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袭罔替——醇王

 昵称14934981 2019-05-19

本周心绪烦乱,没有来由,醇王这篇本来打算拖一拖,不过刚刚惊悉第二代醇王载沣的儿子,溥任老人今天过世。就当悼文吧,一气呵成,费时不多,如果粗糙,敬请原谅。

------------------醇王------------------

【奕譞】

从前有个皇帝,年号道光,生了九个儿子,老大被他踹死了,老二、老三没养大,老五过继给兄弟,身边留了老四、老六、老七、老八和老九。上次说过,老四的娘和老六的娘之间有心结,老四和老六之间也有心结,终究皇位归了老四(咸丰),亲王归了老六(恭王)。

老七、老八和老九是另一个娘(庄顺皇贵妃)生的,老爹爹死的时候,老七才10岁,后来娶了皇帝哥哥的得势小老婆(就是后来的慈禧)的妹妹,这个妹妹作为嫡福晋,生了四个儿子,可惜只活下来一个,就是后面的光绪帝载湉。

老七还有一个侧福晋,生了三个儿子,就是照片里三位(照片上次用过,是为了写载涛和载洵的出继情况),从左到右,分别是载涛、载沣和载洵。

老七在咸丰年间一直是郡王,到同治年初,以他憨厚简单的性格,参与帮助既是大姨子又是小嫂子的慈禧夺取政权,不过也只是在同治三年加亲王衔(这个“加什么什么衔”基本等同于现在“享受正职待遇”,但没有正式任命)。一直到同治十一年,皇帝大婚,老七才正式晋封醇亲王。也就是在这次大婚期间,老六恭亲王接受了爵位世袭罔替的恩典。

不料,第二年同治皇帝亲政未久,一命呼呜。醇亲王嫡福晋,也就是当朝皇太后的妹妹,只有一个亲生儿子,被接进宫里,做了皇帝。就是之前说的光绪帝载湉。

根据史稿所写,醇王在接到儿子被选作皇帝的通知时,是极度惊恐,他写了一封信给大姨子兼小嫂子说“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独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那意思是:我不知怎么办才好,急得都昏过去了,肝病再次发作,身体算是废了。希望两位能可怜可怜我,保全我这个道光皇帝的没用的儿子。

这样的措辞是相当严重的,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对自己身份的尴尬变化而心忧,这种心忧则实际上是给慈禧一个保证,绝对不会出现明朝大礼仪事件那样的丑闻;二是,表示身体不好,也是为了让慈禧安心,反正我也活不久了;三是,强调自己非常明白,恩出自于上,自己的下场都在你们手里;四是,明确自己的的爵位不过是摆设,绝无妄想;最后,抬出来道光皇帝,意图不言自明。

总之,史稿里虽然没有摘录,却写明了这份信的反馈,慈禧同意了醇王要求开除一切职务的申请,只保留了修建陵园的工程。不过同时,也给予了醇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的恩典。

之后,醇王始终相当低调,直至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恭王罢免,醇王才小心翼翼地参与政务。十一年,总理海军衙门;十二年,赐杏黄轿,巡阅北洋。是年,慈禧准备归政,醇王又写信表明心迹,希望慈禧再干几年,等光绪二十岁的时候再说,大婚以后,一切典礼什么的,也应该都先给慈禧说,然后才给光绪说。结尾还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此则非如臣生深宫者不敢知,亦不敢言也。”不过这次马屁没拍上,老太太真心想退休过好日子,“毋庸议”三个字打发了。

光绪十四年,因说地处太平湖的醇王府是皇帝发祥之处,于是慈禧另外赐了醇王府邸,还从自己腰包里掏了十六万两银子给他装修。由于新赐府邸在后海,相对偏北,形成后来所说的醇王北府和醇王南府。北府现在正房被宗教事务局所占,西花园是宋庆龄故居。同时,醇王的三个儿子,载沣、载洵、载涛也都进爵。

十五年,光绪帝大婚礼成。河道总督吴大徵密奏,建议慈禧要考虑醇王的身份问题,毕竟天子之父,总要有个称呼,实际是拍慈禧的马屁,要注意风险。其实看之前那封醇王说自己昏过去的信,就会预料到他一定除了信还有别的表示,醇王尽管秉性澹泊,毕竟如他自己所言,是生于深宫的皇子,再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风雨之后,对皇室所忌讳的点更了然于胸。所以除了公开信,另有密奏在光绪登极之处,便送至慈禧手中,换得平安。果然,慈禧对吴大徵的密奏,给予明谕回复:说醇亲王奕譞向来谦卑谨慎,balabalabala。。。而且“光绪元年正月初八日,王即有豫杜妄论一奏,请俟亲政宣示,俾千秋万载,勿再更张。自古纯臣居心,何以过此?当归政伊始,吴大澂果有此奏,特明白晓谕,并将王原奏发钞,俾中外咸知贤王心事,从此可以共白。阚名希宠之徒,更何所容其觊觎乎?

光绪十六年,醇亲王病重,皇帝亲自探视。死后,慈禧亲自吊唁,皇帝到府邸换丧服,定称号“皇帝本生考”,谥号“贤”,配享太庙。

照片是奕譞和载沣、载洵。


【载沣】

老七死后,载沣袭爵。

载沣的嫡福晋是晚清重臣,慈禧心腹,荣禄的女儿(荣禄两个女儿都是庶出,大女儿嫁给另一个铁帽子王,也是嫡福晋)。这个女儿给载沣生了两个儿子,溥仪和溥杰,之后,光绪载湉无嗣而亡,便将溥仪选作继皇帝(上次《世袭罔替——恭王》里说过当中还有奕誴之孙,载漪之子,溥儁被选作大阿哥的插曲,再提醒一下,奕誴就是载沣的伯伯,不过出继了)。

醇王一府两帝,实属异数,不过也因此留下极多有价值的资料,比如载沣、溥仪和溥杰父子三人的日记和回忆录。我最近正在认真研读,因为要做笔记,人也懒,所以进度非常慢。不过还是打算等看完了再好好写载沣的情况。

至于今天下午过世的溥任老人,是载沣的侧福晋所生,排行老四,老三也是这位福晋生的,不过夭折。载沣就这三个儿子。溥任1918年生人,当时帝国不再,世道已乱,但他和他的父亲载沣、祖父奕譞一样,性格其实都相对平和,对名利看得不重,整理过许多资料,在宗室后裔里,被称作任四爷,广受尊重。

照片是载沣和溥仪、溥杰。


【科普】

对于清朝皇室第一次承嗣,也就是光绪帝载湉的说法有许多,最为人接受的是慈禧不想做太皇太后失去政权。这实在是值得商榷的。要了解清朝皇室承嗣制度,先要知道几个概念。

首先,姓爱新觉罗的,需要分为“宗室”和“觉罗”。以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为大宗,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和努尔哈赤兄弟们的孩子,才称得上“宗室”。

其次,宗室要分为“远支宗室”、“近支宗室”和“近派宗支”。

远支宗室指“努尔哈赤兄弟们的孩子”、“皇太极兄弟们的孩子”、“顺治帝福临兄弟们的孩子”、“康熙帝玄烨兄弟们的孩子”。

近支宗室指康熙帝确定了宗室字辈之后的子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起的“允、弘、永、绵、奕、载、溥、毓”。但是其中“雍正帝兄弟们的孩子”、“乾隆帝兄弟们的孩子”、“嘉庆帝兄弟们的孩子”、属于近支宗室。

近派宗支则是指“嘉庆帝所有孩子们的子孙”。这是在为同治帝承嗣时候的划分,因为按规矩上追三代,如果清朝还延续,而之后的皇帝还是没有小孩,那么可能会重新划分近派宗支的起源。

了解了这几个概念之后,就很好解释载湉入嗣的情况了。

皇室承嗣,必须在近派宗支中选择。然后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候选人不能已经袭爵;2)候选人入嗣后不能造成本支绝嗣;3)优先选择嫡出候选人,但候选人父亲、祖父的嫡庶情况不予考量;4)候选人的婚姻、年龄和秉性。

这样一来,当时近派宗支只有8家,分别是嘉庆帝系统下3家(惇王、惠王和瑞王)和道光帝系统下5家(隐王、恭王、醇王、钟王和孚王)。

如果一定要选择“溥”字辈入嗣,这8家所有的溥字辈只有一个人,就是溥伦,而他是1874年底生人,也就是说,当时才几个月大。不管哪朝哪代,让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做皇帝,都是相当冒风险的,所以才必须选择“载”字辈,而不是因为慈禧的一己私欲。

顺便说说,当时“载”字辈的候选人,一共11位。考虑到11位里面,有的已经是出继之子,有的是庶出之子所以真正的候选人只有两位,恭王长子载徵和醇王次子载湉当时载徵已经18岁,秉性上风评极差,再考虑到对恭王势力的限制,载湉实在是唯一的选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