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经皮微创技术

 lanyuqifu 2019-06-21

骨盆骨折的移位类型:

  • 骨盆骨折的基本移位类型包括:上移、外翻、内翻、前旋、后旋。

A. 右侧骨盆上移

B. 右侧骨盆外翻移位

C. 右侧骨盆内翻移位

D. 右侧骨盆前旋移位

E. 右侧骨盆后旋移位

F. 右侧骨盆外翻上移

G. 右侧骨盆外翻前旋上移

  • 由此5种基本移位方式,两两组合,常见的再两个方向上的移位包括:上移外翻、上移内翻、上移前旋、前旋外翻、前旋内翻、后旋外翻、后旋内翻。

  • 由此5种基本移位方式,三个相组合,常见的再三个方向上的移位包括:外翻前旋上移、外翻后旋上移、内翻前旋上移、内翻后旋上移。

  • 术前应结合X线片,以及CT三位重建分析两侧骨盆的移位类型,决定术中索要用到的闭合复位技巧。

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技术:

A. 垂直方向的移位,可以通过术前大重量牵引,或术中应用骨科牵引床来复位

B. 对于髂骨外翻造成的耻骨联合的分离损伤,可以用大的复位钳,经皮钳夹双侧耻骨结节复位

C. 对于髂骨外翻、内翻,可以采用双手向中间推挤髂骨翼或向两侧下压髂骨翼复位

D. 对于部分耻骨联合交锁的患者,可以将患侧肢体摆成“4字”形,一边按住健侧髂骨翼,一边下压患侧大腿,外旋、外展髋关节完成复位

E. 对于盆骨向上、向下旋转移位,和内外翻移位,也可以通过在髂前上棘、髂前下棘置入Schanz螺钉,加装把手后应用摇杆的原理复位

F. 途中所示为三种常用的透视位之下复位时骨盆移动的方向,黄色箭头自左至右分别为入口位、正位、出口位,蓝色箭头为入口位上骨盆上下移动时实际移位方向;红色箭头为出口位上骨盆上下移动实际移位方向;绿色为牵引下肢时移动方向

  • 经皮微创技术治疗骨盆骨折要求首先对骨盆骨折进行闭合复位,因此手术难度较高。

  • 伤后10d内的患者复位成功率较高,超过10d后复位较为困难。

  • 上移大多可通过大重量牵引复位,必要时可在手术时应用牵引床。

  • 内外翻及前后旋大多可通过髂骨置钉手法复位。

  • 完成骨盆骨折复位后我,维持复位是一个难点,因此有文献报道了专门应用于骨盆骨折的复位架,可供复位并维持复位。

复合型移位的复位顺序:

  • 外翻伴前后旋先纠正前后旋;

  • 内翻伴前后旋先纠正内翻。

  • 骶髂螺钉固定

骶髂螺钉固定

手术适应证:

  • 适用于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

  • 骶骨畸形、过于肥胖是相对禁忌证。

螺钉通道:骶髂关节螺钉必须沿着S1椎弓根进入S1椎体,S1椎弓根截面积约为1~1.5cm²,由内上方轻度斜向外下方:

  • 螺钉通道的前方界限:在侧位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突出在椎弓根前方的是骶骨岬,而两侧的骶骨翼是位于骶骨岬和骶髂关节之间的凹陷,斜坡由骶骨岬上缘构成,在此走行的有L5神经根、输尿管、髂内血管,通常情况下髂骨皮质密度线与斜坡共面,因此前方界限为ICD线。

A. 骶骨翼斜坡后方、S1神经根管前方的S1椎弓根时螺钉置入的安全区

B. 在CT三维重建上显示的S1、S2椎弓根形态及S1神经根管,可见S1神经根管自内上走行向外下,其上部由S1椎体和S1椎弓根下部构成

D. 对于骶骨翼存在凹陷的患者,应该用CT评估螺钉进入的安全通道:S1螺钉进入的安全通道,角度更偏向前方

E. S2螺钉进入的安全通道

F. 进针点位置:做一与髂骨后缘平行的直线,距离髂后上棘1.5cm的距离,在改线段中点两侧即是进针点

  • 螺钉通道的后方界限:S1神经根管和骶孔的上半由S1椎弓根和椎体的下半构成,其角度指向外、下,当螺钉位于S1椎体的下半部时,如果偏下椎体的后方,会损伤走在神经根管内的S1神经,因此钉尖必须位于S1椎体的前部。

  • S1椎体两枚螺钉的置入方法:放置一枚螺钉时,应该位于白色区域的中央。

C. 骶骨矢状界面,白色部分表示的区域为安全区:放置一枚螺钉时,应该位于白色区域的中央。如果放置两枚螺钉,上方螺钉应位于椎体的中部,下方螺钉必须偏前放置

  • 如果放置两枚螺钉,上方螺钉应位于椎体的中部,下方螺钉必须偏前放置。

  • 术前应行CT扫描,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骶骨畸形,部分患者骶骨翼呈波浪形凹陷,此时ICD线与髂骨翼的共面性破坏,需要螺钉的方向更加前倾。

  • 进针点位置:做一与髂骨后缘平行的直线,距离髂后上棘1.5cm的距离,在该线段中两侧即是进针点。

体位及术前准备:

  • 麻醉:全身麻醉

  • 体位:平卧位,将一软垫置于腰骶部中线位置,以便骨盆的后方操作。

  • 术中透视:C形臂置于竖着的对侧,即患侧骨盆的对侧,投照入口、出口和侧位影像;必须强调透视影像的质量,骶骨的解剖结构必须清晰可视,否则不能手术。

  • 消毒范围:下腹部、骨盆周围、会阴区,以及患肢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A. 侧位C形臂投照角度:标准的侧位应观察到双侧坐骨大切迹重合,双侧的ICD线重合清晰可见

B. 侧位是透视所见X线片,图中分别置入了两枚导针分别自S1、S2椎弓根至S1、S2椎体

C. 入口位C形臂投照角度:大约与患者呈50°

D. 根据透视的X线表现仔细调整透视角度,使S1、S2椎体前缘重合,在该位置可以观察髂骨翼是否存在凹陷畸形,以及进针过程中导针是否突出髂骨翼前方皮质

E. 出口位C形臂投照角度:大约与患者呈45°

F. 在出口位可以观察进针是否超出髂骨翼上缘以及螺钉末端是否穿入L5、S1椎间盘

G. 患者置入S1、S2两枚螺钉的切口及导针

H-I. 通过导针拧入7.3mm螺钉时,监测骶骨关节复位和加压情况

  • 复位:在置钉之前必须获得良好的复位,特别是对于骶孔的骨折,要求解剖复位,否则骶神经卡在骨折之间会造成医源性神经损伤。如果闭合复位失败,则改为切开复位。

  • 前环的解剖复位与固定,利于后环复位。如耻骨联合分离,解剖复位钢板固定后,后环往往会自动复位。

  • 患肢下肢牵引可校正半盆骨头向移位,屈髋牵引,随后内收或外展,可对旋转的骨块进行复位。

  • 在髂嵴或髂前上棘打入Schanz钉会帮助复位,可提拉、上下旋转、内外翻转、完成前后、旋转等移位的校正。

  • 应用大的牵开器,通过健侧骨盆协助复位。

  • 圆头顶棒有助于闭合骨折间隙。

  • 克氏针临时固定能很好地维持复位。

  • 固定:经皮置入7.3mm的空心钉。

  • 将C形臂置于侧位,透视下导针的尖端与S1椎体重叠,标记皮肤入钉点。也可选择股骨长轴线与经过髂前上棘的垂线相交的后上限,作为入钉点。

  • 导针刺皮直达髂骨外板,导针的方向与C形臂投照的方向一致。透视下调整导针与目标区域重叠,锤击敲入髂骨外板。

  • 旋转C形臂观察入口位、出口位导针的方向,并在影像监视下继续进针。当导针尖部接近S1骶孔的上方时,再一次投照标准的侧位像,导针的尖部正好位于骶1椎体的中央。继续在入口看位和出口位的临视下进针,直至中线。

  • 要求导针尖端正好打入骶骨体内,不能经过骶孔,不能进入骶骨岬,不能进入骶管,也不能突破上终板进入L5-S1椎间隙内。理想的导针位置应该是恰好位于骶1上终板的下方,此处骨髂质量最好。

  • 导针在行进的过程中会突破三层骨皮质,即髂骨外板、骶髂关节的髂骨侧和骶骨侧,如果在行进中有遇到第四个抵抗,说明针尖抵触皮质骨,可能进针方向有误,必须体质进针,在入口位、出口位及侧位透视下确定导针位置正确。

  • 测量深度,沿导针拧入7.3mm的空心钉。该螺钉为自攻型设计,一般不需要钻孔。

  • 骶髂关节、骶骨翼的骨折可以选择半螺纹钉,以便完成加压。经骶孔的骶骨骨折,选择全螺纹钉,维持骨折的位置,防止加压过程中造成神经损伤。

  • 如果需要置入两枚螺钉固定,下方的螺钉必须在S1椎体的前1/3.放置损伤S1神经。

  • 骶髂关节螺钉始于髂骨的后侧和尾侧,垂直于骶髂关节面向头侧和前侧置钉。此置钉方法能够避免损伤骶髂关节的软骨面。固定骶骨骨折的螺钉通常水平放置,通过骶髂关节面,螺钉较长。

A. 出口位观察,患者右侧为螺纹骶骨拉力螺钉,左侧为半螺纹骶髂关节拉力螺钉

B. 入口位观察

针对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该螺钉置入方向稍有不同,骶髂关节螺钉始于髂骨的后侧和尾侧,垂直于骶髂关节面向头侧和前侧置钉;固定骶骨骨折的螺钉通常水平放置,通过骶髂关节面,螺钉较长。

  • 术后处理:术后2周、6周、12周分别门诊复查。术后6周允许病人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完全负重行走,一般在6个月可恢复工作。

  • 经皮骨盆环固定技术

  • 经皮耻骨上支骨折的螺钉固定

  • 适应证:骨盆前环耻骨支骨折患者;过度肥胖的患者,对侧大腿有可能阻挡导针和螺钉置入,为本手术相对禁忌证。

螺钉通路:

A. 入口位

B. 出口位

C. 闭孔出口位

D. 耻骨支内上方容易损伤的结构,自内至外分别为:精索(卵圆韧带)、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

A-C. 经皮耻骨上支螺钉的通道示意图,该通道两端分别为耻骨结节内侧,髋臼上方臀中肌隆起处。

  • 治疗耻骨支骨折,通常通过逆行通路置入耻骨上支螺钉,进针点为与耻骨结节下方偏内侧,出钉点(导针指向方向)位于髋臼上方髂骨翼外壁臀中肌隆起的部位。

  • 该通路上容易损伤的结构包括走行在耻骨支上、内侧的股动、静脉和股神经;位于耻骨支下方的闭孔神经;以及位于耻骨结节上方的精索或卵圆韧带。

  • 在该通路内置入螺钉,由于软骨下骨骨质较好,螺钉位于髋臼越近,其固定强度越高,但应注意不能再置入过程中穿过髋臼破坏关节软骨,因此应在入口位、出口位反复确认导针和螺钉位置。

体位及术前准备:

  • 取仰卧位,要求手术床可透视。

  • 麻醉:全麻。

  • 下腹部、骨盆周围、会阴区,以及患肢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术中透视:

A. C形臂投照角度:先得到出口位像,然后旋转C形臂投照闭孔位像

B. 闭孔-出口位投照 时的骨盆方位及形态

C. 在闭孔-出口位可以准确地监测螺钉是否超出耻骨支上缘

D. C形臂投照角度:先得到入口位像,然后旋转C形臂投照髂骨位像

E. 髂骨-入口位投照时骨盆的方位及形态

F. 在髂骨-出口位可以准确地监测螺钉是否穿出耻骨支前缘以及是否进入髋臼

  • C形臂置于患侧,术者位于对侧,方便操作。

  • 为保证不损伤前述结构,要求透视下能看清耻骨骨支的上缘,即闭孔-出口位象,方法是先得到出口位像,然后旋转C形臂投照闭孔位像。

  • 以及耻骨支的外侧缘,即髂骨-入口位像,方法是先得到入口位像,然后旋转C形臂投照髂骨位像。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 在健侧耻骨结节水平,靠近阴茎或阴阜基底部1cm切口,钝性分离,越过耻骨联合中线,至患侧的耻骨结节,方向与患侧的耻骨一致。

  • 从耻骨联合的外侧、耻骨结节的下方进针,在入口位和闭孔-出口位像的监视下进针。

  • 当骨折线位于髋臼内侧距离耻骨结节较近,螺钉不必跨越髋臼;而距髋臼过近或者累及髋臼时,螺钉需要跨越髋臼。

  • 轻轻锤击导针进入,术者需感受导针在骨松质构成的通道内走行。

  • 进针时需在入口位像观察耻骨支的内、外缘,在闭孔-出口位像观察耻骨支的上、下缘。

  • 导针到达骨折端时,可利用导针足撬棒技术复位,即摆动导针将骨折端复位,继续进针。

  • 在导针到达髋臼上方时在入口位、闭孔-出口位透视,确认导针不会进入髋臼后在髋臼的上方穿出骨皮质。

  • 测量深度,拧入4.5mm的空心螺钉。

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

A. 行闭合复位耻骨上支螺钉内固定皮肤切口,位于阴阜基部

B-D. 进针位置位于耻骨结节下方内侧,在出口位,入口位透视,监测导针进入过程中没有刺穿耻骨支没有进入髋臼

E. 沿导针置入4.5mm空心螺钉

经皮LC2螺钉固定术:

  • 适应证:该螺钉名称来源于其适应证——骨盆骨折Young&Burgess分型LC Ⅱ型骨折,髂骨翼骨折或者新月形骨折所造成的骨盆后环断裂。

骨盆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分别于左侧经骶1、骶2椎弓根置入两枚髂骶关节螺钉,两侧各置入一枚耻骨上支螺钉,由于左侧骨折线靠近髋臼,采用较长的螺钉,跨越了髋臼。

A. 术前X线正位片,可见双侧耻骨上下肢骨折、右侧骶骨骨折;该患者术前CT三维重建投照体位示意图

B. 术后正位X线片

C. 术后出口位X线片

D. 术后入口位X线片

螺钉通路:

A. LC2螺钉的通道:该通道位于髂前下棘到髂后上棘之间,在髂骨翼顶视位观察,在两层骨板之间通过

  • 以髂前下棘为入钉点,螺钉指向髂后上棘;

  • 该螺钉通路可有多种用途:如前文所述外固定架的髋臼上方入钉法,通过该通路置入Schanz螺钉可以作为复位骨盆骨折的摇杆;骶骨U形骨折治疗中用于固定髂骨的椎弓根螺钉时反向利用了该通路。

  • 体位及术前准备:同耻骨上支螺钉。

术中透视:

B-C. 术中透视泪滴位,分别显示骨盆的位置和形态以及X线片(CT三维重建模拟),注意图中髂前下棘与髂后上棘重合为一低密度的泪滴形状,红点为进针点和导针投影

D-E. 术中透视髂骨翼顶视位:分别显示骨盆位置和X线片,注意红线为导针走行位置,位于高密度的内侧、外侧骨板之间

F-G. 术中透视髂骨斜位:分别显示骨盆位置和X线片,在该位置上确定导针进入深度并测深,不要超过髂后上棘

  • 泪滴位:首先获得出口位,在此基础上向患侧旋转约20°,髂前下棘与髂后上棘重叠且位于髋臼上方形成一透明的泪滴形状;该投照位置为LC Ⅱ螺钉通道的直视角度,入钉点即位于该通道中央。

  • 髂骨翼钉视位:首先获得入口位,再向患侧旋转20°~30°,透视中心位于患侧髂骨翼外侧皮质;在该位置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髂骨后部的内外侧皮质,为LC Ⅱ螺钉走行通道的顶面观。

  • 髂骨斜位:在正位的基础上旋转45°,以患侧髂骨位中心透视,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坐骨大切迹和髂后上棘形态,用于监视LC Ⅱ螺钉导针进入的深度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骨盆骨折Young&Burgess分型LC  Ⅲ型骨折

A.术前X线正位片,可见左侧髂骨侧方压缩骨折,右侧骨盆开书样损伤

B-C. 术前CT三维重建,可见左右髂骨翼骨折,耻骨支骨折,右侧骶骨I区骨折

D. 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左侧采取1枚LC Ⅱ型螺钉,1枚耻骨上支螺钉,2枚耻骨翼螺钉;右侧采取一枚骶骨螺钉固定,术后X线片正位片,术后X线正位片

E. 术后7个月X线正位片,间骨折愈合

F. 术后患者双下肢等长、战立行走无障碍

  • 在髂前上棘下方做一切口,钝性分离,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将导针套筒置于髂前下棘骨面。

  • 透视泪滴位,进针点位于泪滴位显示的通道中,将套筒与透视方向垂直,沿该通道方向置入导针。

  • 透视髂骨翼顶视位,在髂骨翼顶视位内,确定导针沿内外侧骨板间走行。

  • 透视髂骨斜位,在髂骨斜位上观察导针进入的长度不要超过髂后上棘。

  • 置入导针位置合适后,沿导针置入4.5mm空心螺钉。

经皮耻骨联合螺钉:

  • 适应证:耻骨联合分离>2.5cm者。

  • 螺钉通路:位于两侧耻骨联合稍下方。

  • 体位及术前准别:同耻骨上支螺钉。

  • 术中透视:透视出口位可观察螺钉长度和耻骨上支上下缘;透视入口位可观察耻骨支前缘。

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 分别在耻骨结上方做一约1cm直径切口,钝性分离直达耻骨结节;

  • 以骨盆钳通过该通道抵达耻骨结节,钳稳后透视下闭合骨盆钳,使分离的尺骨联合重新闭拢;

  • 固定骨盆钳后,从一侧尺骨结节稍下方向对侧水平穿入一直径2mm导针;

  • 沿导针置入螺钉,固定耻骨联合;

  • 如果需要增加骨盆前环的稳定性,可以外固定架辅助。

骨盆骨折Tile分型B1型

A. 术前X线片,可见耻骨联合分离,左侧耻骨支骨折

B. 采取闭合复位,耻骨联合螺钉联合前环固定架固定,术后X线片

经验与教训

骨盆骨折固定于生物力学稳定性:

  • 骨盆骨折固定的目的是恢复骨盆环的完整和稳定,每一处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都要服务于骨盆环的整体稳定性。

  • 骨盆前环的内固定强于外固定。骨盆环的前后联合固定,对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能够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

  • 对于C型骨折,存在着垂直和旋转不稳,单纯用外固定不能获得足够的力学稳定性。

  • 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前后环均采用内固定可使骨盆环节获得最大的稳定性。

  • 单侧骶髂关节脱位,或者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无论采用哪一种固定方式,如:骶髂关节螺钉、经髂骨栓固定、骶骨后方接骨板固定、前方髂骨螺栓固定、前方骶髂关节接骨板固定等,都能在前环稳定的情况下,使整个骨盆环获得足够的力学稳定性。骶髂螺钉与耻骨联合双钢板固定,能使骨盆环获得最大的力学稳定性。

  • 对于经骶孔的骶骨骨折,在稳定前环的基础上,骶髂螺钉、经髂骨螺栓、骶骨后方接骨板、前方骶髂关节接骨板等固定,均能使骨盆环获得足够的力学稳定性。

  • 对于骨盆后环的双侧损伤,至少要将一侧的中轴骨固定于骶髂固定相连接,以维持中轴骨与骶骨之间的力学稳定性。将椎弓根螺钉与髂骨螺钉、骶骨内固定等互相连接起来,能够使双侧骶髂部获得很好的力学稳定性。

  • 在髂前下棘置钉,能使前方外固定架得到更好的稳定。

  • 置入骶骨体内的骶髂螺钉可获得最大的力学稳定性。

  • 对于骨盆前后环同时损伤的骨盆骨折,尽管前后环均采用固定,也只能承受1.5倍的体重,在移位的概率较大,避免无限制的负重。

文章不错,点个好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