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高血压的患病人数逐年增长,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最新的官方数据预估,当前,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 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2012年患高血压人数就高达800万人,并呈上升趋势。 今年5月至8月,中国高血压联盟在全国20个省市的300个血压测量点,为50万人测量了血压,结果发现,仅有23.8%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 可见高血压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那么,为什么江西省患病人数这么多呢?很多人觉得是地域问题导致,甚至还认为是种地域歧视? 其实,都不是,只是江西人的这些习惯害了他们而已: 江西人嗜咸好辣,口味普遍偏重,钠盐摄入量超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推荐量每日人均6克的两倍以上。食盐的摄入量和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现代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缺乏锻炼、饮食不平衡等)也容易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病。 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光是江西人,人人都应该多注意预防,这些习惯赶紧改掉吧: 1、常生无名之火 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易导致心理不平衡,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过度,表现为工作时火气大、心动过速(>80次/分),导致血压升高。 发现心理问题,可以去医院咨询,看心理门诊,尽早解决问题。 中年人患高血压的增长率明显高于老年人,必须关注调整自己的心态,健康的基础是心理和谐。 2、认为“油多不坏菜” 多吃油即使是植物油,同样会使血脂升高、动脉硬化、体重增加,导致肥胖。此外,还有一种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人造黄油、羊角酥、曲奇(饼干)等也很不健康。 已有科学实验证明,摄入反式脂肪酸与冠心病危险增加是相关的,甚至比摄入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猪肉、肥牛肉等危险性增加5倍以上。 中老年人每日脂肪供给量以占每日总热量的20%~30%为宜。中老年人膳食油脂应以植物性油脂为主,如豆油、麻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易燃烧,还能加速胆固醇分解为胆酸排出,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含量。 常见的高胆固醇膳食有动物肝、脑、肾脏、蛋黄、鱼卵和奶油等,应避免食用。 3、高脂饮食 高血压患者,长期进食饱和脂肪酸较多更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如果降低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就可使血压已升高的人群平均血压下降。 如果给动物喂食含硫氨基酸较高的鱼类蛋白质可预防血压的升高。 蔬菜含纤维素能促进动物蛋白吸收,刺激肠蠕动、帮助消化,有水果不能代替的功能。 吃动物蛋白不吃足够的蔬菜,吸收率只有75%,而吃足够蔬菜吸收率有90%。应提倡水果蔬菜足量、多样化。 4、钠盐摄入 研究发现,饮食中钾、钙摄入不足或钠、钾比例升高时易发生高血压。高钾和高钙饮食可以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近年来,人们对饮食中钾的降压作用有了重视。有研究发现,每日摄入5~7克钾可使收缩压降低4~9毫米汞柱,同时还能降低高血压合并症的病死率。 对于高血压患者,增加食物钾摄入量可以利尿,尚能增加钠和胆固醇排出,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钾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如水果、蔬菜、豆类、肉类和鱼类等都是含钾较多的食品。正常膳食者不易发生钾缺乏。 5、光吃不动体重节节攀升 胖人患高血压病的可能性大概是一般人的4倍,甚至有3/4的人因肥胖而致高血压。 不肥胖的人高血压患病可能性是15%,而肥胖者高血压患病可能性高达40%。 所以,一些肥胖者血压老降不下来,最后通过减肥,体重降下来,血压也降下来了。 腰围:男>85厘米,女>80厘米,就算超标。切记裤腰和寿命成反比的道理,及早发现超重,及早减肥。 现代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缺乏锻炼、饮食不平衡等)也容易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病。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行为,按照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准则,都可以有效防控高血压。 |
|
来自: 开心一天abc > 《中医偏方及医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