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历史,可以感悟到,圣人生活在天地间就是做大众的指导者。通过观察阴阳变化来对事物做出推测、判断,并进一步把握事物的存亡之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在。所有,圣人在世界上始终是奉守与大自然阴阳一体的变化规律,并以此驾驭万物的。事物的变化虽然非常难测,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属阳,或者柔软,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周密地审察它的变化规律,揣度它的变化情况,测量它的能力大小,再比较技巧方面的孰优孰劣。 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可以封闭;可以晋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都要仰仗自然之道来统领他们。审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的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出它们的意愿,适当贬仰对方索要表达的思想。开放的办法是相反的,通过反复考察一便勘查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实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寻求有利时机。开放时使之显现;封闭时使之隐蔽。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与对方的情感一致;封闭使之隐蔽,是因为与对方的诚意不同,至于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清楚,要明白对方的计谋有与自己不同之处,也有与自己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同时要注意按照对方的思想意愿,区别对待。无论意见与对方相同或是相左都要先顺从对方的意愿。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处事缜密。周密最重要的是要精细,要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让对方放开,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时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漏出来,以便探测对方再各方面的实力和表现。圣人要为此而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现有实力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为次会焦虑。因此,所谓的开放,或者是要自己出去;或者让别人进来。所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他人离开,开放与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阴阳对立的各方面变化,一年四季始行、终结促使万物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万物变化莫测,无论是离开、归复、反抗,都必须通过开放或是封闭来实现。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的现象,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的观察万物变化,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维系在此,口是心灵的窗户,心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口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法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使之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明、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做“终止”。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生派”,与它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没落派”,与它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按崇高的原则加以引导,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则按卑下的原则来引导对方。用卑下来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用这个道理可以游说人,可以游说家,游说国家,游说天下。要做小事,要进入无限微妙的境界-阴;要做大事,要进入无限广大的境界--阳。所有的损害和有益,远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在阴、阳的变化中运行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示,阴的方面随行潜入。阳的方面,环形于终点,开端是阴;阴的方面,到了极点就是反归为阳。凭“阳道”而运动者,在活跃中道德就会与之相生;以“阴道”而运动者,在安静中,有力相助,自成形势。所以,用“阳”来求得“阴”,就要用道德来包容,用“阴”求得“阳”就要施展力量,“阳君”与“阴臣”相互追求,就是遵循“捭阖”之理。这就是天下的大道理----阴阳之道,也是向他人游说的基本方法,捭阖阴阳之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是天地之间解决万事万物的关键所在。 周末,受礼。 祝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