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个男子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话出自于才女作家张爱玲的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总是能用最细腻、最犀利的笔触,写出最市井、最现实的生活,丝毫不着痕迹地抛开两性情感的遮羞布,探讨命运本身。 《红玫瑰与白玫瑰》讲的是男主人公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振保在英国告别了难以忘怀的初恋情人——玫瑰,回到国内在一家外商公司谋了个高职。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学王士洪的屋子。王士洪风情万种的太太——娇蕊,言行中处处挑逗振保,在一个雨日,振保被娇蕊“俘获”了。 《红玫瑰与白玫瑰》故事本身并没有对两种女人做严格意义上的价值评判,只是揭示她们自身的生存状态,阐述各自的情感体验,并从中体现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红玫瑰与白玫瑰》曾多次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话剧。要说拍出两性情感最真挚、最能还原小说精髓、最具创新的莫过于田沁鑫导演执导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了。 ![]() 红玫瑰 认了吧 陈奕迅 00:00/03:59 《红玫瑰与白玫瑰》导演田沁鑫和编剧罗大军丰富了小说结构。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以一角二人的创新形式巧妙解构都市男女心中的爱恨情仇。于是话剧舞台上同时出现了“两个振保”、“四朵玫瑰”,铿锵有力地刻画出人物关系与人物心理,表现除了张爱玲式的“残酷”情感。这部话剧在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等多地,场场告罄,一票难求。 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 田沁鑫 田沁鑫的此次改编非常有新意:两个振保、两个白玫瑰、两个红玫瑰,六位演员分别代表理性的“振保”与感性的“振保”、理性的“白玫瑰”与感性的“白玫瑰”、理性的“红玫瑰”与感性的“红玫瑰”。 两个振保在两个时空来回穿梭,时而搏斗、时而共存,在理性与感性、面子与里子、现实与爱情、禁锢与牵绊中来回挣扎;两个白玫瑰、两个红玫瑰性格鲜明又精分,传统又现代、温柔又热情、呆板又风情……最终他们六人都选择呈现带着面具的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振保”、“白玫瑰”、“红玫瑰”…… 田沁鑫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除了有着张爱玲式的故事,它更是一部可以关照爱情的话剧。也许是你在寻找爱情或是被爱着的路上的真实写照,你不必去想清楚你的爱情和欲望怎样平衡…… 之所以田沁鑫会改编张爱玲的小说,原因是张爱玲将男人、女人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张爱玲还对性别有着超然的公正。 张爱玲对性别保持着公正 田沁鑫对于《红玫瑰与白玫瑰》、对于张爱玲、对于话剧、对于戏剧表演、对于艺术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正是因为如此,田沁鑫才会创作出诸多优秀的话剧作品,如《生死场》、《赵氏孤儿》、《1699桃花扇》、《青蛇》、《北京法源寺》等。 话剧《生死场》 话剧《青蛇》 话剧《四世同堂》 “艺术是可以改造生活的。艺术和生命的关系就像是神经和血液的关系,生命是有造血机能,供应我们一个皮囊承载的一个灵魂,在这个世间进行思考,进行判断。人的神经系统必须要是健全的、发达的,就像是我们生命和艺术的关系,艺术是关照我们思维的,所以艺术可以拓展我们很多想象力。” ![]() 在话剧方面有所成就的田沁鑫,小时候受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做老师的妈妈影响,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过北京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北京画院、故宫,都是跟绘画有关。接触到很多的画家朋友。每到晚上,我喜欢去北海,眼睛里面的神气都看得到。直到现在我还很留恋没有人的故宫,没有人的北海。” 后来,体校的老师看中了田沁鑫,于是她去了体校读书。即使是在体校,她依然对当画家充满了向往。她又考取了北京艺术学校,误打误撞学了京剧。这段经历让她学到很多戏曲、戏剧的表达方式,也成就了她日后在话剧舞台上对戏剧娴熟的把控能力。 高考时,田沁鑫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系。这对于从小深受艺术熏陶的她来说,无疑是开心的一件事。毕业后她又去了英国利兹大学留学,这期间她担任《中国戏剧和中国文学》的助教。 ![]() 2015年话剧《四世同堂》在上海大剧场上演,有的观众甚至在开票前12个小时就来剧院门口排队……同年后脚现代戏剧谷2015壹戏剧大赏,田沁鑫凭借《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年度最佳导演奖”……田沁鑫从事话剧行业以来,屡屡获奖,每次的剧目都是一票难求,为什么是田沁鑫? 从事艺术、话剧行业,田沁鑫更多地认为是从小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田沁鑫回忆自己的成长,她更怀念的是被邻居奶奶照看的日子。这位老奶奶非常疼爱她。 “她是一个老太太,铁路工程师的遗孀,长得很漂亮,但是她裹小脚。她总是给我讲故事,讲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还有明清时期的小说。我的文学启蒙来自于她。画画是我母亲的启蒙,对于歌舞的热爱是源自我的父亲。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遇到的都是好老师,他们教会我很多。”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戏剧可以唤醒你们内心更活泼,更狂热的东西,一种追求艺术的希望。我想看到的是你们走向舞台时是充满渴望的,是兴奋激动的,是生气勃勃的。” 如果说戏剧唤醒了田沁鑫,那么引导她走向戏剧创作这条道路最重要的东西,一定是童年所受到的影响。 “从小要接受艺术教育,真的是非常必须的。我觉得,小时候是没有什么障碍的,跟小朋友玩一些游戏,就会很自信。然后小时候,人的智力是在一个吸收期,认识世界的最基础的时候是小时候打下的。所以孩子们从小接受艺术的教育,比如音乐、绘画、舞蹈、舞台剧、视觉艺术等等,我觉得都是作为年轻的一个生命来讲的话,那么他在发育萌芽阶段,少年到青年过度期中,艺术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国家、学校、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像音乐、交响乐,甚至歌剧,中国的戏曲、京剧,都有在小学、中学、大学校园里做普及教育。每年国内外还有很多的画展、音乐节、艺术节,对于孩子来说,集中起来看一部分的艺术作品,从量变到质变, 孩子对艺术的理解,会从量的积累变化为懂得艺术,这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是非常有作用的。” 人学习的黄金时期是童年,如果童年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那么对人整个能力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童年多参加音乐、美术、戏剧方面的活动,那么人对艺术有更深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