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非遗传承人讲大红袍,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喝不上大红袍!

 互利互读一辈子 2019-05-18

我们经常会听到

“市场上大红袍都是假的,就崖上那几颗母树,根本喝不到真的大红袍。”

“拼配大红袍就是拿其他茶随便拼一拼的。”

“武夷岩茶就是大红袍。”

那什么是大红袍,你真的懂它吗? 

大玩家主持人刘乐与嘉宾陈雷老师一起亲赴武夷山,为我们听友们寻一口正宗好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主持人刘乐采访肉桂茶王

主持人刘乐与记者王菲采访天心村村主任

主持人刘乐与记者王菲采访“大红袍之父”陈德华

母树大红袍

关于现在的大红袍

最应该被大家记住的一个人

从业界到民间

大家都尊称他为“大红袍之父”

大红袍之父

陈德华

很多人都说,没有陈德华,就没有现在的大红袍。他对大红袍的贡献,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位制茶人。

第一个无性繁殖培育成功正本大红袍茶树;第一个研制成功大红袍商品茶;第一个恢复传统武夷龙团凤饼紧压茶,制成大红袍茶砖;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

不过,陈老没有一点居功的感觉,他的性格让人想到了大红袍,深沉、朴实,有岩石般的骨头,香而不溢。

陈德华细嗅大红袍

陈老和大红袍的缘分,还要从55年前说起。

1963年,陈德华从福安农校毕业,分配到武夷山茶科所工作。1964年春,省茶科所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位正是陈德华熟悉的校友,此行的目的说是“奉上级之命剪一点大红袍母树的穗条带回去作科研之用。”

陈德华陪同他们去了九龙窠。莽莽武夷山,仅存6株树龄逾350岁的原生大红袍茶树生于九龙窠的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亦称“猴采茶”。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剪了两支。出于好奇,陈德华也想弄两穗自己种,但是被这位校友严辞拒绝:“没有上级的指示,任何人都不能动一片叶子。”

从那以后,陈德华对大红袍就难以忘怀。1985年,陈德华当上了市茶叶所所长,在一次省里召开的茶业会议上,陈德华又碰到了当年那位老校友。陈德华开玩笑似的说,“现在,你该可以给我一点大红袍了吧。”

这一次,校友很爽快地答应了,带他到茶树品种园里,从当年移栽的大红袍种树上,剪了5根穗条下来。陈德华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带回家栽培起来。上天眷顾,这五棵大红袍长得很好,不久就有了好收获。

陈德华将这些茶叶制作成几斤成品茶,并配套设计一种香烟盒大小的外包装。

就这样,第一批由陈德华亲手制作,挂着武夷山茶科所招牌的商品大红袍出现在茶叶市场上。

如它的名字“大红袍”一般,一炮而红。

陈德华亲手制作大红袍茶叶

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纯种大红袍产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陈德华想到了“拼配”,武夷山有许多茶,其中有些品种的质量并不亚于大红袍。比如肉桂,它的香气甚至比大红袍更浓郁;比如水仙,它的茶汤之醇厚,堪称岩茶第一。

陈德华想将肉桂、水仙及奇种等茶的优点综合起来,拼配成大红袍口味的好茶,试验很快就获得了成功。

用纯种大红袍与数种优质岩茶拼配出来的茶,香好汤好,岩韵感极强。与纯种大红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武夷岩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商品茶之一。

就这样,大红袍走进了千家万户。

2006年6月,中国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手工技艺中唯一的制茶工艺,陈德华被授予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枞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如今,谈到大红袍制茶技艺传承时,陈德华有些担心大红袍制茶技艺“后继无人”。陈老说,传统的茶文化包含了制茶人与冲制者厚积薄发的功力,但是要传承下去,还需要更多的人一起下“工夫”。他希望自己对于武夷山大红袍的那些贡献只是一个开创历史的序言,大红袍的美丽传说还将世代传承延续下去。

.....

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
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拣梗。
九复十筛分,道道工夫精。
人说粮如银,我道茶似金。
武夷岩茶兴,全靠制茶人。

这是一首武夷岩茶的《制茶民谣》,民谣虽短,但基本将岩茶的制作过程都描述出来了。岩茶之美好,得自于其独到的加工工艺。“看青做青,看人做青,看天做青”更是使泡泡岩茶与众不同,生命鲜活。这就中的辛苦更是值得敬畏。

武夷岩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武夷山内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且各有不同。孕灵滋雨露,钟秀自山川,灵山造就了灵茶。加上岩茶独创的制作工艺,使得岩茶成为最难懂,最值得品味的品种之一。

在武夷岩茶整个制作工艺流程中

伴随着许多“绝技”

武夷岩茶制茶工艺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岩茶的工艺一环扣一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采摘→萎凋→做青→ 炒青、揉捻→ 初焙( 扬簸 → 晾索→ 拣剔 )→ 复焙 →补火。

如此繁复的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称雄世界。

好茶来之不易,且喝且珍惜

一杯温润的大红袍致敬为武夷岩茶辛勤付出的人们

这款大红袍的干茶褐黄相间,叶体比较饱满,紧凑沉实,香气内敛,干净且满载着精华,小巧精致的形态,却又透着隐隐的份量感。 

沸水下,干茶的精华有条不紊的游弋于水色之中,茶汤呈蜜黄之泽,如琥珀般晶莹通透,清澈明亮。

含半口,在口腔中轻轻的咀嚼,随着汤水的滚动,茶汤中的沉淀香随之溢出,挥洒于唇齿之间,有兰香,有花果香,还有岩茶清冽的“岩韵”之感受。

口感醇厚生津,伴着一种慢慢渗透的甜与糯感,整体的感受十分立体,滋味迷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