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萧峰悲天龙-之抽搐的少年

 Janegyj 2019-05-18

少不更事时,喜欢段誉的俊朗倜傥,而立之年后,才更敬重乔峰的义薄云天。

金庸先生曾说:郭靖、乔峰,是我最喜欢的男子汉。

孔庆东老师也直言:我最敬仰的人是萧峰,顶天立地,担当天下,为民族和平可以气壮山河一死!

遍数金庸笔下的英雄好汉,若论意气之豪迈,行事之光明,胸襟之开阔,莫过于北乔峰!

乔峰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无疑最具侠者风范。在武侠世界,他既是最完美的英雄,又是最悲情的大侠!纵观他的一生,坎坷而悲壮,心系苍生,胸襟气吞山河,不只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其境界更是超越了民族与国界!

认识阿朱前,乔峰何等豪迈自在。邂逅阿朱后,出于侠义之心,为救萍水相逢她,不顾武林群豪敌视毅然孤身拜庄,最后被迫于聚贤庄上以一敌百,力战群雄,更是尽显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魄。

原本快意的人生却因契丹的血统而陡生变故!身世被揭穿之后,侠肝义胆的乔峰变成胡虏贱种的萧峰,自此为世人所不容,再豪迈的英雄也堕入了落寂的寒冬。

这世间再无我萧峰的立足之地了可谓英雄末路!恰在失意时,身边出现了阿朱这位温婉纯良的红颜,愿倾心相许,愿敬他一生!阿朱的出现,温暖了他萧瑟凄凉的内心!

萧峰说道:“阿朱,你对我这么好,不以我是契丹贱种而厌弃我么?”

阿朱道:“汉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又有什么贵贱之分?

萧峰哈哈大笑,说道:“是了!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 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说得诚挚无比。 

萧峰纵声长笑,四周山谷鸣响,他想到阿朱说“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她明知前途满是荆棘,却也甘受无悔,心中感激,虽满脸笑容,腮边却滚下了两行泪水。

迷茫流落之际得遇一生挚爱,让昔日伟岸的热血英雄也平添了几分柔情。于是,就有了萧峰与阿朱的美丽约定:在报仇之后,一起赴塞外生活,远离江湖恩怨,放羊牧马,逍遥自在,从此无牵无挂。

追寻身世之时,因康敏诡计,不幸误杀阿朱于小镜湖。强大的内力瞬间震碎了青石桥阿朱,约定的幸福刹那间被亲手埋葬!那可是最爱自己的阿朱,也是自己最爱阿朱!抱着奄奄一息的挚爱,那种悲痛难当,旁人怎能体会!只道是他以妻称呼其名,用血写其墓碑,无尽的懊悔让他一生无法释怀。

阿朱短暂的一生就此结束,她不怪乔峰,只是遗憾没有等到那一天,没能实现和心爱之人塞外放牧的夙愿!他们的爱情不是长相厮守的一生一世,终成为一生一次的悲情憾事!誓言转瞬间化成灰烬,不禁让人悲叹“塞上牛羊空许约,情深未变却寒盟”!

萧朱恋注定不是风花雪月下的执子之手,而是悲壮英雄与苦命红颜间的生死茫茫。

江湖依旧血雨腥风,身在其中,怎能不问世事、与世无争。宋辽边境,汉胡对立,悲天悯人的萧峰并没消沉,因不愿见生灵涂炭,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用生命换取了宋辽数十年的和平!

萧峰救黎民于水火而赢尽了天下,但错杀挚爱却败给了自己。埋葬阿朱之时,他已不愿独活;利箭穿心之刻,他想见的定是亡妻!去陪伴已逝的阿朱,就是他最好的归宿,也是今生最后救赎!

一代英豪,壮美落幕,如此完美的英雄却以不完美的人生结束!正因薄云天的豪情,将他带上了“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悲壮之路。

在华人武侠,在金庸笔下,豪情万丈的乔峰凄美了快意江湖,义薄云天的萧峰悲壮了天龙八部!

从来不曾南慕容,素来惟有北乔峰!

武功盖世的乔峰的就是那么霸气十足,大义凛然的萧峰就是那么豪情侠骨!

听过大侠桥段太多,唯有儿女情短乔峰英雄气长;

阅尽天下英雄无数,唯有撼天动地萧峰荡气回肠!

汉人也好,契丹人也罢,乔峰亦或萧峰,你永远是我们心中唯一的盖世英雄!

本期要讲的疾病,也曾像乔峰一样被改名。

它是一种少见并不罕见的临床-影像综合征,除神经科外,心内、肾内、血液、风湿、肿瘤、儿科等也常能遇见。

1996年在NEJM上首次被命名,后经过大量的病例报告和回顾性研究,于2000年又被改名。或许不久的将来还会更名,但都不重要,因为疾病本身短期内未曾变,改变的只是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深度。

门诊相遇

那日下午,门诊挂号的病人不多,有充足的时间把所有患者细细看完。

这时,一对父母带着16岁的少年来到了我的诊室。

3天前,那少年突发了一次意识丧失,伴有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凝视,持续时间不详,被同学送入当地医院就诊,自述当日有发热,但体温不详,之后自觉记忆力减退,反应稍变慢,当地医院行增强头颅MRI提示双侧额顶叶、双侧颞叶及左侧胼胝体体部多发异常信号,考虑感染性病变,因诊断无法明确,遂来重庆就诊。

外院片子Flair病灶如上,而T1增强无强化。

DWI序列可见部分病灶呈低信号,中间夹着少许点状高信号,但影像资料遍寻不着重要的ADC序列,有些许遗憾,因为弥散受限或血管源性水肿存在与否,让我们不能更好的判断。即便DWI存在点状高信号,也不一定弥散受限,因为ADC图若为高信号,便是T2投射效应所致。

从少年的症状来看,急性起病、痫性发作、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考虑感染性或免疫炎症性疾病(如自免脑、ADEM)可能,加上颅内多发病灶,还是收治入院详细检查下吧。

住院详查

入院内科查体:血压169 /114mmHg余无阳性体征。

神经系统查体:近记忆力稍减退计算力100-7=93-7=?,余无阳性体征。

少年血压竟如此之高,让我们有些意外,再测双侧血压,无差异,当日多次监测,血压仍旧很高。

这是我们熟知血压水平分类,但以上分类仅适用于18岁以上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标准值与成人不同。

按照指南计算,16岁的青少年男性,收缩压的高值为132mmHg,舒张压的高值为81mmHg,因此114mmHg舒张压已算很高。

该少年既然存在高血压状态,那么血压升高颅内病变有关联吗?

这时一个疾病浮现在我脑海,没错,就是PRES!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

是指一些特定的临床状态引起的,影像学表现为可逆的、皮层下、血管源性水肿的临床影像综合征,伴有各种急性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癫痫60%-75%)、脑病(50%-80%)、头痛(50%)以及视觉障碍(33%)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0%-15%)。

PRES的发病机制存在争议,广泛接受的主要有两种学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紊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压升高时,因后循环交感神经分布较前循环少,故更易受累。而部分PRES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可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来解释。

PRES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妊娠产褥期疾病(子痫、先兆子痫)、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环孢素、他克莫司、干扰素-a、顺铂)、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

由于PRES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大多数需要通过影像证实。因此,影像对于PRE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最常见的影像学改变是累及双侧半球顶枕叶区域血管源性水肿(D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ADC呈高信号),皮层下白质最常受累,皮层也经常同时受累,病灶通常为双侧,但往往不对称。

随着对PRES的认识深入,除了典型的顶枕部受累之外,其他可能累及的部位还包括额颞叶、基底节、脑干、丘脑以及小脑等。

从影像学上看,70% 的患者可表现为三种典型的类型:顶枕型全脑分水岭型额上沟型。其他少见的还有中央变异型等。

另外,15%-30%的患者MRI可见弥散受限。通常表现为在较大的血管源性水肿区域内小面积的弥散受限;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较大面积弥散受限。如果病变区出现弥散受限,则提示血管源性水肿已发展成为细胞毒性水肿,通常意味着不可逆性的结构损害以及临床不能完全恢复。

10%-15%的患者可伴发颅内出血,脑实质出血是最常见的,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少见,SWI也可见较多的微出血。

因此,PRES并不一定总是可逆,伴发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患者有较差的预后。

那么这个少年诊断PRES吗?

初步诊断


PRES的诊断依据:

  • 急性神经系统症状(≥1项):癫痫、脑病或意识模糊、头痛、视觉障碍;

  • 危险因素(≥1项):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肾衰竭、免疫抑制药或化疗、子痫、自身免疫性疾病;

  • 头颅影像学检查:双侧顶枕部的皮层下白质或累及皮层的血管源性水肿;

  • 治疗后影像学上病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缓解;

  • 排除其他诊断。


遗憾,外院的片子未见ADC,我们不能很肯定的判断病灶存在血管源性水肿,但不管从临床还是磁共振其他序列来看,都太符合PRES,因此这也是我们入院后的第一诊断。

当然,如果入院后立即行MRI也行,但毕竟患者外院MRI是昨日才完善,现在就复查,仅仅为了一个ADC,怎么都感觉有点过意不去。

及时治疗

PRES是一类可治的神经科急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降压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控制癫痫等。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要完善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来诊断高血压,而耽搁患者病情,入院后积极给予了降压治疗,同时使用了抗癫痫药物。

当然,腰穿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也相继完善,均正常,暂时排除颅内感染和自身免疫性脑炎。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全套正常、输血前全套、自身免疫抗体(ANA谱、ANCA)、同型半胱氨酸、血沉等均正常。

经治疗后,患者记忆力和反应较前好转,癫痫也未复发。

入院第4天,完善MMES 29分,MoCA26分,均在正常范围。

入院后第5天,复查MRI。

与外院的Flair序列对比,病灶范围以较前明显减少,除了这几层,其他层面的病灶已基本消失。

DWI序列(b=1000)未见明显高信号病灶。

ADC可见与Flair对应的病灶呈高信号,确定为血管源性水肿,支持PRES的诊断,弥补了入院时无ADC序列而影响诊断的尴尬

鉴别诊断

其实,诊断PRES时,最需要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相鉴别,二者都可出现头痛症状,且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并有目前还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看看陈神的总结:

RCVS是一组以脑动脉可逆性、节段性、多灶性狭窄为特征的不同疾病,患者多有严重头痛(霹雳样头痛),并可伴有癫痫、脑病、意识改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但症状多在1至3个月内消失。有高达75%的患者可能仅有头痛。尽管,霹雳样头痛是RCVS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但它并非是诊断RCVS的必须条件。霹雳样头痛缺如者比例高达15%。

影像学如CTA、MRA或DSA可见节段性脑动脉收缩,呈串珠样改变,早期为远端小动脉,血管造影不易检测到,后期可进展为大、中动脉,在头痛发作3周时最明显,且在临床发作后12周内动脉收缩完全或显著改善。

RCVS和PRES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头痛、癫痫、脑病等。因此,两者需要鉴别。RCVS和PRES有相同的病因,如子痫、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也是它们共同的发病机制。因此,两者常重叠发生。有报道10%-38%的RCVS可合并PRES。

这例患者在血管源性水肿区域中存在细胞毒性水肿,开始考虑为PRES,完善MRA可见节段性血管狭窄,最终诊断为RCVS明确。

一例产后严重后枕部头痛的女性患者,Flair序列可见类似PRES的水肿病灶(图E、F),但ADC呈低信号(图G、H),提示细胞毒性水肿而非血管源性水肿。CTA可见多发性颅内血管局灶性狭窄(图A、B),经治疗后复查血管收缩完全缓解(图C、D),最终诊断RCVS明确。

因此,建议考虑PRES的患者应常规行血管成像检查寻找血管痉挛的依据。


该少年,临床表现没有严重头痛症状,不支持RCVS,但不能排除,故进一步完善头部CTA检查。

未见颅内动脉串珠样狭窄,更支持PRES而不是RCVS。当然,RCVS在头痛发作后3周血管收缩最明显,目前血管影像正常,也不能轻易排除。

血压何解

诊断PRES明确,但高血压的原因不明,年轻患者更需考虑继发性。完善了大量继发性病因筛查,如双肾动脉CTA、肾上腺增强CT、高血压四项(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醛固酮(立位、卧位)、各时间点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尿香草扁桃酸等检查,均一无所获。

唯一异常的就是尿常规:尿隐血 1 P,红细胞 170.8 个/uL ↑,红细胞(镜检) 4-6 个/HP ↑。后多次复查,有好转,但隐血持续阳性。

请肾内科会诊,希望能从隐血中找出高血压的原因,但仍无法明确。

经降压治疗后8天后,患者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已降至110mmHg,遂停用降压药,后持续监测血压,均在正常范围。

难道少年的血压是一过性升高?

这时想起了内科上曾学过的一种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特点为急性起病,出现血尿(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约80%病人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少数病人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免疫学检查早期伴有血清补体C3下降,病情于发病8周后可减轻至完全恢复。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文献也有急性肾小球肾炎伴发PRES的报道。

再次请肾内科求证,结果还是被否定了。好吧,能力有限,知难而退。

可逆好转

PRES经及时有效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一般1-2周内可完全恢复。

住院治疗半月后,症状已完全好转,复查头颅MRI:

病灶几乎全部消失,意味着可逆,更支持PRES的诊断。

出院后,嘱肾内科门诊随访尿常规,神经内科门诊随访,逐步停用抗癫痫药。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曾经被称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Reversible Posterior Leuc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后来逐渐发现,其病灶不只累及白质,皮层也常受累,因此去掉“白质-Leuco”,修正为更合理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随着对PRES认识深入,除了典型的顶枕叶等后部受累外,也可累及前部,故“后部”就变的不再准确;当伴发弥散受限时,通常提示不可逆病灶,因此“可逆性”也受到挑战!如果都去掉,唯一剩下的就是“脑病综合征”这个更没特色的大帽子!无论怎样,“可逆性后部脑病”是其核心的表现。

姓甚名谁无所谓,你还是你,无增无减。PRES or RPLS,whatever!who cares!

参考文献:

1.王新高、张在强.《神经内科医嘱速查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2.周立新.《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诊治进展》.2015-11-29.

3.刘志勤.《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2016-04-28.

4.《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