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9.3% 的钝性创伤会导致骨盆骨折。在Ⅱ型前后压缩伤、Ⅲ型前后压缩伤和垂直不稳定骨盆环损伤中都需要做骨盆后环的内固定。而经皮放置骶髂(IS)螺钉对于大多数骨盆后环的固定来说都是金标准。 尽管使用广泛,但是因 IS 螺钉放置不当造成的神经损伤的比例还是占到了 0.5%~7.7%。有资料表明,在安放骶髂螺钉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在 X 线透视影像上显示骶髂(IS)螺钉的放置是正确的,但实际的放置却是不当的。 为此,来自韩国仁济大学的 Kim 等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议使用可替换的进口位和出口位从而保证 IS 螺钉的正确放置,相关文章发表在 JOT 上。 研究假设:不充足和不适当的入口位和出口位透视影像也许会产生正确放置 IS 螺钉的错觉,需要通过找到最佳的透视影像角度来防止 IS 螺钉的错误安放。
该研究使用了 9 个不同的骨盆塑料模型。在其中的 8 个模型中,IS 螺钉故意放置错误,分别是:1. 螺钉在 S1 椎体中部的前方拧出;2. 螺钉在 S1 椎体前侧面拧出;3. 螺钉邻近 S1 椎体后侧壁;4. 螺钉在 S1 椎体后部拧出;5. 螺钉在骶骨翼远端上方拧出;6. 螺钉在 S1 椎体上方拧出;7. 螺钉穿出部分 S1 椎体骶孔;8. 螺钉完全穿过 S1 椎体骶孔处。另一个模型作为对照组,螺钉放置正确。 通过对不同的入口位和出口位角度进行实验以期能准确的发现重要的解剖标志,并观察这些模型中是否有错觉发生。该研究定义错觉为:透视影像中显示螺钉放置正确而实际的骨盆模型中螺钉的安放却是不当的。同时测量了从前入口位到后入口位的角度及出口 1 位到出口 3 位的角度。
结果发现,在 8 个安放螺钉的骨盆模型中,这样的错觉发生在 3 个模型中:1 模型中,螺钉在 S1 椎体中部前方拧出;2 模型中,螺钉在骶骨翼远端上方拧出;3 模型中,螺钉在 S1 椎体骶孔的上部部分拧出。在模型 1 中,前入口位的透视影像可以避免错觉的发生。在模型 2 中,出口 2 位的透视影像可以避免错觉的发生。在模型 3 中,出口 1 位的透视影像可以避免错觉的发生。 研究同时发现,在骨盆模型仰卧位放置时,理想的前入口位和后入口位投照像分别与垂直线间成 15°和 45°。而应用于实际临床中则分别是 25°和 55°。在同样的模型中,出口 1、2、3 位与垂直线间的成角分别是 35°、45°和 65°。应用于实际临床中则分别是 25°、35°和 55°。 总之,通过该研究可以发现:即使使用标准的入口位和出口位这样的错觉仍可发生。因此,建议使用 2 种变化的入口位和 3 种变化的出口位来避免实际操作中这种错觉的发生。 延伸阅读:手术技巧——这样打骶髂螺钉更准确 |
|
来自: paresthesia > 《骨盆髋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