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老师说 现在的90后,谁活得不辛苦呢? 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真的很拼命,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
明明很努力,可是工作依旧不见起色; 明明忙得不可开交,可是还有很多事情未完待做; 明明工作多到加班加点,拼命到呕心沥血,到头来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很多人觉得忙碌就能取得成就,于是付出很多努力,整天忙忙碌碌的。 看到自己很辛苦,看到结果很悲催,但又看不到解决的方法,于是徒增焦虑,越来越丧…… 这正是90后的失控职场! 小林今年27岁,成为一个职场人士已经三年了。
领导对小林说:“这几年你确实工作很积极很努力,可是你的忙碌毫无价值,根本就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价值。”
虽然和别人同样都是8小时工作时间,甚至比别人还要忙碌,但这一切都只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戏演完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所有的不思进取,都披着“我很努力”、“我很忙”的外衣。 没有成果的努力,其实都只是纸上谈兵的自说自话,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 《无问西东》里梅校长对吴岭澜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 社会中有一种很微妙的价值观:忙碌就等于努力,努力就会成功。 这个等式被职场人士拿来奉为正能量,但这恰恰是毒鸡汤。 忙碌是努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努力了更不一定会成功,充其量只是让我们变得更加精进。 把成功归结到“努力”上,又把“努力”的多样化,放在“忙碌”上,这明显就是套路。 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讨论一个毫无意义的方案,用一种看起来很拼命很努力的忙碌,来隐藏背后心怀不轨的企图心。 总是感叹自己忙碌,潜台词无非就是想表达自己很努力了。 “我都这么努力了,最后不成功,不是自己的错,那是老天不公。”
在职场上,一时的犯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假装忙碌,它会让我们对自己的懒惰浑然不觉,以为自己是真的在努力。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怕的就是这种毫无意义的忙碌。 雷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在职场上,当我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却很少时,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是哪个环节出了认知的偏差。 忙碌不是看谁每天在公司呆的时间长,谁加班加得多,这并不定就是努力。 相反,这种努力很有可能,只是用来说服自己,让自己以为自己真的很勤奋很努力。 其实,真正想要让自己的忙碌有所回报,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年轻人总是说自己很忙碌,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根本没有多余时间来做其他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不然,很多碎片化时间都浪费掉了。 如果我们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无形中就会比别人的时间多。 比如在搭地铁公交时,可以思考下今天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要如何做…… 碎片化时间利用好了,对自己的职场总归是会有帮助的。 第二、你更要注重细节 真正的忙碌、努力,要注意细节。 当你觉得自己很努力但却始终得不到领导的青睐,有可能是你在细节上出了问题。 职场上,永远都不缺乏努力的人,每天都有一堆人打鸡血,说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往往就是做不到,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成绩,那么在职场上做事就要关注细节,避免犯错误。 第三、提前做好工作计划 很多年轻人往往陷入“假努力”、“假忙碌”的幻觉中,就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计划,导致盲目工作。 工作计划很重要,因此要提前做好,灵活按照工作计划来做事情。 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你要给自己的价值加码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别假装努力,老板不会陪你演戏。 在职场中混日子唯一的结局就是,把日子混没了。 在公司的眼中,只要能给公司足够的利益,才可以给予相对的回报。 千万别让“假忙碌”让自己的价值逐渐消耗点,最终被职场抛弃。 因此,我们要时刻给自己的价值加码,不要让自己的努力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布局,让自己的忙碌都劳而无获。 总之,真正的忙碌是有质感的,状态更加饱满的,会在忙过一个阶段后,让自己的身心都得到适当放松,享受忙碌所带来的踏实和沉淀。 有一种忙碌叫瞎忙 有一种努力叫伪努力 忙碌不等于真忙 更不等于努力和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