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刀的种类及在战争中的应用

 半梦书斋 2019-05-18

摘要:魏军多是北方人,军队多以骑兵为主,士兵武器装备大多刀盾配合使用,士兵用刀便于劈砍,刀盾配合进攻更是猛烈,防守严密,所以陆地作战吴军多以失败告终,只能联合刘备共御曹操。

三国时期刀的种类及在战争中的应用

环首刀

一、三国时期刀的构造

(1)刀各部位构造

刀身:刀又刃尖的部分,也称“刀片”;刀尖:刀身稍端;刀刃:刀身锐利的一侧;刀背:刀身迟钝的一侧,也称“刀脊”;护手:装于刀身和刀柄间的铁盘,也称“刀盘”;刀柄:手握的部位,也称“刀把”;柄首:刀柄底端突起部分;刀鞘:装刀的硬套;刀彩:系于柄首的装饰彩绸(或彩布),也称“刀袍”现行的《武术竞赛规则》还规定,刀的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刀的重量(包括刀彩)成年男子用刀不得轻于0.7千克,成年女子用刀不得轻于0.6千克,少年则不受限制。

(2)刀的种类

刀的种类很多,从历史时期来看,在原始社会,有了石刀、骨刀。到了夏时期出现了刀形端韧器,此时的刀形端韧器是古代战争武器的萌芽。商周时期又有了专门作为兵器的青铜刀,大致有直脊、背脊、直脊而首部上弯的三种形式。两汉时期出现了环柄的长刀,即环首刀。东汉时期铁刀的制造日益精良。

三国时期刀的种类及在战争中的应用

汉代环首刀

到了三国时期,刀的制造更加精良,如诸葛亮让蒲元铸造的刀“称绝当世,故曰神刀”。唐代刀制有仪刀、鄣刀、横刀、陌刀。到了北宋,刀的形制有了进一步改变,从狭直的长条形方头刀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出现了掉刀,屈刀,笔刀。明代又有长刀、腰刀、短刀、偃月刀、钩镰刀。清代有佩刀、长刀、大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朴刀

从刀的形制上区分,又长柄刀和短柄刀。长柄刀的种类很多,有晋代的大刀,以及后来的屈刀、掩月刀、偃月刀、眉尖刀、笔刀、凤嘴刀、钩镰刀、挑刀、宽忍刀、片刀、虎牙刀,以及陌刀、三尖两刃刀、掉刀、戟刀等。短柄刀的种类也很多,有环刀、长刀、手刀、腰刀、佩刀、短刀、鬼头刀、象鼻刀等。

(3)刀术的形成

短柄刀的运用方法和运动形式统称“刀术”。现在武术运动还将短柄刀的各种套路运动泛称为“刀术”。刀在战场上主要用于近身肉搏,因此,持刀者用刀本领的高下,直接决定着他的生死存亡。为了提高持刀者的的用刀本领,就需要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加以严格训练,以达到更好的保存自己、杀伤对方的目的。正是在这种军事训练中,用刀的方法被不断的规范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了各种刀术。

武术中的刀术种类很多,有太极刀、六合刀、梅花刀、追风刀、八卦刀等上百种之多。他们还可以分为单刀、双刀和大刀三个大类。单刀即一手执刀,做出斩、刺、劈、撩、扫、腕花等各种动作,另一手随刀法而伸缩、开合,身体也随之翻滚、腾挪。双刀即双手哥持一刀舞动,其刀法与单刀相似,但侧重双刀与身形、步法的协调、配合。大刀的形状较为浑厚,大刀的刀法有斩、劈、抹、撩、挂等等,舞动时,主要靠腰部发力。

三国时期刀的种类及在战争中的应用

日本国宝唐刀

二、刀在战争中的应用

(1)佩刀的兴起

佩刀的习俗从西汉开始出现。由两汉时期的文献可以看到:武帝时大将李陵、使节苏武、东汉光武帝刘秀、三国时的袁绍,都是佩刀而非佩剑。《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载:凌统与甘宁有杀父之仇,欲于席上杀宁。酒酣之际,“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舞双戟。’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盾,以身分之”。在这个类似鸿门宴的场合,凌统、吕蒙都不是拔剑而舞,而是操刀而舞,可见他们都是佩刀而不是佩剑。《初学记》卷二十二载曹植《宝刀赋》云:“建安中,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熊鸟鹊为识,太子得一,余及弟铙阳侯各得一焉。”

曹操《百辟刀令》亦云:“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将以次与之。”刀名“百辟刀”,显然喻其铸造精良,无往而不断,所以又称宝刀。汉代民间亦有佩刀者。东汉晚期大墓中常见的农夫俑,衣着完全同于持盾武士俑,并都佩带环首大刀。

三国时期刀的种类及在战争中的应用

刀身

(2)三国时期环首刀的兴起

在三国时期作为重型兵器,偃月刀劈砍的威力巨大,但因太过笨重且制造成本昂贵,在格斗战场并不普及,更多用在演武、阵列和操练时显示军威,或成为宫殿侍卫的仪仗兵器。而此时轻便造价便宜的环首刀取代了偃月刀。所谓环首刀得名于刀柄后的环形刀首,刀柄和刀身之间一般没有护手相隔,刀背基本平直,刀刃部分略有内弧。环首刀一直沿用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终于隋唐。

三国时期刀的种类及在战争中的应用

刀鞘

关于环首刀还有个动人的故事,据《汉书.李广传》记载,武帝派使节到匈奴,使节见到汉降将李陵时,由于无法直接交谈,使节便目视李陵,并以手抚摸刀环,因为刀首的环与归还的还同音,其意思是暗示李陵应当回归祖国。在蜀国和吴国,环首刀长度有些不一样。据出土文物显示,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90厘米。而蜀汉是100~120厘米。这一点因证据仅为个例,不能完全肯定,但亦有相当的道理,首先蜀国重陆战而吴国重水战,船舰之上的格斗,刀身过长不宜回转;其次根据部分史料分析,蜀国的制刀技术,尤其是百炼锻造和淬火的工艺相当高超,这是保证长刀不易折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三国在不同时期制造了大批量的环首刀,史籍多有记述。遗憾的是,其实物在国内保留下来的极少。

目前现存制作最为精良并基本被证实为中国三国时期制造的环刀实物,是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把带有铭文的有铭单龙纹环首大刀。此刀装饰异常华美,环首铁制饰银,环首内龙头铜铸鎏金。柄箍纯银制,木柄残绕银线。更为难得的是此刀刀背上錾有16字铭文“不畏也口令此刀主富贵高迁财物多也”,不加掩饰地表现了此刀主人的志向和心愿。

三国时期刀的种类及在战争中的应用

护环

(3)剑被刀排挤出战场

三国时期,尽管钢铁刀剑同为主要的短柄近身格斗武器,但在战争中剑的使用数量与比例已经远远低于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钢铁兵器取代青铜兵器后,刀在长度大幅度加的同时,强度也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在实战格击碰撞时不会轻易折断。相比于以击刺为主的长剑,背厚刃薄的长刀在战斗中更加适合大力劈砍,在格斗中对敌人的威胁更加巨大;同时,刀的使用技巧也要比剑简单且实用,更适合于大量普通士兵迅速掌控;另外,由于刀的锻造要求相对于两面开刃的剑要简单,更易于在生产作坊中大批量制造。由于上述因素,三国时代,刀已大量装备各国军队,并基本上把剑排挤出战场。

三国时期刀的种类及在战争中的应用

佩带

(4)刀在魏蜀吴中的应用

魏军多是北方人,军队多以骑兵为主,士兵武器装备大多刀盾配合使用,士兵用刀便于劈砍,刀盾配合进攻更是猛烈,防守严密,所以陆地作战吴军多以失败告终,只能联合刘备共御曹操;蜀地多树木,便于士兵藏匿。蜀兵大多装备环柄刀,据《刀剑录》记载,蜀主刘备曾令铸刀匠蒲元造刀三千把,其刀上皆有连环,史称“环柄刀”,可见环柄刀在蜀军中应用的很广泛。而刀之所以有环是因为刀环不仅是装饰品,且有很多的用途。首先,刀环可以使执刀之手在大力劈砍时不易滑脱,起阻挡的作用;其次,就是步兵在贴身近战时,刀环也可以用来击敌;吴军多水军,长江之滨为吴军用武之地,魏军“士马不能逞其能”,无论在地形上还是战术上都有利于东吴。吴军士兵武器装备多以短柄兵器为主,长柄武器不易携带,应用不便,不利水上作战,而在诸多短柄兵器中,刀应用方便,不易折断,便于劈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所以吴国军队士兵多是右手持刀攻击,左手拿盾防御。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武术史》、《纪效新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