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痞,是胃脘部感觉堵塞不通的一种病证。其特点是外形看不出有何变化,或见心下突起,按之濡软不痛,但个别也有痛的,如《伤寒论》中所说“按之自濡”、“但满而不痛”,显然与结胸证的“心下满而鞭痛”有别。 痞证的形成,《伤寒论》提出“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和“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说明本无实邪反下或本属太阳伤寒而误下,均可导致里气不和而邪陷,气机痞塞而成痞。心下即胃之上脘,地处中州,在胸之下,腹之上,为上下交界、气机升降的交通要道。气机上下升降失常,痞塞于中, 必致心下痞。根据临床所见,饮食所伤,气郁不舒,以致脾胃不和,也是形成心下痞的主要原因之。 从病机上讲,痞证主要是气机(气的升降流通)障碍,并非痰、水、食等有形物质的结聚,这与结胸证也是不同的,两者有虚实之分。——刘渡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