”强调语文“以文化人”的特点,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思想的再次强化与明确。要注意,这些年“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反复出现,且不断强化,旨在强调语文的化育功能。高考的命题,会更加注意所选素材的思想性,极具正能量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作文题,考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思想道德倾向。

②“文化素质”前加“科学”,强调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思维逻辑的重视。高考命题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引导,且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全面考查的同时,更侧重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测评。在这个方面作文会成为先行军,一个作文题目若是一味追求理性思考,又会使学生走向一个言之无物的死胡同,所写作文必会玄而又玄,远离生活实际,2019年的作文将在思辨色彩上下足功夫,力求找到感性与理性的契合点,使得话题既能激发生活体验,又能点燃思想火花。

二、从“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微调看试卷结构变脸

我们注意到,《考试说明》中将“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这就预示着2019年的高考试卷在结构布局上将出现这样的变化:4—6题改为实用类文本阅读,7—9题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该说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都是侧重考查逻辑思维的,将这两类文本相连考查,较以前的做法更符合人的思维认知规律。这样,从论述类文本到实用类文本再到文学类文本,由抽象到具象,命题更为科学。对此,考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大可不必因为试题布局的改变而惊慌。

三、从“题型示例”的增删看高考的侧重点

《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变化对于我们认识今年高考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增删往往在暗示高考的侧重,不可小觑。

①论述类文本阅读,增加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的论述类文本。

近些年,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考查形式相对比较稳定,只是在2017年高考增加了一个关于论证思维考查的题目,2018年延续了这一做法,广受好评。这里增加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的论述类文本,有强化该类试题的意思。这需要我们对论述类文本中论证方法、逻辑顺序、结构布局等相关知识要有一定盘点,强化该类试题的训练。

②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增加了一篇。

首先,这意味着2019年的高考还将延用两个单选题+一个问答题的模式;其次,这也暗示我们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侧重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时代,加强实用类文本考查是理所当然的。虽然,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并未涉及图表,但并不意味着2019年高考还将延续这一做法。相反,该题的文本形式很可能会更加多样化,涵盖图表、消息、新闻、调查报告、通讯、传记、访谈等,不一而足,而且字数可能也会有相应增加。

③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增加三道题,特别有指向性。

其中两个是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和Ⅲ卷的17—19题,应该说这两道情境类语言运用题是2018年出现的一种全新试题,将成语、病句、补写组合在一个语段内综合考查,让人耳目一新。这是高考考查的新方向,2019年高考应该会延续这一形式。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该题命题形式的背后是一种理念的践行,即强化情境化试题设计,以此突出语文的运用功能。如果照这样的思路思考,很多试题的设计上都可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北京卷以情境化的语用形式考查名句背诵的方式,就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还有一个新增试题——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第20题,该题考查应用文修改,涉及语言运用得体问题。这是2018年新增的题型,《考试说明》中新增这个试题,不一定意味着2019年会延续这种题型,但一定预示着今年会继续强化语用的得体问题。当然,语言文字运用是高考的试验田,如果出现其他新题型也不足为奇。

④作文新增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和全国Ⅱ卷作文。

我们知道,这两个作文各有侧重:一个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而另一个是材料作文。这说明,高考的作文命题形式还是比较灵活的,不会孤注一掷,我们备考时也要灵活变通,既要能关注二者差异,也要能自由游走于二者之间。此外,这两个作文题目,一个侧重关注社会,一个侧重关注自我;一个强调感性认知,一个强调理性思维。作文命题的站位应该力求高姿态,要有一种大气、开阔的感觉,要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时代风貌,要暗合时代主题、反映历史的潮流;同时,作文要求中的情景、材料还要能激活考生的生活情趣、能力积淀,从而使考生真正放飞自己的才情,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将是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点。

编后语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年的课标卷一直在走反套路命题的道路,且一直在向北京卷借鉴题型模式,如文言文断句、诗歌鉴赏的客观题、多文本阅读、在同文语境中考查语用题等。对此,2019年的高考复习应保持高度警惕,我们也要特别关注北京卷的读写一体作文、文言文简答等命题形式,不要总是走2018年全国高考卷低版本模仿的道路,以适应2019年高考的全新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