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木香草堂 2019-05-17
 七桥瓮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七桥村。在明代称上坊桥,清代改称七桥瓮,因桥有七孔而得名。七桥瓮建于明初,是明朝拱卫都城南面的门户。太平天国两次破清军于此,辛亥革命光复南京后,江浙联军又在此大败守军。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该桥全长89.60米,宽13米,高25米,桥身酷似弯弓,用花岗岩掺合灰浆、秫米、桐油砌成,岩石长、宽各0.65米,厚0.18米。中间桥瓮为最大,其余两两相对,依次缩小,桥两头的瓮宽9米,拱园部分由长1.15米、宽0.45米、厚0.25米的略带弧形的240块条石砌成,相邻桥瓮相差48块条石。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桥拱上方两翼各雕塑15只面目狰狞的螭兽头,0.44米见方。有桥墩7个,宽2.5米,因减少水流阻力而呈梭船形,由高0.30米,宽0.45米的长短不一的块石砌成。桥墩两头巨石上各雕塑分水兽头6只,呈人面兽头像,前凸约3米。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1956年曾对桥身两侧和瓮壁进行维修,同时修补残损分水兽头;1964年,增建水泥桥栏;1974年铺设沥青桥面;2008年对整座桥梁进行了综合修缮。
现存七桥瓮基本保持原貌,桥墩、桥瓮、兽头等均为明代原物。七桥瓮横跨秦淮河上,地处交通要道,且深沉宽阔,十分壮观,是南京地区著名的石拱桥。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南京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

    明代筑桥史专家介绍称,“瓮”其实就是桥孔的意思,原先这座桥是叫“七瓮桥”,明初刚建桥时,还曾以当地附近城门命名为“上方桥”,现在这个称谓,等于是直接把这桥叫做“七个孔”,虽然有些滑稽,但至少证明,这座古桥的桥身设计相当独特。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七桥瓮是明朝初年建成的,原名“上方桥”,如今在桥中间一个桥孔前的砖刻上,仍然可以看到“上方”两字。   在明朝著述《洪武京城图志》有记载,当时在正阳门外,中和桥东南侧的秦淮河上,有一座跨河桥,取名“上方桥”,此桥名一直延用到清朝,由于它是南京主城通向南郊外郭城“上方门”的一座重要桥梁,可保障两岸居民相互来往,因此以“上方”得名。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明清期间,人们管“桥拱”叫做“桥瓮子”。因此这座桥到了清朝,又被叫做“七瓮桥”,到了现代,才被更名为“七桥瓮”。 如今看到的桥身和桥址,都是明代时期留下的“真迹”,不过,建桥之初,桥身是以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要材料,用糯米汁、石灰浆掺以桐油粘合而成。如今早已经过历次大修,仍是以岩石及钢筋修筑了桥身。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七桥瓮的建筑结构及独特造型,让当地人引以为傲。其桥墩成梭船形,可以减少水流阻力。桥墩两端巨石上,镌刻着人面龙身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有6只分水兽,兽头向桥身外突出3米左右,昂首雄视激流,有气吞山河之势,据称可以“辟水邪”。就是说,如果洪水水位在分水兽之上,那么船家过河就要当心了。如果水位仍低于分水兽,就说明船能安全通过此河段。在瓮桥的桥拱两翼,雕有16只面目狰狞、令人生畏的怪兽,它们被称为“虫离首”。传说“虫离”是龙的儿子,可以保护桥身。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南京古城之七桥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