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冬天容易“上火”?

 湖南周慎 2019-05-18

最近全国各地大范围降温,人们外出时都要全副武装,可是有很多人却出现了“上火”的症状:口唇起泡、溃疡、声音嘶哑、鼻出血等等。为什么这么冷的天气,人反而会“上火”呢?

冬季上火与进食有关

冬季“上火”有很多因素,一是气候所致,二是吃得太补,三是生活不规律。古人云:“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人法天地,人体也处于收藏状态:皮毛腠理关闭,活动量减少,人体通过皮肤的内外交换随之降低。立冬之后,人体机能随天地的变化,转入“藏”态。所谓藏,是指不要大量消耗能量,而不是大量摄入能量。大量摄入能量而发散不出去,是会造成阴阳失衡的,违背养生之道。

如果吃很多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在体内尤其是胃肠道产生的内热无法正常散发,热力逆行,就会从口腔,通过喉咙、口唇、牙龈以至鼻子内外侧散发出来。

冬天很多人爱吃羊肉狗肉这些热性食物,觉得可以暖暖身子。其实以前物资匮乏的时候,人们普遍缺少营养,身体虚寒,冬天进补纠正内寒是符合养生规律的,但是如今大部分人营养过剩,再抱住冬天进补的观念不放,很容易添病。

冬季上火多由“燥”引发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冬季上火多由“燥”引发。北方地区气候非常干燥,再加上室内普遍使用暖气,燥热的室内环境,会导致鼻腔、咽喉等发干,并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如果不注意饮食调节和补充水分,就很容易导致上火。

在饮食方面,冬天人们喜欢进食牛羊肉来御寒,比如火锅、烧烤、涮羊肉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冬季美食。但牛羊肉本身偏温,加上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姜、枸杞、当归等滋补品,可谓“燥上加燥”,人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容易导致上火。

起居方面,作息时间不规律,夜晚休息不够、过度劳累等也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

别忘记喝水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一般来说,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须要喝的。但是喝水也是讲究方法的。首先不要一次喝过多的水,200ml左右就可以;同时最好能保证一天的饮水量在1800ml以上。剩下的在饮食中摄取就足够了。

另外,在饮食上,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补充人体水分的新鲜蔬菜,如大白菜,小油菜,冬瓜等,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黄姜等等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

对于冬季经常上火的人群,我们也可以经常选择如梨,香蕉,菠萝等水分非常充足的新鲜水果,来补充我们体内水分的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