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第三百九十三条原文: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注:①大病:严重的疾病。中医认为中风、伤寒、热劳、温疟等均属大病之类。 ②差后:是热病过程中余邪未尽,正气损伤,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时出现的一组病理变化的总称。应当指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证,而是包括了一组表现各异的临床证候。 ③劳复:病后正气尚虚、邪犹未尽时,因劳力过度而诱发的病证。 释义:(概述劳复证证治方药。) 伤寒大病初愈,因劳累过度而复发,见发热、心烦、脘腹胀满症的,主治用枳实栀子豉汤。 劳复证的特征是因“劳”而致病复发,不仅有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房劳等“劳”形式上的差异,更有过早或过度劳作内容的不同。至于其形成机制,大多是因病后劳则气上,余热复聚使然。 所述劳复证候,内容至为简单,需以方测证,并结合方后注逆推的方法,来加以理解。使用方药是枳实栀子豉汤,该方由栀子豉汤加枳实三味药组成,据方药分析,所述之证应属无形热盛致气机郁滞。 既然所用之方是在栀子豉汤基础上加减而成,可见此证应有热郁胸膈证的证候特征,因此病人出现心烦燠侬,胸中窒闷,舌红苔薄黄等症势在必然。方中复用枳实,古人喻之有“冲墙倒壁”之功,足见其行气散结之峻,张仲景将其用于此显见该证气郁之甚;对枳实的具体作用部位,《名医别录》谓其主“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可见其作用主要是行心下胃脘部气滞,其气郁部位以心下胃脘部为主。 本证与栀子豉汤证及栀子厚朴汤证至为相似,需仔细区别,三汤证相较, 栀子豉汤证虽亦可因热郁盛而见“胸中窒”、“心中结痛”等气机郁滞之候,但气郁部位偏于胸中(上); 枳实栀子豉汤证则气机郁滞偏于胃脘(中); 栀子厚朴汤证以栀子豉汤去豆豉之升浮,并径用枳实、厚朴两味直入腹中以行腹中气滞,部位应在腹中(下)。 由此分析可见,虽然三汤证所治之方皆以栀子豉汤为基础,但稍作化裁则所得之方有上浮、中踞、下趋之妙,这种临证变通思想应是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疗学理论演绎的基础。 劳复治用枳实栀子豉汤,仅是举例而已,临床所见劳复的证候类型较为复杂,医师应结合所见之证,灵活选方用药。 辨证论治: 主症:心中懊,胸膈痞满,食少纳呆,舌苔薄黄略腻,脉滑数。 成因:余热复聚,热郁胸隔,气机痞塞。 治法:清热除烦,宽中行气。 方药: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栀子、豆豉)。 庚子年二月十一 |
|