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意识问题须有统一的概念框架

 知无涯兮生有涯 2019-05-19


探讨意识问题须有统一的概念框架

文 / 原音

公众号 / 整体观(zhengtiguan)

虽然人类是唯一能够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高级动物,但有效的沟通依然不容易。

生活中的对话往往是这样的:

男:今天晚上我们吃什么?

女:随便。

男:吃火锅吧。

女:不行,吃火锅脸上要长痘痘。

男:吃川菜?

女:昨天刚吃的川菜,今天又吃……

男:那去吃海鲜?

女:海鲜不好,吃了拉肚子。

男:那我们吃什么?

女:随便。

显然,双方对“随便”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而关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人类的沟通将会更加困难。

01

 混乱的精神世界

有一次,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巴勒莫与两位研究神经医学的博士一起探讨有关意识的问题。

其间他们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请问,Yiyuanti(意元体)与 consciousness(意识)、mind(心,精神)、ego(自我)、true self(真我)、spirit(心灵)等等到底有什么区别?

面对这样的问题,让我自然地联想到,在汉语当中描述精神世界的众多名词概念:

神、心、性、意、灵、识、识神、意识、神意、本心、心体、良知、心性、自性、心意、精神、自我、本我、超我、灵我、真我、心灵、灵魂、思、思想、思维、念、念头、意念、元神、觉,灵觉、明觉……

真是不胜枚举,而且各个概念在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那里又有不同的含义。

我突然意识到,人类(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意识”这个问题上已经懵懂摸索了数千年,可时至今日,依然是一团乱麻,甚至连相互的交流探讨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经常看到两个人在热烈地讨论意识问题,你来我往,谈得好不热闹,可是明眼人会发现,实际两个人说的东西已是南辕北辙了;或者本来谈的就是一个东西,可是因为用词不同,或对同一名词的含义理解不同,反而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很多古圣先贤就觉得,意识的本质问题是不可说的,但又不能不说,无法回避,于是很多人都说了,而且是各种说,说到最后便成了一团乱麻一锅烂粥。明白的人总是明白,糊涂的人还是糊涂。所以,如果不能跳出这些繁杂概念的窠臼,探讨意识本质问题便会成为永无止境的名词之争。

人类太需要一束光来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了,这不仅需要在功夫层面,同时也需要在知识概念层面,使之清晰可见。

02

 确定清晰的概念框架是探讨意识问题的前提

所谓“概念框架”就是是指,当我们描述某一事物时,其中涉及到的每个重要概念都要有明确的定义(即界定清楚),各个概念之间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有统一的概念框架,是人类进行正常语言交流的前提。如果没有统一的概念框架,虽然大家说的是同一个词语,却很可能会产生各种误解。

比如“锤子”一词,如果不做特别的说明,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会理解为一种工具,有的人会理解为一句方言,有的人还会理解为一个手机品牌。

如果是探讨专业问题,没有统一的概念框架,语言文字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

长期以来,人类在心理学、医学、宗教学、气功学等领域,对意识问题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始终未能在意识领域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不是概念框架不完整,就是逻辑关系混乱,致使人类在探讨意识问题时,总是觉得难以消除常态与超常态之间的隔阂,难以在人与人之间顺畅进行沟通和表达。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局限造成的:一是长期存在的神学思想的影响;二是对意识本质的认识不够彻底。过去很多学科对意识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各种现象层面,而不是对意识活动本身的研究。

而要打破这种局限,仅靠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内求实践的真实体悟,完成意识活动的自我认知,认清人类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关系,才有可能。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本名为《混元整体理论》的专著,对意识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做了直接清晰的阐述,终于结束了人类对意识问题无法表述或表述模糊、混乱的局面。

03

 三个概念构建起意识领域的清晰框架

面对两位意大利神经医学博士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

我无法回答你们的问题,因为这些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我们所理解的含义不一致,这种探讨是无法进行的。但是,我可以试着用《混元整体理论》中的三个概念来帮你们厘清意识问题的科学框架。

这三个概念就是——

意元体、意识(或称意识活动)、意元体参照系(简称参照系)

在《混元整体理论》一书中,对这三个概念都有明确的定义,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详尽的描述。限于篇幅,此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关资料详阅。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精神世界的样子。

意元体是意识的本体;

意识是意元体的活动状态;

参照系是模式化了的意元体,人的意识活动就是在参照系这个背景中进行的。

此外,该书还对意元体与脑神经细胞的关系做了清晰的描述。

在这个框架中,首先确定了意识活动本体的物质性,即意识活动的本体是一实体存在(注意,这里的“实体”不是指固体物,而是指实在体,即意元体是真实存在的物质)。有了这个前提,才有了构建合理的概念框架的可能性,才有了进一步探讨其体、性、用等的基础。

现在一些“专家”,动辄造出一些貌似高大上的概念,什么“高维”、“N维”、“灵界”等等,或者借用量子物理学的一些概念(如“量子缠绕”等)来阐述意识的本质,讲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玄而又玄,深究一下,却经不起推敲。其局限性主要在于,一方面,无法坚定不移地确定意识的物质性,有些表述甚至可能将认识方向导向唯心主义的泥潭;另一方面,无法清晰界定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谈不上构建完整的概念框架。

04

 清晰的概念框架源于对意识本质的真实把握

在《混元整体理论》一书中,作者谈到“为何编创混元整体理论”时,有这样的一段表述:

我们创建的混元整体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它突出了意识的全部内容,揭示了意识活动的规律与实质,阐明了意识的作用,指出了人类的出现改变了自然界以往的纯自然的客观属性,论述了人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意识的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的作用,为人类自身服务,促成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的早日实现。

我们发现,如果要构建阐述意识问题的完整概念框架,这虽然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但是,没有对意识本质真实完整的认知,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还发现,如果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想要探讨意识领域的问题,就离不开“本体、本体活动、参照系”这样的概念框架。也许有时用词不同,但概念框架却从未改变。

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可是我们分明看到的是照亮世界的绚丽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